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要說電源線,USB線,其他線都是騙錢的,那如果討論到網路線不就...Wireworld Starlight 8

宅男工程師 wrote:
12:20 說 B&W 800系列是違反音響設計, 企鵝頭與高音單體沒棧板擋著, 指向性很糟, 造型好看而已.

B&W 800系列也許有不利於聲學的設計,我也不覺得800系列是神叭. 但在百萬元以內, 要買到造型有特色, 聲音細緻有質感, 輪子機構方便移動擺位, 不知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前幾年朋友升級喇叭, 他原先的Sonus Faber Aida要讓出. 這喇叭我在朋友家聽很熟了, 聲音很讚, 讓出的價格也漂亮, 但我沒辦法收. 每次跟朋友調擺位都一身汗, 我自己一人在家要移動喇叭可能更困難. 我音響室是寛邊擺位,  聆聽距離短, 這喇叭很巨大, 視覺上會有壓迫感.

有些聲學理論聽起來很有道理, 但這理論是不是涵蓋完整的音響聆聽感受就很難說. 平坦的曲線對有購買力但高低頻聽力衰退的中老年人來說, 可能高頻暗淡無趣, 動態貧乏. 數據派常常嘲諷發燒友心理作用做祟, 實際上心理感受才是享受音樂的最重要因素.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4-03-15 11:52
tacoseer

雖然聲學理論說的是真的,但"心理感受才是享受音樂的最重要因素",這句話正解。我就愛失真的聲音帶給我的享受。

2024-03-15 12:41
宅男工程師 wrote:
12:20 說 B&W 800系列是違反音響設計, 企鵝頭與高音單體沒棧板擋著, 指向性很糟


我沒看鬼斧神工,但對於這句說法,我粗淺的看法是認為是有問題的. 有障板的喇叭在邊角會有繞射現象,更容易干擾原來的聲波不是嗎?所以很多廠家在高音的面板上貼上毛氈就是為了吸收掉(減輕)繞射的聲波干擾. 有些廠家在障板兩側邊角削成斜角,更有喇叭場箱體做成非四方型如:avalon 都是為了將繞射往其他方向導開,減低原聲波干擾.一般喇叭廠家會從成本上的考量去做取捨.

至於指向性很糟?這我還真不太懂?? 中心軸線上和離軸響應本來就是廠家自己的konwhow, 用家在家裡擺設都會做些toe in 調整, 換喇叭後toe in 就會不同.

800系列的企鹅頭和高音尾巴由來已久,鸚鵡螺發表時就有高音尾巴的解說了,好像也是削減背部繞射波的功能,企鵝頭記憶中是為了消除內部背波所做出的構造及外觀.
使用有shielding的網路線(線上標STP, FTP等,請參考Wiki),其接地是靠金屬接頭接觸device的接口達成。有趣的是,不是每個接口都有接觸點以及電路板良好接地。


參考以下[Wiki文章],若雙端都接地可能造成ground loop,有機會會聽到低頻「哼(hum)」聲,WiKi上有範例聲音可播放。

若有此現象,建議拿掉接收端接地,改為單端發送端接地。


若兩端都無法接地,shielding會變成類似一條天線,容易接收干擾訊號[參考資料]。

在無法控制良好接地環境,改使用無shielding網路線(UTP),因雙絞線天生對雜訊已具一定抵抗力[參考影片],可能會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以上除ground loop外,提到的被干擾對象都是Ethernet上物理層的訊號,直接影響的是資料正確性。至於DAC, clock是否被影響不在此篇範圍內。
串流系統中,是強烈建議Audioquest Diamond鑽石這條網路線
這一條價位雖然不低,但是可一步到頂不須走冤枉路
我在對岸幾個高檔玩家群裡真的人手幾條在系統中使用
不知01這裡有誰可試試分享一下心得?
https://www.audioquest.com/cables/digital-cables/rj-e-ethernet/diamond

個人建議網路線一定至少雙頭都是用到Telegartner的網路接頭,聲音確實差很大
對岸淘寶或咸魚或蝦皮....等,可以找一些Telegartner的網路接頭來自己換一下,花小錢大改善


發現這個視頻試了USB隔離器.Swiich....等,到底是蛇油還是有用?
大家自己看到最後吧...........
tacoseer

我沒說對或錯,但他的盲測要花錢觀看而且已經關閉,底下評論區也是有反對意見,他也沒辦法有數據或是理論證明或是說服,所以這個視頻的說服力還不夠。

2024-03-16 21:49
tacoseer

拓品USB隔離器我在無響室裡試過盲測,三個人各7 of 10, 6 of 10與6 of 10的正確率。Switch則是工程浩大,雖然身邊朋友兩派都有,設備也有,但一直還沒那個興致與時間去安排。

2024-03-16 21:56
儘管發一篇網路線的文引來酸言酸雨
但還是有不怕的代理商送來一條網路線給我試試...
本來要送最高階的來,但我看看這家廠,雖是主業在網路和資訊通信領域.
但專為音響用的網路線只有三款,所以我就指定試聽中階的就好



這條 AIM NA-6所用的導體並不算是特別,就是一般的 OFC 無氧銅.
其最重要訴求..."屏蔽".
獨家的「SHIELDIO」技術.
以幾種不同材料構成極為嚴密的屏蔽,為線內傳輸的訊號做到最徹底的隔離.

原廠資料:
NA6 採用 3 曾屏蔽結構,先有一層鋁箔包覆雙絞線.
再用一層銅箔包覆 4 對雙絞線
最後又裹上一層高密度的銅編織網,藉由不同材質的屏蔽層來隔絕不同頻率的雜訊,達到最嚴密的隔離效果。
此外,NA6 還採用獨特的非對稱屏蔽結構
屏蔽的一端有接地,另一端不接地,以此來避免雜訊傳導.
所以這條線也有大家笑得要死的"方向性".

原廠還有特別強定,使用時須注意方向性,才能達到最佳性能.
tedliu1024

…網路不是雙向傳輸嗎??不上傳資料怎麼下載呀?

2024-03-17 21:03
李明益 wrote:
屏蔽的一端有接地,另一端不接地,以此來避免雜訊傳導.
所以這條線也有大家笑得要死的"方向性"....(恕刪)


屏蔽單端接地除了在346樓提到的避免ground loop問題外,還有以下兩種觀點可參考討論。

其一是將雜訊能量留在發送端,減少影響接收端(DAC, Amp,….)的ground。借用以下[參考資料]的圖:

雜訊能量部分會導入ground,讓雜訊在發送端的ground, 避免影響接收端其他對地敏感電路受影響。

其二是降低訊號被干擾程度,由[參考資料]中等效電路估算,對interground雜訊抵抗效果最佳,如下圖。

這裡所謂的訊號,是在Ethernet物理層傳遞的訊號,影響的是接收端資料正確性 (由網路設備packet error rate即可得知是否受影響)。而實際Ethernet是雙向傳輸,只能挑一個方向優化。

猜想線材商所謂的方向性,很可能跟shielding比較相關,跟音響器材類比(RCA/XLR)訊號線觀念上不像是同件事。

以上仍屬定性描述,定量上干擾源能量要多大,才會經由傳輸線進入接收端電路中,最後播放進到人耳可感受頻帶且被察覺。會決定花多大力氣、在哪個環節、有沒有必要處理它。
El Guapo

音訊用途的網路我個人支持使用 UUTP!

2024-03-19 23:14
請問5000以下1米的話有哪些線推薦呢?目前看到的有 Linkomm, Audioqust, Wireworld, 和 Supra
對現在的系統沒有什麼要求/想改善的地方,純粹是吃飽了沒事幹,但是不想動其他的線而已
owen59

audioquest carbon cat7 +1,換上去聲音立馬不一樣,原本是大同cat6。

2024-03-18 19:10
stevenkc888

Owen59兄,可否分享一下聲音利馬不一樣之處?讓大家相信換網路線的差異

2024-03-19 9:58
stevenkc888 wrote:
這一條試了如何?聲音改變大嗎?是否是偏向結實快速理性的風格?




如果是跟一般3c賣場買的網路線比
那可以說任何人都可很明顯聽出差異...
這種差異對我來說那就絕對正面的.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音響器材有價差..所以我都歸類於是比較級產品
測試aim na6時,我比較的對象就是WireWorld Starlight 8
相比之下...AIM確實有聲音密度更為結實的走向...而且聚焦更為準確...
但"理性"? 這可能不在我形容詞的理解範圍內!

不過...AIM NA 6 不論是訂價或是實售價,都會高過Starlight 8一倍左右.
Wireworld沒全輸,音場較寬..深度更深.
個人聽感是AIM更優秀在中頻...而STARLIGHT有更延伸的高音.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