Bear4212 wrote:哈MAX大您抬舉了,...(恕刪) 4年存款啊!這也實在是...也許那些錢我可能先去股市投資一段時間壤它長一些錢再把那些錢再回頭購入音響可能會比較好說實話我也曾經想過要大筆金錢投下一套家庭劇院但是總是覺得人生世事難料,實在沒勇氣一口氣花掉這麼錢後來也想到沒有天天都有時間都在家看電影只好還是專注在一套好一點的二聲道上
哈~~台灣股市打死我也不碰,沒什麼...因為我知道台灣的投資環境很險惡加上小弟得賭運很差,這叫做自知之明.....所以我才會想買房自住付房貸一來當作存錢二來有房就可以讓音響有個好歸宿...再來存錢聽音響至少不會被人說錯話做錯事就搞得整片綠油油的連覺都睡不著,股市、名車....那些對我跟我老婆來說都沒興趣,上班賺死薪水下班輕輕鬆鬆看電影聽音樂.....這樣生活也蠻悠哉的,不過小弟看電影的機會相對少但聽音樂或聽演唱會的機會大很多很多.....
MAX-MAN wrote:不過我覺得用價位高於喇叭的擴大機去推喇叭感覺上有一點本末倒置,或許我還是傳統的認為喇叭在整套系統預算比例配置上得大於其他器材而擴大機(前級&後級)在預算上頂多等於喇叭.(恕刪) 請問大大有試過同一個喇叭但是用高低階的擴大機比較過嗎??我以前買車用重低音的時候~我用1W8的重低音單體+1W5的擴大機朋友的朋友擴大機4-5W~重低音則是同廠牌最最低階的~好像才3.4000可是控制力~震撼效果不會比我的差甚至控制力好不少.........那時候在車上用搶救雷恩大兵的片子下去放搶灘跟坦克車的片段
請餵食勿拍打一熊 wrote:請問大大有試過同一...(恕刪) 傳統的原則是指說立體聲擴大機與兩個聲道主喇叭所花錢的比例,以往一般的說法是擴大機花費是1,喇叭的花費為2,不過這只是粗略來說而已啦!至於重低音喇叭的花費比例比較難定,尤其是有的價格比較貴的擴大機很多都沒有重低音的專門輸出,反而是較便宜的環擴有可控制的重低音輸出,因此在重低音的控制能力上,不一定跟擴大機的價格一定成正比. 而且重低音本身有內建擴大機,所以相形之下擴大機對重低音的音質影響又少了一些.所以說推同樣的喇叭,貴的擴大機大致上會比便宜的音質佳; 若是用同樣的擴大機推,那貴的喇叭一般而言會比便宜的音質佳. 那哪一種會比較有感? 通常是換貴的喇叭會比較有感,所以傳統上才會說若要花錢,寧可多花錢在喇叭上. (這只是一般原則,並不是每一個案都是如此).所以像PM11 S3這種等級的擴大機,定價(非實際售價)是5000美元,用它來推B&W 804D3 (定價9000鎂)算是合理; 至於803D3(定價17000鎂)或802D3(定價22000鎂)很多人則是用McIntosh前後級加起來約9000~10000美元來推,這樣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應值.
在台灣用喇叭與擴大機的價格比例原則是不可能成立的,原因在於台灣設備售價是全球灌水最荒唐的地區,一台PM11s3台幣定價17萬8日幣定價也不過台幣10萬美金15萬7 ,一對B&W 805D3日幣多少,台幣多少可以去看看,美金多少台幣多少 都已經是網路時代價格透明很好查有興趣的可以去查看看就知道,灌水灌得如此荒腔走板.....你要用價格比例算...請問你要用台幣計價還是日幣計價還是美金~~~ 重點不管你用什麼計價...最終交易的還是被灌水的台幣.....小弟的經驗....PM8004(一台3萬5)推B&W DM601s3(一對1萬8當年)很好聽 比例算是1:0.5 ,後來小弟搬PM8004擴大機去店家試聽B&W CM5(5萬) 比例已拉到1:1.4 聲音慘不忍睹 , 在換B&W PM1 (9萬) 比例更拉到 1:2.57 (聲音只能說更慘) 你說....準嗎!!,但最後一試換ELAC BS244 (6萬) 比例回到 1:1.7 喇叭被我結帳抱回家.....用比例來投資音響準嗎???我不知道但我的經驗不準....我的經驗...好聲最終還是得回到"搭配"上特性互補對了 聲音就對了...但不會有哪一種擴大機或喇叭有百搭這種事
MAX-MAN wrote:當然那也是早期HI-END的觀念 就像樓主說的,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玩音響時的觀念,而且那時的觀念都是在台灣建立的,並沒有想太多美金或日圓的事,反正台灣的音響價格灌水遍及擴大機與喇叭,所以到後來比例仍然是差不多,不是嗎?當然這些觀念可能都已經老舊,也不是一定非如此不可,只是我基本上贊成花錢比例最大的通常都是喇叭.一般日本的樂評基本上認為Marantz跟B&W是蠻相符的,包括石渡健先生各地示範演講時大部分也都是用B&W喇叭示範. 當然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盡相同就是了. 至於PM-1並不是很好推的喇叭,當初熊大如果拿PM11 S3去推可能感想就會不同. 我個人擁有PM-1和805D2,我覺得805D2容易推得多,餵它不同的擴大機聲音都很美(當然越好的會越美). 而我的PM-1必須要跟PM-石渡健珍珠紀念機種相配的聲音才會好聽,當初花在run開PM-1上面的時間也花比較久,805D2 run開的時間就比較短.
哎台灣平民樂迷真的很可憐,老是被政府跟代理商亂搞扒好幾層皮....話說最近B&W 在台灣已經高不可攀了早就放棄了,小弟最近無聊去音響店逛逛找老闆聊聊Marantz HD-AMP1小系統是否有引進的計畫,結果被我聽到老闆用PM6006在推Sonus Faber Chameleon 變色龍,想說聲音怎麼那麼棒是啥喇叭,探頭一看!!Sonus Faber Chameleon 義大利製 外觀質感、皮革收編做工超棒且價格也不貴......搭起Marantz聽人聲跟ELAC的華麗厚實不太一樣,是走內斂深情路線的,還真是棒啊!!吼吼~~這下年底小弟生日想收一對來搭我的PM11s3聽聽義大利的不同風味... 先把擴大機搞定的好處真的是好處多多....只要找到搭配適合的喇叭都可以聽到很棒的聲音
Bear4212 wrote:先把擴大機搞定的好處真的是好處多多....只要找到搭配適合的喇叭都可以聽到很棒的聲音 完全同意! PM6006和變色龍在一起配起來這麼好聽, 那PM11 S3若是配上20~30萬的喇叭那將是人間仙境了!
M大..PM11s3只是台便宜假裝名貴擴好嗎???他哪有這麼神....推2~30萬那些怪物可以有多好我實在不信,在麥景圖、MBL、PASS前輩的面前Marantz只不過是大眾消費機種而已,小弟的PM11s3還是便宜叭玩一玩就好.......好聽負擔的起最重要囉!!不過PM6006和變色龍在一起雖好聽但明顯高音的細膩與低頻的厚度Q度比較鬆散.....不過基礎聲底上來說是ok的,這我就不怕了....便宜的入門擴可以先聽搭配上的聲底是否ok至於兩端質感與延伸可以往上等級去試探Monte920 wrote:完全同意! PM6006...(恕刪)
看了幾位老兄的發言,其實我個人是這樣想的看看那些做工水準要比普通音響較為低弱的多媒體喇叭用到個十年都還不太有怎麼樣的損壞,還能好好使用的情形之下更何況是那些高階的音響器材尤其是被動喇叭,比起擴大機和撥放器是更加耐用又是聲音重播中最直接影響的要角,也理所當然是預算中最大分配者但現實情況是能否選擇甚麼樣的喇叭是取決於你的空間你的空間有多大就該選多大的喇叭(少數有極端者不算)像我的房間坪數只接近3.5坪,而客廳大小算過也都還不到5坪所以喇叭單體吋數較為標準的5.25吋以上基本上只能跳過空間無法配合沒辦法選擇大喇叭就只好選擇小喇叭,所以現在就出現另一種作法既然無法加大喇叭的話,就把擴大機和訊源加大總可以吧而且用大瓦數大電流去推小喇叭還能夠將小喇叭的潛力發揮極限而除非是一些怪物級的機器,否則多數昂貴的擴大機和便宜的機子體積無差異再者D類擴大機也開始慢慢增加,雖然聲音上可能和傳統AB類仍有差距但擁有小體積大瓦數,電能轉換效率好的優點,會慢慢成為音響界的主流即使為了獲得好聲需要更高花費也是值得,反正吃不了多少空間於是擴大機費用高於喇叭的新趨勢才會這樣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