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台插電的USB HUB,SENSE 10孔USB有獨立電源開關
(燦坤只有兩款可選,我選貴一點,1K有找)
也許是我USB線太長(5M),加上配筆電,USB電源品質應該一般般
一插上HUB效果立見,音像更飽滿凝聚,背景樂器形體感更明確,
是不用A-B比較就可聽出的明顯提升。
但怪的是,換專輯時(我用FOORBAR),有時會出現很密集的爆音
我FOOBAR設定裡的BUFFER調整一下(不管調高或調低),爆音就不見
不見後聽完整張專輯都是OK的,但重新選歌後有時就又會發生。
換個其它播放軟體就不會,也不知問題在哪??
steffen wrote:
我的DAC...(恕刪)
案例1: PC USB Host是USB 2.0,經過USB2.0 Hub,再接到USB1.1 的USB Audio DAC
PC將USB 2.0資料流(封包)傳送到 USB 2.0 Hub,USB2.0 Hub接到USB 1.1 DAC,
Hub 內部會有一機制Transaction Translators,會將2.0封包(480Mbps)轉成1.1(12Mbps)封包,
DAC接到1.1封包在到DAC內部轉成audio輸出聲音信號.
Hub 的Transaction Translatorsr 就是一個FIFO (你可把它當作一大個SARM).
也有緩衝器的功能.並將2.0封包轉成1.1封包
如過不接Hub,PC USB Host直接接到 USB1.1 DAC. USB Host 會切換到 UHCI or OHCI
12Mbps,兩邊都是用12Mbps來傳送,一但USB Host過於繁忙,有可能會來不及將封包往DAC送,
就會有掉封包現象. (少了Hub的緩衝,聽到爆音機會就多了一點)


案例2: PC USB Host是USB 2.0,經過USB2.0 Hub,再接到USB2.0 的USB Audio DAC
PC將USB 2.0資料流(封包)傳送到 USB 2.0 Hub,USB2.0 Hub接到USB 2.0 DAC,
Hub 內部會有一機制Data Recovery 跟Elasticty Buffer 這就是為了解決 USB Host跟
USB Device兩邊的USB Clk不相同 (USB2.0 SPEC可容許 +/- 500pps),
(Elasticity Buffer 你可把它當作一個SARM).有緩衝器的功能.
(有了Hub的緩衝,聽到爆音機會就少了一點,有Data Recover資料封包正確性提高)

一般PC or NB 上的USB Power可能受到主機板上高頻信號干擾,USB Vbus Power有去影響
USB DAC , DAC對雜訊是特別敏感,當然會影響音質.
爛的系統,用個好Hub 會有顯著的變化,USB Cable我應該也用過50條以上,感受較不明顯.
(Eye測不過,一定會爛,這種不算....因為掉封包,資料就有問題,當然聲音會變)
很貴的USB Cable是把封包變正確,還是把power變乾淨.....我的學理基礎還不足解釋.

我的NB有USB3.0 Host搭配USB3.0 Hub GL3520
My Blog : http://blog.yam.com/peter1528
最近看到論壇有大大分享 USB動力源 真的比一般USB HUB聲音更好
忍不住買了一個USB動力源-外接版 接上Matrix M-STAGE usb dac後
發現聲音真的變得更乾淨 背景比較黑 細節也明顯不少
聽完後真的回不去了

USB動力源-外接版
如果你不太懂,就少在那邊唬爛一堆,避免誤人子弟。閉嘴很難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