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2聲道音響設備分享-11/23更新(魔墊試用)

這個就要多爬爬文和實驗了~

我所知道的就是要封住每個角落~
房間的前後要做反射和擴散~
中間部份要做到吸音很足夠~地毯、窗廉之類的要多利用~
房間的兩邊就多掛些棉質的衣服囉~

也不一定對,參考看看~
noyce wrote:
....總之,目前系統的低音量感沒那麼多,但還在可接受範圍,
也不會有某一頻段轟轟轟的感覺....也可能是我聽的音樂類型的關係??

Dempsey wrote:
我的也會有這樣~不知道能否請教版上有經驗的高手
這是什麼問題




宅爸一直粉好奇 沒有儀器輔助的兩聲道玩家 口口聲聲說 空間整治不錯,沒啥駐波 ....etc

The truth is
一般居家頻響,不論空間大小 先天不會完美, 而且 80% up 差的嚇死人 !
=> 歡迎專家指正.
畢竟鳳毛麟角的頂級燒友才有資本專業規劃. (< 1%)
OS : 當初設計師跟宅爸報 300 萬, 立刻被我

經年裝機,調機,接觸空間多,比較過標準音的店家 這方面比一般人有概念
消費者若要求店家拿出 "測量數據", 恐怕又不了了之 ?
or 要求額外收費 ?

So 幾乎沒看過這類開箱文 ? 連 AVR,Subwoofer 開箱 都看不到數據,圖表 ?
還真希望看到 器材 + 空間量測 合併的開箱,其後再補充聽感 就粉完美

p.s
若有 AVR 測量 比較知道駐波(凹陷)在哪,
起碼 AVR 會 Show charts & correct it a little bit




畢節望族後裔
Dempsey wrote:
我的也會有這樣~不知...(恕刪)


試試看,抱枕,地毯,或是絨毛娃娃.....只能說個大概,一切要依你自己的空間來擺放

多嘗試看看,這些都不是什麼貴的東西...也不用什麼儀器,用自己的耳朵去感受就好了

ai_0301 wrote:
消費者若要求店家拿出 "測量數據", 恐怕又不了了之 ?
or 要求額外收費 ?
OS : 當初設計師跟宅爸報 300 萬, 立刻被我

(恕刪)


在台灣音響店家要有能力拿出"測量數據",簡直是微乎其微,因為店家一般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能.店家主要的目的就是賣器材賺錢,若要求有聲學上的整體規劃、設計、建造、調校,這當然是額外的收費,這是專業領域的範疇,在國外常由專業的顧問或顧問團隊或顧問公司負責.

至於你找的設計師是室內設計師還是聲學設計師?
若是我,也許300萬的委託是被我打槍(呵),因為300萬可能有的都還做不起來.
若想要當金字塔頂端的高層人士,可以看一下這個(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e82f9cc16b4d2150323662f9b845e2bd&threadid=20463042),據聞200萬美元.想要"測量數據",當是會給的.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ai_0301 wrote:
Subwoofer 開箱 都看不到數據,圖表 ?(恕刪)


在一般的家用消費這方面,對廠商而言,給一般消費者不會有那麼多的數據圖表資訊,因為給了一般消費者,對一般消費者而言看得懂的也不多,當然對廠商而言,有些資訊也不會想給出,不過也是有那種誇張的廠商是都沒什麼經過量測的.

一般家用產品廠商主要是以品牌形象、外貌、價格、廣告...等去討好一般消費者購買,不像專業器材,很多部分得以專業性能去討好專業工程師進行採購.

至於想要有Subwoofer的相關性能數據、圖表,若不是有人測試分享,一般消費者就難以獲得,不然就得自己去進行測量,不過這個前提便是要有辦法自己進行測量的知能,但是對於一般消費者要有這養的知能是難的,這大部分多是有相關知識技術知能的背景者較有辦法.所以廠商不給,就自己測,如在下先前的sub測試(http://www.hifidiy.tw/forumdisplay.php?f=51),不過這是因為有些原由才造成在下將那幾顆sub測試的結果po網路上,也因此變成在亞洲地區做sub 的 outdoor test po於網上的第一人.許多工程師或設計師都會自己測,但這些數據、圖表對工程師或設計師而言都是自己要進行聲學分析設計的data,所以沒有義務自己花那麼大的工去做的測量資料要去po出來分享,所以一般就不會有這些資訊.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二聲道來說,用頻譜儀加專業eq調音出來的聲音,很準,但不一定好聽。
個人是覺得二聲道就是要聽各品牌獨特的音染,每間都不一樣,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av要的是音效,不是音色和音質,所以套用在av上的x曲線,到是一定會比較好,cp650,cp750,cp850小弟都有調音過,這方面的經驗也算是有的。

thxman wrote:
在台灣音響店家要有能...(恕刪)



應該這樣說吧

懂裝潢,但是他不見得懂音響,但是懂音響,也不見得懂裝潢
我的視聽室(二聲道),雖然沒花那麼多,但是也大家坐下來溝通了十幾次。


真的要搞到都到位?那恐怕預算沒有上限了,兩百萬美金?六千萬台幣以上,我想花的下去的恐怕也不是一般人了
monkey8088 wrote:
二聲道來說,用頻譜儀加專業eq調音出來的聲音,很準,但不一定好聽。
個人是覺得二聲道就是要聽各品牌獨特的音染,每間都不一樣,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av要的是音效,不是音色和音質,所以套用在av上的x曲線,到是一定會比較好,cp650,cp750,cp850小弟都有調音過,這方面的經驗也算是有的。(恕刪)


1.兩聲道並非如此.好聽是很主觀的,但HI-FI(或現今喜歡說的HI-END)更重要的本質--忠實.

2.家用AV不需套X-Curve(不要被P牌中有X-Curve來做再均衡功能給混淆了),cp650、cp750、cp850是專業機,X-Curve是在較大型的空間才會用上,但X-Curve的觀念你可能有誤,X-Curve不是要去套用.X-Curve也不是EQ Curve.
基本的X-Curve來由可先看http://tw.myblog.yahoo.com/jw!Cg_XOXeGGA8ugW4gKlg-/article?mid=129&prev=148&next=128&l=f&fid=52.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scottching wrote:
懂裝潢,但是他不見得懂音響,但是懂音響,也不見得懂裝潢
(恕刪)


聲學整體規劃、設計、建造、調校不等同"裝潢",多數的室內設計師很少有修習聲學方面的領域,因此懂得的聲學事物者少,而一般音響店更不懂,一般音響店多只是遇到的機款較多而已,說多懂音響也很有限,因此你看美國,其實很多音響也是網購,沒有實體店面,在美國可不像台灣要試聽那麼方便.

懂聲學整體規劃、設計、建造、調校的是專業,你要找專業服務,那就是付費專業服務才有辦法,就如同你蓋房子找建築師(其實建築師背後就一個專業團隊的結合),建築師就是專業服務,也如同你找律師打官司,律師就是專業服務,也如同你找醫師看病,醫師服務也是專業服務.

來看一下這建築聲學,你看一下徐教授,這服務就是專業服務,當然就是專業付費.
http://tw.myblog.yahoo.com/jw!Cg_XOXeGGA8ugW4gKlg-/article?mid=65&prev=993&l=f&fid=8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noyce wrote:
低音部份在某一頻段會有轟轟轟的感覺,嚴重的話,房間內會有物體也會跟著轟轟震動....((恕刪)


Dempsey wrote:
我的也會有這樣~不知道能否請教版上有經驗的高手
這是什麼問題


每一個聲空間的問題與情況皆不同,若沒去現場了解與測量過,要能說你遇到的是什麼狀況那是神人.

這樣說好了,簡單的給你一點點觀念、概念:
「低音部份在某一頻段會有轟轟轟的感覺」,較常見的情況為低頻的駐波引致.
「嚴重的話,房間內會有物體也會跟著轟轟震動....」,較常見的情況是物體因聲能/振動能的傳播/傳導引致物體振動、共振.

這就牽涉聲學及振動隔絕、振動抑制的工程處理.(本質一體)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