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DAC數位轉換誤差

jplin53 wrote:
HOLO 梅 是人工精密量測組合電阻陣列 所以達到非常高的測試數據

我會推崇 R2R, 而非 OPA (Operational Amplifier)串接法, 是因 V=IR 類比運算比 0-1 運算更精密. 如果最早電腦是基於類比方式運算, 那現在的 3D GAME 早就真假不分.
或者說高維度種族用類比電腦, 創建我們這個世界, 而我們用二進位電腦創造 3D GAME 世界.

jplin53 wrote:
蘋果手機 有一個工序, 對每支手機的螢幕各發光點進行量測修正

這勾起我 2007 年的往事, 當時我在上海昌碩準備 EPC 投產, 得知 Apple iPod 也在此投產.
透過聊天知道, Apple 開發測試治具, 全程自動化監控測試, 不讓昌碩碰這塊.
等升遷後, 有能力喊得動 5 個 NB代工廠, 也學 apple 這一招, 開發治具+撰寫測試程式.
還成立資料庫開發小組, 收集分析年產2000萬台 NB 的工廠測試數據, 供硬體部門查詢偵錯.

當時寫了傅立葉頻譜測試程式, 導入工廠後, 抓到 NB 喇叭單體的薄暯瑕疵,
與螺絲沒上/沒鎖緊, 導致喇叭低頻引發機體輕微震動, 造成頻譜圖出現異常頻率.

但此舉讓代工廠暗中不爽, 因賺不到測試費, 又有海量測試數據來抓它們的製造組裝問題.
宅男工程師 wrote:
個人淺見是, DAC 輸出電壓解析度才是重點.


那我就問你這句話,你認為多少自製R2R DAC的廠商,有能力測量他製作產品的LSB? (你都不懷疑他們怎樣宣稱自己的能力嗎?)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LSB的變化值,早就淹沒在整套系統的雜訊中了

沒有能力驗證LSB,怎麼有本事宣稱自己製作16BIT或更高位元解析的DAC呢?

我認為這跟真空管擴大機市場一樣,買真空管擴大機的人,會說自己的線路精度如何嗎?
這跟買機械錶卻聲稱自己準度多高一樣荒唐(你會說,有天文臺認證....我只能說: 這不就是行銷的力量)

但我不會懷疑說,R2R或真空管擴大機,會產出什麼不好的聲音.....畢竟手繪畫比照片更讓人感動,是很平常的事情
jplin53 wrote:
https://www...(恕刪)


ChatGPT讀完那篇文章, 摘要之後, 回答了小弟一個問題, 純供參考, 如下:

小弟問:所以Philips TDA1541是顆好DAC晶片嗎?

ChatGPT答:
是的,Philips TDA1541 確實是一顆經典且備受推崇的 DAC 晶片,尤其在音響發燒友與專業音頻領域中有著極高的評價。以下是為什麼它被認為是好晶片的幾個關鍵原因:

1. 高精度的線性表現
TDA1541 採用 16 位元數位轉模技術,並具備精細的差動線性誤差(DLE)控制。更高等級的版本(如 S1)能達到低於 0.5 LSB 的誤差,對音樂細節與動態的還原非常出色。

2. 雙層分級架構
該晶片內部分別使用不同技術來處理高位元(MSB)與低位元(LSB),特別是 MSB 部分使用動態元件匹配(Dynamic Element Matching),有效降低失真與誤差,提供穩定的音頻輸出。

3. 適合高端音響系統
TDA1541A-S1 等級(帶皇冠標記)被使用於 Philips 頂級 CD 播放機中,這些機型因音質表現細膩、溫暖而受到廣泛讚譽。發燒友認為它在聲音還原上比許多現代晶片更具「類比味」。

4. 音色特色
這顆晶片以其豐富的中頻、溫暖的音色和自然的聲場廣為人知,非常適合聆聽古典音樂、爵士樂等需要細膩音色表現的音樂類型。

5. 稀有性與收藏價值
TDA1541A,尤其是 S1 和 S2 版本(Double Crown),因已停產多年而成為市場上的稀有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也更顯其經典地位。

結論
Philips TDA1541 是一顆好 DAC 晶片,其性能、音質與設計理念都符合高端音頻需求。雖然隨著科技進步,現代 DAC 晶片可能在某些技術指標上超越 TDA1541,但它的音色特性和經典地位讓它在音響界依然受到追捧。

註:Least Significant Bit (LSB) 可翻譯為「最低有效位元」。它是數字訊號中權重最低的位元,在本文中指的是數位類比轉換器(DAC)處理訊號時,由最低有效位元決定的電流開關數量。例如,16位元中的第16個 LSB 控制一個電晶體,第15個 LSB 控制兩個電晶體,如此類推,到第10個 LSB 則控制512個電晶體。
Celibidache88 wrote:
小弟問:所以Philips TDA1541是顆好DAC晶片嗎?...(恕刪)


科科,大家怎麼這麼有懷舊情懷

那也來考古一下,時間回到上世紀80, 90年代,飛利浦TDA1541這顆DAC晶片最有名的就是他有所謂「皇冠」「雙皇冠」之分,資深一點玩家應該都知道。(以下網路圖)





這個炒作時至今日還存在,網拍上仍然存在很多,應運而生假貨很多 (自己印的)

皇冠/雙皇冠正是把精度比較好挑出來印上logo,精度就是講內部電阻,所以這倒底是他的缺點還是被講成優點,對現今已不是太重要。過了30年以上,現在DAC晶片噪聲動態攻上140db...不是任何電阻分壓式的多位元晶片能匹敵的,當然這不代表好聽與否。

TDA1541皇冠代表機種CD880 (網路圖)



TDA1541有衍生S1, S2低線性失真等型號,有人說TDA1541 S2雙皇冠是在台灣製造,算是台灣之光嗎?

個人在踏入社會時,單位元/多位元之戰早已結束,未曾恭逢其盛。到如今台灣已成世界IC製造首耳,音頻用DAC晶片並非什麼高階高精度的晶片,說現今IC製程精度有限,除非時光還停留在上世紀30年前。離散元件(好吧,算上雷射切割、人工分類) 兜出來的東西反而比半導體Fab精度要高,這應不太可能,AKM燒掉的6吋廠即便小且舊(90年代建的),用i-line來曝的精度都應該超出很多很多。

----
以上純聊天,憑印像所言,如有語病不代表什麼
角色不同所以關注點也不同!
例如,
老闆在乎的是利益,
設計者在乎的是技術,
買的人在乎買哪個最划算。

買超跑的人應該不在乎電車加速比他快,買PP的人絕對不在乎iphone時間比他準,我認為都是成本/效益的問題。
剛好看到這篇, 我不玩音響, 不過我是類比IC設計師, 有做過Sigma-Delta ADC/DAC.
音訊來說大致上就是16-bit為大宗, 因為在上去其實也聽不太出差異來,

前面有討論到R2R, 我只能說純R2R做到12, or 14 bit很難在做上去, 當然或許也有,
但技術相對複雜不少, 例如要做calibration等等, 和Sigma-Delta相比沒佔到任何便宜.

其實不用太注意ADC/DAC因為16-bit音訊在用的, 其實技術每大廠大概都差異不大.
真的要失真小, 線性Class-AB or Class-A放大器, 這些ADC/DAC都不用玩了 ...
只是Class-AB or Class-A這些消耗功率太大了 ...

至於真空管, 沒研究過, 那是我出生之前的事了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