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為什麼SACD比CD難聽?

Bear4212 wrote:
妙的是....目前各大唱片製作公司旗下王牌級的藝人最新的專輯有SACD、CD、LP有些甚至會製作XRCD,但玩味的是既然都有SACD了為何沒有推出DSD版......為何目前的DSD檔案都是網路流串版或是音響廠商自行推出的發燒版絕對不是一線二線藝人版???是因為.....(恕刪)

現在的華語為了快速回本, 還是發行 CD, XRCD 還是 CD, 悲劇的 16bit/ 44.1kHz.
線上販售的會有 24bit/ 96kHz 的. 這是良心的問題, 明明母帶和唱片公司發行
的 CD 撥放聽起來差這麼多, 還是照常只發行 CD. 論流行度不是問題, SACD 有
CD 軌, 只要有 CD player 就能撥放.
Bear4212 wrote:
1.錄音時就已經不是96/24以上的規格在錄音..甚至可能連SACD都是透過昇頻而製作的嗎??.....(恕刪)

CD 時代早就用昇頻在撥放, 4倍, 8倍超取樣......
我勸你不必太在意昇頻問題, 混音才是問題.
差別在於, 中階 SACD 播放機的聲音, 就能直逼旗艦級 CD 播放機, 甚至我個人認
為是優於旗艦 CD 播放機.
Bear4212 wrote:
2.既然各大唱片都不推DSD那現在的DSD DAC只是音響大廠與唱片製作的同床異夢嗎??.....(恕刪)

我們對大唱片公司的認知差異很巨大, 我會指 DECCA, RCA, Philips, ........
Bear4212 wrote:
3.如果連各大唱片製作都無96/24所錄音的錄音母帶,那市面上有多少流串的DSD或FLAC 96/24 、 192/24都是昇頻而來???.....(恕刪)

FLAC 的我根本不聽, 我手上有的, 很多是類比母帶以高取樣率製成 PCM, 編輯後, 製成
DSD 格式. 你的器材夠好的話, 可以聽聽優客李林 認錯 SACD 版的看看, 即便是用電腦
撥放, 第一印像都會滿鮮明的感覺. 至於 24bit/ 192kHz 的, 您就乖乖的用超貴的設備
去撥放就對了, 但還是聽得出來差 DSD64 一小段距離. 如果喇叭夠大顆, 夠貴的話.
Bear4212 wrote:
誰有辦法證明哪一張唱片在製作時就是使用96/24以上錄音??那如何過濾那種透過昇頻製作而成的假高音質檔案???.....(恕刪)

如果你受得了 CD 因缺乏資料, 由播放機"計算"出來的聲音, 就應無此疑問!

我們用結果論! DSD 的低頻是優點, 中頻清晰, 高頻反而沒有想像中好. 如果你試聽的
結果和此大不同. 有可能是錄音問題, 但比較可能的是撥放器材的問題.

我建議要聽 SACD, 請用接近中性器材. 那些搞溫暖, 強化某部分的, 就讓它淘汰吧!
我想您的回覆意思是....
1.只要是SACD絕對比同價位CDP來的更好
2.不管錄音原始品質是否以高於44.1/16的規格去錄製,只要昇頻器材夠好喇叭夠高檔音質也越好
3.重點已經不在於如何錄音重點是在如何昇頻與再生
4.製作公司越大如DECCA, RCA, Philips....其他算是放生了

ok..小弟想知道的是不管昇頻與否混音技術於否,為何各大音響廠相繼推出DSD檔案播放設備連規格也都制定好,但為何我想聽個...歐美日台藝人的DSD由唱片公司提供付費下載都沒有,是因為...
1.不需要因為歌喉太差..所以昇頻後破綻擺出..
2.那只是金字塔頂端的玩具沒有市場...
3.DSD只是音響廠商的一廂情願...我唱片公司重來沒說我支持
4.DECCA, RCA, Philips說...其他的都是二線製作公司...我們才是老大!!但....我沒有王牌藝人我只有王牌樂器跟演奏者...
5.根本在於防拷機制根本沒談妥,DSD如果實現真付費下載那將證明時至今日的SACD防拷機制即將瓦解....(當然PS3不算),更別談SACD即將走入墳墓....

小弟接下來就要決定購入NA11s1或SA11s3但我還是無法掌握!!高音質檔案的付費下載機制成熟時機....因為那才是代表整個DSD時代的來臨....我想搞不好今日會是一個LP或DSD的歷史轉淚點!!

最後我們在使用器材與檔案的同時如何證明或去應證...是錄音問題、器材問題、還是製作問題??????就像如何應證我們正在吃的豬油很香很純正是一樣的道理...我想應證很重要吧!!還是說只要好聽...其他的就別管那麼多了!!!

小弟今天看到這張SONY Hi Res網站廣告時心理會心一笑...

A-Lin姐代言Hi-Res高解析檔案播放設備,但我買得到他手中的高解析器材卻...買不到A-Lin姐的高解析音樂檔案......妙吧!!

stephenchenwwc wrote:
現在的華語為了快速...(恕刪)
Bear4212 wrote:
我想您的回覆意思是...(恕刪)


我之前有發現這個問題,市面上有賣數位高音質播放器,卻沒地方可下載高音質音樂檔案,就沒搶進hi-res跟dsd市場,手上的舊cd聽聽而已...

上次買的ak100已經轉讓給姐姐用了,他們的休旅車有需要播放器。
Bear4212 wrote:
4.DECCA, RCA, Philips說...其他的都是二線製作公司...我們才是老大!!但....我沒有王牌藝人我只有王牌樂器跟演奏者...
5.根本在於防拷機制根本沒談妥,DSD如果實現真付費下載那將證明時至今日的SACD防拷機制即將瓦解....(當然PS3不算),更別談SACD即將走入墳墓.......(恕刪)

你真的有在注意 DSD 線上付費下載嗎?



其它的自己找!
-------------------------------------------------------------------
華語的有一些, 現在仍然很活躍的也有出 SACD, 如張惠妹, 張學友.


又來一位說 SACD 即將走入墳墓, 記得把這篇記牢!!!!
五年後再翻出來看啊! 比對到時的現狀! 距此五年前, Mobile01 版上
說過這話的, 你可以搜尋看看! 對照現在, 古典, 西洋的都有了,
差在最流行的比較慢, 但也開始一一補足. 至於現在華語唱片業流行的,
那要問他們啊!

SACD 絕非金字塔頂端的玩具, 而是屬於金字塔中段的, 你到底有無接觸過
SACD 撥放器材? 或到可以的地方試聽過? 發出的感動之聲, 可是要 CD
時代旗艦級的才有相同的 Fu.


話說, 我老了, A-Lin 是誰?

Loompster wrote:
我之前有發現這個問題,市面上有賣數位高音質播放器,卻沒地方可下載高音質音樂檔案,就沒搶進hi-res跟dsd市場,手上的舊cd聽聽而已...
上次買的ak100已經轉讓給姐姐用了,他們的休旅車有需要播放器。.......(恕刪)

有的! 如上例. 好多地方都有! 我要聽的有很多!
很慶幸我已經賣掉 CD 系統了, 聽過真的回不去.
--------------------------------------------------------------------
補上 A-LIN 的, 只有 24bit/ 48kHz, 或 24bit/ 96kHz(升頻)
你PO的這個網站...剛剛我PO那篇前才剛逛完,如果只靠這些連唱片公司都懶得去關心有無被無償分享的老專輯與發燒40度以上的三線專輯要把DSD檔案給撐起一整片未來,我看還是回到實體SACD或乾脆轉回LP實在點吧!!
我的重點很單純....SACD不死DSD沒未來!!DSD活下來SACD就得死,理由很簡單...利益問題,隨手可得的HiRes檔案播放設備卻連個正統第一線藝人的最新DSD專輯都不敢推出,而這些您不不屑聆聽的第一線藝人的音樂卻是可以讓這些HiRes手持播放設備或家用設備大行其道的重點,但因為唱片公司害怕沒有防考機制的DSD檔如果大行其道那SACD將被逼著退出市場,到時唱片公司也好製作單位也好要回頭來收拾這場殘局誰也撐不住,如果此時要硬著頭皮放DSD這頭不受控制的猛獸出閘這些唱片公司寧願把他們暫且封印在SACD中,靠著那實體無法破解的SACD繼續以現有的實體載具來獲利......重點就是"害怕"

這就跟一條3G/HD-SDI同軸纜線可以輕鬆達到傳輸1080P帶8ch AES/EBU到140米外,而美國八大電影公司卻因為害怕種種原因跟這些音響大廠搞出15米不加強波就掛點的HDMI還得不斷改版讓使用者斷頭才能上4K,而同一條同軸卻可以輕鬆上4K.....八大在怕啥??

不過小弟雖然玩音響的資歷雖淺..但教導帶領我的前輩告訴我一個很好的觀念,不管音響玩多貴多高級都不該歧視任何業界、領域的音樂.....只有不斷去享受各種音樂才是玩音響的本質!!

stephenchenwwc wrote:
你真的有在注意 DSD...(恕刪)
Bear4212 wrote:
我看還是回到實體SACD或乾脆轉回LP實在點吧!! ....(恕刪)

勸你不要回 LP 啊! 我朋友那裏有一套超級貴的 LP系統,
我都到他那裡聽. 十幾年前, 我早把 LP 賣掉了, 連 LP
片也是, 留一些存放在朋友那, 因為那些片未被再製其它
類型載體. 朋友那還有洗片機, 保養得還不賴.
當年是因為嫌麻煩, 只想輕鬆地聽音樂, 現在有沒了數位聲
的 SACD, 二話不說也換. LP, SACD 目前是各有領先的部分,
但是 DSD128 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實體 SACD 也是辦法之一.
-------------------------------------------------------------------------
我聽的算廣的了, 但人會老, ok? 新流行的會不曉得, 這你接受吧!
有空再聽聽看 A-LIN 唱得如何! 不過, 流行樂的喜好主觀程度強烈,
是有可能重聽機會不高.

我認為, 華語部份, 會由過去熱賣的優先推出 SACD, 以商人角度,
比較實際. 而且, 每位的第一張 SACD 必然是精選輯, 試水溫用,
不好的話可能就沒後面了.
其實不用說華語就說東洋專輯好了,連日本唱片公司都不敢把當下一線藝人推上DSD就可嗅出端倪....日本是個對於版權很謹慎的國家也是一個器材規格很先進的國家,但就連日本都不敢推了更何況是台灣跟香港囉

今日播放設備與DAC對於DSD的瘋狂支援來自於兩個現象..
1.近10年屬於傳統音響業的"失落的10年"沒落與殺雞取卵式的漲價導致老一輩與年輕一輩之間有著一層很深的鴻溝與斷層
2.以至於年輕世代的音響使用習慣的改變,轉向耳機與隨身聆聽為主的使用習慣
3.年輕世代的數位使用市場越來越大..老一輩的發燒實體卻被壓縮的越來越小
但隨之問題接踵而來...隨身設備是無法使用實體SACD但這些音響大廠又想開闢這些年輕世代與蘋果所創造出來的數位流市場甚至搶佔那一席之地,不斷的苦思新的噱頭看能否在數位聆聽市場闖出自己獨佔的一片天,哪知道高音質設備規格跑在前面的下場就是..軟體沒有一起被考量進去制定出一套好用方便的防拷機制讓這些害怕數位如洪水猛獸的唱片公司寧願看著這些如雨後春筍般的高音質器材一個個相繼推出而不敢有任何作為,以至於造成今天這種奇怪的市場現象....先昇頻吧!!正版DSD改天再談....

iTunes是全球數位流銷售很成功的案例...但再怎麼成功蘋果也不敢貿然得罪唱片公司推出ALAC 96/24 、192/24讓他眾多的蘋果使用者購買下載...畢竟AAC256K的 DRM Free檔案還是略遜44.1/16的 WAV一節他也不怕你分享出去....
stephenchenwwc wrote:
你真的有在注意 DSD...(恕刪)


用昇頻的還要那麼貴,乾脆我自己買xrcd,k2hd回家昇就好了...
大佬

1.HAP_Z1ES 用的是 1795....DAC可以吃DSD NATIVE
與"DSD一條龍"無干,另外您有沒有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說這是"少見的佛心之作",我知道某媒體名嘴
也是這樣講。

另外六萬多元沒有兩顆R-CORE,
別鬧了,退回去重寫,以前ES不是這樣搞的.

2.只要混音就要轉格式,現下也是。

連SONY都沒解釋當初的SACD
真的有不經過PCM調製的手續嘛...還有不是所有的媒體聲音100% compound是用"錄的",
而是有PCM FX 音效, 更別說去哪找二手的 1BIT AMP.

3.要享受DSD的優點,隨身收錄音裝置還比較有可能,你不用也不能後製,大自然的蟲鳴鳥叫盡收你耳,
不過前題是這台機器內部也是要有"power dac" cxd-9730 serious,
像sony korg 那幾台dsd錄音機,又可以pcm,mp3,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嘛

4.商業手法,幾位網友有講,製作用心就好,你去強調鹽水蜂炮時銅板掉落到地面的動態範圍要幹嗎

真的有差別,那都是消費市場階級化故意區分出來的 , 快樂取用手邊物資就好了,像我現在還故意HI-RES燒

CD 餵老PHILIPS CDP,就算沒有皇冠,DAC7模組,聲音也是好的不得了,比 HI-RES DAC 還耐聽
570 wrote:
你去強調鹽水蜂炮時銅板掉落到地面的動態範圍要幹嗎
真的有差別,那都是消費市場階級化故意區分出來的 , 快樂取用手邊物資就好了,像我現在還故意HI-RES燒
CD 餵老PHILIPS CDP,就算沒有皇冠,DAC7模組,聲音也是好的不得了,比 HI-RES DAC 還耐聽...(恕刪)

不不!

DSD 解碼撥放的, 聽起來比較安靜. ( 很奇怪的說法, 但第一次聽就這麼想 ).

我認為一定是少了許多"雜聲", 我的朋友同時有 LP, 和 CD, 還有接 SACD,
算是超級玩咖吧! 我們有一陣子常玩的遊戲就是撥放說版本, 另一個就是玩
這是 LP(只過玩一次, 因為沒人會猜錯, 洗得再乾淨都會有破綻, 還有動態),
CD, 或是 SACD.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