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大 wrote:
其實剌亮!
我去管機音響店他用 monitor 4萬多+管機擴大機+cp2放也是這樣子的聲音!
當時我問老闆說為什麼一樣有剌刮聲他說屬正常聲!
我太敏感了............
所以當天就有告知您會聽不慣!!
be-718不適合<近聽>>.........
本來要買我的au9000前一陣子陪他去音響店聽在去usher
當天去usher他的反應跟你一樣不過去了2-3次以後越來越習慣!
後來剛好有人丟be-718他就買了!
所以大哥你比我更敏感那屬正常聲音!這部份網路比較常當成他剌刮......並不是每首都這樣
你倒是可以去聽聽看新的書架那一對滿適合你的!
中低飽滿下潛度夠高音就比較收了!
你的問題是《慢》搭配前後管會更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小弟也不會拿自己的喜好硬套給別人...

但真的很疑惑那一組喇叭可以再搭配真空管擴大機+真空管前前級(CP2)後還會給人"刺亮"的感覺啊?...尤其還是在音響店視聽室所組出來的??...這真的是大家去聽到都會這種感覺還是只有與你有相同喜好的少部分人呢??
此外,你先前一直再想辦法讓自己的系統更有韻味,看起來也在找管機,老實說如果你連DAC-X9的"厚聲"都沒辦法接受的話,那建議不必花時間與金錢去買全管機了,那只會讓你聽到更肥、更厚、更慢的聲音...

此外,由於DAC-X9在台灣應該沒啥人聽過,所以給大家一些比較參考好了,以便了解金大大所謂的"肥、厚、慢"是什麼狀況,以小弟用過的DAC來說:
1. 人聲厚度:DZ TDA1541A S1 > DAC-X9 > DAC43122 Elite MK2 > DAC 4395P >> Fubar IV
2. 速度感(亦即所謂的慢):DZ TDA1541A S1 < DAC-X9 < DAC43122 Elite MK2 < DAC 4395P =< Fubar IV
雖然當天在金大大那邊僅僅小試了一下DAC-X9與阿誠超級DAC 2代的比較,若要說如果純粹以金大大的搭配(若不加真空管前前級的話),大概就像小弟用Grado GS1000i(耳機) + Fubar IV一樣,會讓小弟感覺到高音刺耳、樂器瘦扁且還原度不佳的印象...
不過這些都是以小弟自己的喜好來比較的囉...^_^
此外,要跟金大大說一下刺亮的聲音還是有機會調整的,這讓小弟想到幾年前在喜來登的音響大展中,聽到"比鄰"所展示的一對書架喇叭的清亮舒服感,當時撥放蕭邦鋼琴獨奏曲當鋼琴聲下來的時候,那種清爽、高音亮但不刺耳的舒服感,真的超棒到目前都難以忘懷呢,雖然那一整組喇叭+器材的搭配大概也要百來萬,但真的比當天會場中數百萬或數千萬的器材讓小弟更加有印象。後來得知比鄰的所展示的器材是經過"木內和夫"現場調整過的,深深覺得音響器材搭配與調整真的是很重要的啊...^_^
Lanster Wang wrote:
請問正常的訊號線型號...(恕刪)
金大大應該是在說小弟帶過去給他試聽的器材囉...因為他當時說想聽有韻味的,所以小弟帶過去的是較具類比味(中頻突出)的DAC(DAC-X9)與聲音厚實的訊號線(Power Source SE MK2)...
至於當天試聽的狀況,參考這篇的Part II: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3005210#8
但小弟的喜好在金大大的耳朵裡就是"肥、厚、慢",只能說金大大與小弟的喜好感覺是兩個極端了...

Ps.不過好像滿多同好的喜好應該跟小弟是差不多的囉...




再來你到底有沒有聽過迪歐的擴大機搭x929啊,不然你說的簿刺是從哪聽來的?你有聽過我目前整個綜擴訊源加x929搭出來的聲音嗎?不然你是在你家用千里耳聽到的簿刺??
回一下原樓主的問題,我只能提醒您一件事情,設備越簡單越好,你要就買好一點的cd player,不然要走數位流也可以直接買台好點的dac,千萬別五仟元在音效卡一萬又花在dac,還不如把預算提高到一萬五去買dac,除非你的預算有十萬,不然就找綜擴就好了,別像某大大這樣花錢花得亂七八糟,1+1+1+1卻只有1.5的聲音。
先前回文如下:
金大大 wrote:
不是說了重點在於慢!...(恕刪)
不知道你懂不懂厚聲不一定會慢,而慢也不一定厚聲...
至於這台DAC在你的器材裡表現不如你需要的,那大可以不列入考慮範圍,但沒必要要求小弟的器材需調整成跟你一樣,甚至已經到了批評的狀況...

至於小弟家裡的器材當然是以小弟的喜好來搭配,至於搭配出來的聲音絕對不是在你家裏所聽到的那樣...
當天試聽的歌曲一首是蔡琴的被遺忘的時光,一首是Susan Wong的Killing Me Softy,這兩首歌本來就是偏慢的歌曲,若是演奏出來的像是進行曲或流行音樂一般的速度感,那還真不是小弟可以接受的...

然而你原本的器材可以讓Susan Wong這首歌曲中的薩克斯風表現得像嗩吶(這當然是比較誇張的比喻),老實說這也屬難得啦,畢竟可能你本人的喜好就是如此啊...



最後,再次提醒不要一直用你的喜好來強加在別人身上...若重複這麼多次還是看不懂,那小弟也沒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