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耳擴4.4mm平衡, 可以用紅黑2頭RCA接上Hi-Fi 2聲道綜合擴大機嗎? (已完成連接)

======================
說簡單一點, 就是擴大機的analog RCA, 若只接4.4mm-->RCA 一條線時, 音場寬闊, 音量澎湃. 但是若同時又在analog 2 插了3.5mm>RCA後, Analog1 4.4mm的聲音卻變小了.

而且只有接4.4mm->RCA時, 要先關擴大機才能關電腦, 若先關電腦, 擴大機會輸出不小的電流聲

如果有懂這種擴大機實體異狀的原因的人, 請不吝賜教~~

======================

昨天拿到線, 還沒完全測完, 但是今天剛好放假, 先談實體的部分

這篇先不談聲音, 談硬體的反應

我的架構是 PC+ROOM, 兩條線是接在同一台PC, 一條線是USB TypeC DAC, 一條線是PC 3.5mm System Out, PC是 AMD 7800X3D

兩條線的接法分別是 (請先不要問我音效與晶片的問題, 第一步是測試相容度)

PC+ROON---> USB DAC [ESS Sabre 晶片] --> 4.4mm --> RCA--> Analog input 1

PC+ROON --> 3.5mm --> RCA ---> Analog input 2

擴大機暫時用便宜的 Denon atmos AV 擴大機, 轉 Stereo模式. 音效設定是 input level 都設定+6, Stereo 模式, 音量是-34db, 電腦音量開65, 測試時不動音量. 沒有開EQ增強,

落地喇叭與書桌喇叭都有接上, 有重低音喇叭.

落地喇叭設為Zone1, 書桌喇叭設Zone2.



4.4mm 轉RCA, 出現的問題有:

1. 當Analog 1,2都接著的時候, 播放4.4mm Analog 1時聲音比較小, 音源選擇扭此時若轉到 3.5mm Analog 2 時, 喇叭出現微小的音樂聲, 是音樂不是雜音,

2. 拔掉 Analog 2輸入時, 在Analog 2喇叭的小小音樂聲音就會消失, 然後轉回analog 1, Analog 1的音量變大至少增大1/3 以上.

3. 如果不關掉擴大機電源時, 先關電腦, 擴大機會出現聲音蠻大的電流聲

這3個問題, 大小聲, 關機電流聲, 似乎是沒有接地造成的. 但是摸音響主機外殼沒有漏電.

說簡單一點, 就是擴大機analog RCA, 只接4.4mm-->RCA一條線時, 音場寬闊, 音量澎湃. 但是同時又在analog 2 插了3.5mm>RCA後, Analog1 4.4mm的聲音卻變小.

而且只有接4.4mm->RCA時, 要先關擴大機才能關電腦, 若先關電腦, 擴大機會輸出不小的電流聲

如果有懂這種擴大機實體異狀的原因的人, 請不吝賜教~~


音效的部分, 我還在測, 過一兩天貼聆聽心得. 預告一下, 我很滿意4.4mm輸出到RCA的音效, 但是音效並非完全沒有問題.
watching-guy wrote:
==========...(恕刪)

播放機不要同時輸出3.5mm及4.4mm, 一次只插一條。

擴大機本身的隔離似乎也不大理想。
watching-guy
watching-guy 樓主

可能基板上的接地線路有互接, 現在已經改成一線一線的測. 謝謝.

2024-07-24 20:02
丞上篇的設備, 進行4.4mm-->紅黑2頭RCA, 聆聽的感覺, 來講一講,

我是用4.4mm 與 3.5mm接上同一套非平衡音響相比, 不是拿4.4mm去跟平衡擴大機相比.

===================================
4.4mm 轉RCA後得到什麼結果呢? 先說結論, 推力大了一些, 聲音的立體效果佳, 音場寬闊, 低音更雄厚. 不會暗暗的沉沉的.

4.4mm 真的有比3.5mm 更好一些.

你如果有興趣, 也接了4.4mm-->RCA的線, 我後面幾篇會提供我這兩天測試用的歌曲. 你們可以也聽聽看, 也提出心得, 也檢驗我是否說得正確.

老實說, 我前天用4.4mm轉擴大機聽了77歲阿嬤姚莉芭頓新翻唱的"the story", 我聽到眼眶含淚. 還有王傑唱的安妮, 也是鼻子酸酸的. 真的打中我. 以前聽這兩首歌沒有發生過.
====================================

但是聲音是一人喜歡一個樣. 你喜歡就說喜歡, 你不喜歡就說不喜歡. 不要人身攻擊.

整個聆聽的心得大概有下列幾項:

1. 如果你的音響已經很好, 輸出非常有力, 前後級都很猛, 那應該你不會覺得3.5mm改成4.4mm有什麼差別. 因為我覺得這好聲音是來自較大的推力, 因為我的DAC可以調整輸出2.2v與3.3v. 轉2.2v相對就帶來的改變較小, 3.3v的改變就比較大.

如果你的音響推力很足夠, 早已擁有清澈又寬廣的音場, 那你用4.4mm之後能做的事情是把音量減小一點. 4.4mm對你帶來的改變應該是很小的.

但是接4.4mm 可以保障品質不低於3.5mm, 因為4.4mm在訊號衰減比3.5mm小. 這在Hi-Res轉類比訊號傳送是極度重要.... 衰減與干擾, 百年來都是類比音響的天敵. 發燒線那麼貴, 就是要抗衰減與抗干擾.

2. 如果你的音響是普通的大概就十幾萬範圍以下的, 也沒有特別注重推力, 那就恭喜你, 你改用4.4mm會獲得意外的驚喜, 你覺得你的音響升級了, 聲音會更澎派, 音場更寬闊, 你將會獲得更加甜美, 飽滿與感動的聲音

3. 試聽的過程中, 人聲, 鋼琴, 小提琴, 豎琴, 鼓音, 鐵器, 笛子與電子樂器, 通通都覺得有變好聽, 聲音有力而且集中且清晰. 但是薩斯風與低音號, 聽起來有點怪怪的. 感覺會咬人.

4. 災情也是有, 聽現場合唱團就整個完蛋了, 音樂廳的回音加上音場空間變大, 整個聲音互打亂成一團, 比3.5mm更糟糕.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聽三個版本, Karajan, Simon Rattle 與 Otto Klemperer, 三個版本合唱團的聲音都不行, 都聽到很想砸掉喇叭.

5. 破音次數增加, 而且破音都出現在同個位置, 這可能跟音源檔案與DAC有關, 印象中ESS的晶片只要訊號不好, 就給你破音, 但是有些DA晶片會補暗音, 但也有可能是大音量訊號互相干擾, 或者是DAC的設計不良造成的. 可能要多用幾個牌子, 甚至換一條線, 之後才能確定是誰的問題, 現在無法妄下斷言.

不過呢.... 發燒友都知道, 你買越高級的音響, 越容易聽到破音, 350元的PC主動喇叭聽什麼歌都永遠不破音. 嘿嘿. 這是不是代表4.4mm幫我的音響升級了呢? 哈哈

6. 不要聽MP3了, 不要聽壓縮音樂了啦, 用了4.4mm去聽壓縮音樂, 那陰陰沉沉的聲音, 真的會很想去死. 改聽無損音樂平台吧. KKBOX 無損聽三個月才等於一張CD的錢, 別省這種錢.

7. 4.4mm把推力加大音場加大, 音樂聲音開得大聲一點, 真的不會刺耳, 但是3.5mm 聲音開大一點, 就有點被刺到受不了.
我覺得接了4.4mm 變好聽的歌.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去試聽看看

Dolly Parton 77歲了, 2021年她受邀翻唱 Brandi Carlile 的 the story. 唱得真的很有味道, 推薦可以用4.4mm聽看看


音樂有沒有音場, 有沒有力, 聽這首就知道


這首歌, 不能缺席


用4.4mm聽這首歌, 超甜的


這首 you don't own me 是電影自殺小隊翻唱, 原唱是Lesley Gore, 原唱也唱得很棒啊.


奧華子這首歌, 不只甜美, 更適合用來測音響, 聲音只要暗一點, 馬上甜份只剩半糖.


這首歌聽完, 就讓人不能沒有4.4mm了


Billy Joe 的 PainoMan 就是要音場寬闊又聲音清楚啊










「TRS(尖、環、套)」接頭有2.5、3.5、4.4、6.35型式之分,指的是「直徑」,6.35為早期電話接線或樂器音箱用,大體積的接頭便於插拔外,2.5、3.5、4.4此類mini型式都是後來為因應隨身設備的「輕、小、薄」所推出,“直徑”是容納環的連接金屬片(所以R愈多愈粗)所需,如果【材質一樣】,無論2.5、3.5、4.4、6.35聲音表現都會一樣,與「聲音表現」無關,關鍵在於接頭以外所連接的線路或設備,這樣應該不是難理解吧!

樓主自己鍵入:
PC+ROON---> USB DAC [ESS Sabre 晶片] --> 4.4mm --> RCA--> Analog input 1
PC+ROON --> 3.5mm --> RCA ---> Analog input 2
如果還不知道關鍵所在,那…
小凡的凡凡

林哥久違了, 您就直說吧, 狀況1的的D/A是ESS Sabre 晶片, 狀況2的的D/A是AMD 7800內建音效晶片, 二者差距本就明顯, 與3.5/4.4無關...只盼樓主音量莫開大

2024-07-25 16:12
lingo1388

watching-guy 您的研判可能是對的,誠如所述「電壓」…,且不管事實如何,這麼多變數,硬要歸於「線、頭」,是否很牽強?這樣的比較真的沒什麼意義。

2024-07-25 16:23
lingo1388 wrote:
「TRS(尖、環、套...(恕刪)


我懂你的意思是要歸功於ESS晶片.

一樣是解碼, 好歹我也買了一套比SONY黑磚還貴的ROON來裝上去PC了. 那些家裡沒有ESS晶片的發燒友, 也沒聽有人嫌過ROON的軟體播放器. 這條3.5mm的輸出是會差到哪裡?

當時耳機試聽後決定買4.4mm, 我不可能再去買一支比較差的來荒廢.

還是感謝你的意見,

現在有些機器是3.5mm 與 4.4mm兩種孔都有, 可以請他們用同一台機器測看看囉.

如果你真的覺得比得不公平, 不想試用看看4.4mm有沒有比較好. 勸人家繼續用40年前walkman的老規格聽音樂, 好好的就不要改, 我也沒什麼意見啊.

對我來說, 我就是想玩看看. 線接上去之後, 有沒有實質性的提升.
watching-guy
watching-guy 樓主

你要買這種4.4mm, 才會配給你這樣的電壓輸出啊. 對吧, 你說那是線那是頭, 但是其實那是一整套的電路與解決方案啊.

2024-07-25 16:51
lingo1388

watching-guy不覺得【4.4mm才會配給你這樣的電壓輸出】這個邏輯有問題嗎?如果不用44而直接焊線,功能會不見了嗎?那這功能是「線」的還是「器材」的?

2024-07-25 19:15
lingo1388 wrote:
該這裡留言)您的研判可能是對的,誠如所述「電壓」…,且不管事實如何,這麼多變數,硬要歸於「線、頭」,是否很牽強?這樣的比較真的沒什麼意義。...(恕刪)


我也不知道我對不對.... 才剛開始接上去用.

電壓比較高的前級擴大機, 是很貴的. 名牌更貴, 但是買個搭4.4mm輸出孔的DAC卻很便宜,

如果那種前級還要加上網路串流與大螢幕, 那就更貴了.

如果靠著4.4mm 接入傳統擴大機, 就能得到相仿高電壓前級的音效, 而且比3.5mm 更好, 何樂而不為呢?

這麼划算又進步的方案. 以前沒有4.4mm, 要乖乖去買貴機器, 現在有4.4mm, 可以補足這塊, 豈不興奮呢? 我當然要玩看看啊.

但是這樣的接法, 我也寫了, 並非完全沒問題,

像是電腦先關機時, 擴大機會有很大的電流聲, 這就有必要了解問題怎麼解決.

還有破音增加與大廳合唱團聲音糊掉, 我還要找看看其他品牌或其他解碼晶片是否能克服. 現在只是初步第一次嘗試而已.
lingo1388

整篇最大問題就是搞了一堆不相干的東西,把自己搞昏頭,而旁觀的人頭腦倒是都很清楚。

2024-07-25 19:19
watching-guy
watching-guy 樓主

升級本來就要花腦筋, 電腦插卡升級超頻也一樣啊, 最簡單就是舊電腦丟掉買新的旗艦機種, 但是成本重, 而且效益不佳啊. 汽車機車改裝也一樣啊,

2024-07-25 19:23
watching-guy wrote:
我也不知道我對不對....(恕刪)

耳機孔的平衡式輸出,以前就有雙3 XLR, 4 pin XLR,  3.5mm pro, 2.5mm ttrs.    4.4mm就是弄個不粗不細的插頭,取得體積與接觸面積較好的妥協而已, 沒有什麼新鮮的科技。

4.4 mm理論上是轉雙3 XLR訊號線效果最好,  但是轉rca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有沒有比較好聽要看跟擴大機的搭配,這個沒有一定,搭配不同的器材可能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家裡沒有比較好的桌機dac, 用播放器輸出給擴大機也是個簡便的方法。 但如果沒有Line out,播放器的音量要調到最大,比較麻煩,換聽耳機時忘了調小聲就糟糕。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耳機孔的平衡式輸出,...(恕刪)


沒錯啦, 我遇過. 不能先戴耳機, 要先插入音孔, 不能顛倒.

或許就是你們這種思維, 侷限了一個新標準的推動.

如果你的擴大機很好也沒用啊, 你若買15萬一台的網路串流播放機, 音效輸出到擴大機也是RCA, 也沒有負極與接地啊, 這樣你用這台寶貝聽串流無損Hi-Res的音效會比我2000元接4.4mm還要好嗎? 呵呵, 不見得喔, 除非你的D/A晶片是用了驚天動地的精品又拿過金牌的.

平衡輸入擴大機大多都是旗艦機種, 一般人哪會考慮買這種機器. 把平衡輸入講得再好, 都沒人回頭多聽幾句. 講破嘴都很難賣掉一兩台.

4.4mm 不論什麼擴大機都能搭進去, 他的工作就完成了. 大部分的人都不在乎他是否達到旗艦等級, 因為不是用旗艦等級的代價買來的啊.
watching-guy
watching-guy 樓主

to lingo1388 4.4mm音響新標準是日本2016年才制定,第一個產品應該是2018年出現,真正開始平價導入消費端大約是2021年才開始.並非十幾年喔.至於4.4mm工業接頭,跟音響無關.

2024-07-25 19:26
lingo1388

確定時間是沒去考究,但疫情前就已經使用過有44的DAC、耳擴,且又轉手賣掉了(使用心得在首次發言內回覆),實在沒有什麼值得驚艷之處(限字關係名稱沒完整,知道就好)

2024-07-25 19:47
4.4mm 平衡輸出端子沒那麼神啦, 廠商有賺怎還不在音響界發揚光大? 現在還困在耳機擴大機和隨身聽這個小眾市場?
4.4mm 平衡輸出端子, 是日本JEITA協會在 2016 年所訂製的一個傳輸介面端子規格, 在這個端子 的接觸點上, 左右聲道分為五極四個獨立訊號源, 訊號不會混合在一起產生干擾, 與非平衡的3.5或6.3mm 的端子接觸點只有三極相比, 聽感上將更純淨更清晰, 更展現原音, 也是目前耳擴與耳機製造商樂於採用平衡介面的原因。( 但XLR Plug 和卡儂才是廠商平衡真愛 )
但樓主所探討的問題不同, 是在現有音響輸出路徑上, 藉由轉接頭與原有黑白線材, 由耳擴的4.4mm平衡耳機孔輸出訊號, 轉連接至音響擴大機的RCA非平衡接口....
樓主實事求是探討究竟的精神令人感佩, 但部分見解與本人過往所學有所差異, 經利用颱風假日, 網路上比對坊間多款銷售的平衡轉非平衡接線與接頭, 發現製作上共同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及與某些專業廠商Sony等產品無法相容問題, 這些限制眉角有必要請樓主在試驗時知曉
例如 : 不同端子設備共同接地問題, 轉接頭採斷開接地或放棄負平衡接地方式設計, 輸出訊號已為非平衡, 平衡轉換為非平衡使用時, 不適用於另有單端接口設備, 多款轉換頭與FiiO與Sony等設備有'相容'問題 …
以上問題涉及一些音響設備設計製作原理, 非簡單文字帶過, 推薦日本平衡線選擇器製作大廠Audio Design有出一本'數位線纜更換應備知識50款'書籍, 有興鑽研者可進一階探討, 也可當作爾後升級線材的參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