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兩聲道入門喇叭求推薦...之後陸續更新心得

fenrir7 wrote:
spendor, Dali, AE這幾個聽過先排除


能問一下這幾個為何聽過先排除嗎?我最近有考慮想買皇太子或是雅瑟的SD-500,之前聽過覺得相較於SD-500華麗的聲音表現稍嫌有點張揚,皇太子(沒SE版)沉穩厚實感覺其實也蠻不錯,尤其那個體積小到驚人很方便,兩個很難決定。您覺得DALI聽起來是有什麼問題嗎?
ovonel

視覺上一看SE版就是美~~

2024-02-27 15:29
fenrir7
fenrir7 樓主

單純是我已經試聽過這幾支,但沒找到"這次"想要的聲音而已。我對Dali沒什成見,皇太子真的很不錯,之前用它試聽恩雅,對它人聲、中頻印象深刻,只是我這次升級是想找清亮解析一點的叭,所以沒有把它納入清單裡,就這樣而已

2024-02-29 11:02
小弟家中有 KEF LS50 及 ELAC BS403 這兩對喇叭
使用在同一套系統上
閒閒,一下接這個聽,一下接那個聽,已經四五年了
因為樓主有提到 KEF,以及網友有推薦到ELAC BS系列
所以來分享一下心得

KEF LS50確實中頻人聲比較凸出
中高音也算是OK,但不會到清亮
個人覺得,比較有問題的是低音
它的低音聽起來有種... 不是那麼傳真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質"不夠
就算是搭配重低音也無法改善 因為不是量的問題
很適合拿來聽像是"皇后樂團"那類型的音樂
或是看電影 (聲音表現很像是電影院那種聲音)
至於
R3 Meta的低音單體單獨出來,高音也是Meta版
是否就改善了問題我就不曉得了,本人沒聽過

再來
我是因為KEF LS50上面提的那些缺點
才入手了ELAC BS403
主要就是彌補"高音清亮"及"低頻質感"這兩個洞
但中頻人聲就沒有LS50那樣凸出
但並不會中頻無感或凹陷喔,中頻相對於那種量測平直的,仍然是稍微凸的
整體比較萬用
聽各類交響樂、搖滾樂也都不是問題
當然看電影更沒問題

最後提一下
KEF的同軸單體確實在聲音定位上有優於非同軸
且LS50的箱體設計個人非常喜歡,是旗艦才看得到的等級
只可惜目前單體能力上還沒到位
若在兩側加上背對背的低音單體 (像 DEVIALET PHANTOM) 不知道會怎樣 XD

以上
fenrir7
fenrir7 樓主

謝謝推薦,之前對Elac的氣動高音也很感興趣,也因此後來才有機會接觸到Evo4.2。

2024-02-29 17:32
幾天沒上01,這才發現很多回覆。

十分感謝每位回覆的燒友。


一樓本文部份,因為我的敘述不夠明確,導致理解上有些不同,很抱歉。

首先,我並不追求Hi-End,要什麼極致的音響性、音樂性之類的,也沒那個財力。對目前的我而言,目的只是單純想要輕鬆聽音樂,並透過切換不同系統,期望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而已,我認為200K的系統已經足夠,讓我在聲音表現上感受到明顯的差異,加上居住空間的限制,也沒辦法燒上去,不然就要先燒房子了。
另外澄清一下,以目前系統不到45k的建置費用而論,現在的聲音表現我沒有什麼不滿,也很喜歡它在某方面的表現。之所以想升級喇叭、綜擴,除了腦燒/換換病發作以外,也是基於對目前系統兩年多來的感受與經驗,我本就不期待它能滿足我對音樂在各方面的需求,一切都是相對的,有適合就有沒那麼適合的地方。相信版上很多燒友家中都不只一套兩聲道系統,都會根據狀況切換系統,如果是耳機系統可能還更多。我自己也是想要針對目前系統不擅長的音樂風格,再生一套新系統,拿來彌補空缺滿足需求,而不是單純全面舊換新。

統一回覆


1.添購新喇叭的原因:
以目前的系統來說,我覺得‘’低頻量感多,有時會影響中頻量感‘’,造成因素很多,空間、系統搭配、擺位...基本上什麼都會有影響,只是影響程度問題而已,我也有在能力範圍內努力調整過。但再怎麼調整,我相信應該也不可能把wharfedale聲底調成Elac、丹拿、B&W或是其它品牌的喇叭吧?
之前以為只要減少低頻量就好,有嘗試用RZ50開Dirac校正,或用播放軟體測試,分別切掉120、100、80、60、40hz以下的頻段,確實中、高頻量感會因為低頻量減少而顯得多一些,但人聲、系統整體的聲調都沒有什麼太大改變,除非調EQ,但不是很喜歡用這種方式,有點半強迫改變系統的表現,而且我也調不到一個滿意的模式,所以一直都是維持直通,沒開Dirac、EQ。
添購新喇叭的原因,三頻量感比例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多是聲音的表現方式,我覺得在某些曲目上,舊系統在中、高頻上的表現方式,有點缺乏刺激,所以才會想找明亮、突出的喇叭,跟相對中性的綜擴搭配。

2.喇叭清單:
先澄清我對spendor, Dali, AE沒有任何成見,單純只是前陣子試聽後,感覺不是"這次"升級想要的方向,或許再下一次升級就會是了
另外,之所以試聽清單會列這幾支叭,雖說是因為看國內心得文和國外評測,但其實主要是看國外在相同環境的頻率響應曲線測試,加上裡面剛好也有Evo 4.2的評測,可以加減做個比較。

3.空間:
居住空間沒得救,喇叭位置基本釘死不能改,所以暫時不用考慮這因素,除非有好心版友要出資幫我換房子。(4.6m*2.6m,約3.6坪,喇叭貼短牆,左右聲道間距1.5m,toe in約 10-15度,聆聽距離視狀況1.8 or 3m)

4.角度:
有調整過toe in角度,也試過改變喇叭高度,已經調整到目前允許範圍內最滿意的狀態了。

5.墊材:
目前沒有使用,下個月去日本就會生出來了,到時候回來再來試試看效果。
ericsss0203

若因為空間限制喇叭需要貼牆,就直接跳過『低音反射孔在後面的款式』

2025-01-05 20:37
以下是自已這個月薪收入的人買音響設備的經驗,只是心得分享提供給你參考。

先說個小故事。我曾聽南部某大學木材設計相關科系的某教扳說,
曾私下幫一個學生服務的木材加工廠提供技術咨詢,
因這家木材加工廠接受音響店家與台灣生產音箱品牌的工廠委託,
為某某上市公司的董事設計使用台灣檜木,特別生產一對訂作的音箱,
聽說成本約100萬一對,但他拿的紅包就10萬元。

音響這東西,
除非老板你已是財富自由,或對某品牌有特殊喜好,
否則一般收入有限的人,到最後,還是會以預算考量,或是CP值性價比來挑。
而對一般消費者而言。能見度高的、量大的平價機種容易買到。
量少的,高價的,很容易受到經銷商、店家與業務員的銷售技術。

故買音響設備,除相信自已耳朵外,建議可先找網路上的業務廣告、網售價格先看看行情價,
如此,不管如何,心中都有個底。
想找那個特定品牌,上網GOOGLE應都找的到代理商電話,先問一下,應都可以找到試聽的店家。
否則,不如直接去音響展逛逛。看到喜歡的品牌後,直接問店家如何試聽購買。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4-03-01 9:43
fenrir7
fenrir7 樓主

謝謝您的建議。試聽是一定會的,只是最近比較忙,可能要過陣子,發文是想先看看大家的實際使用心得。行情部分,有看國內外的訂價稍微做點功課。不過,老實說其中用料值不值這價,容我才書學淺,真的看不出來...只能憑耳朵跟直覺[鬼]

2024-03-01 13:06
3/1 補一點試聽心得


今天剛好出差到台北,但由於時間有限,只能就近試聽了一下 Tannoy Autograph。

試聽器材:Amazon music -> Audiolab Omnia -> 喇叭

中間被老闆推Dali oberon 1,但說沒太多感覺,試聽時間也不長,所以這邊就不敘述了。

Tannoy Autograph:一言蔽之,就是女聲專武。

低頻1:量感極少,下潛基本沒有,少了點包圍感,相對人聲的空間就大了一點,讓人注意力更容易聚焦在中頻的人聲。

中頻5:能量大多都放在這頻段了,量感相對低、高頻就顯得多得多,人聲流暢絲滑,整體表現鮮活而又柔順,非沉穩內斂,少了點韻味,多了些清新,有點把歌聲年輕化的感覺。

中高頻2:量感比預期少,雖然與中頻的銜接流暢,加上聲線細膩圓潤的呈現,當下會讓人感覺好像延伸很好,但實際上,多聽幾首後,就會發現奈何缺乏能量,每每到了高點卻總有種欠口氣的感覺,如同百米衝刺在最後15m緩緩減速,最後用走得過終點,然後就停在終點上...,說實話有點失望。

高頻2:量感算適中,細節基本都有帶出來,但也不會過份強調突顯,流於激進而刺激,讓人產生疲憊感。

總結:跟普遍網評感受相似,除了中高頻,雖然網上很多心得都有提到明亮、閃耀、發光、輝煌感。雖然流暢細膩的中頻、靠前的人聲定位,加上相對活潑討喜的音色,確實讓人為之著迷沒錯,但老實說個人實在不覺得人聲有 "閃亮、熠熠生輝",要我傾向用 "浮凸、清晰、細膩、圓潤、滑順" 來形容。若不追求濃厚韻味,只聽人聲是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著重中頻、較為粗曠厚實的女聲,經中、中高頻潤飾後,聲線會顯得相對比較纖細圓柔,有種歌手變年輕5-10歲?的錯覺,但"相對的"本就比較輕盈的女聲,呈現上就會"稍微"偏薄,且由於中高頻能量偏少,反而沒有期望中會有的那種清澈亮麗、空靈;亦或強烈、刺激的感受,有點可惜。

在這價位帶,若喜歡聽女聲,強烈建議試聽看看,即便如此人聲的呈現方式,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但無可否認它鮮明的個性,確實充滿特色。
張三瘋-1天瘋3次

才想說怎麼沒人推Tannoy mini autograph

2024-03-07 10:52
fenrir7
fenrir7 樓主

自己推也算嗎[大笑]

2024-03-07 21:15
fenrir7
fenrir7 樓主

好的,謝謝建議

2024-03-06 17:45
fenrir7 wrote:
以目前系統不到45k的建置費用而論,現在的聲音表現我沒有什麼不滿,也很喜歡它在某方面的表現。之所以想升級喇叭、綜擴,除了腦燒/換換病發作以外,也是基於對目前系統兩年多來的感受與經驗,我本就不期待它能滿足我對音樂在各方面的需求,一切都是相對的,有適合就有沒那麼適合的地方。相信版上很多燒友家中都不只一套兩聲道系統,都會根據狀況切換系統,如果是耳機系統可能還更多。我自己也是想要針對目前系統不擅長的音樂風格,再生一套新系統,拿來彌補空缺滿足需求,而不是單純全面舊換新。...(恕刪)


樓主你好!

總覺的這段話跟我現在的狀態完全一樣

我本來也是大約4-5萬的入門系統,
Marantz PM5005, NAD C328, Audiolab 6000A
搭配Usher S520, V601, B&W CM1/5
有全新的也有二手的

我知道這些器材的定位
自然不會期待他們滿足我所有的需求
反而各種組合給我帶來不同的樂趣
其實還滿開心的

幾個月前也是換換病發作
也想試試看再高一個層級的系統聽看看
(這是險棋啊, 萬一不小心入坑可是很難過的... 由奢入儉真的很難!)

所以我買了NAD M10V3
喇叭換了Sonus Faber Sonetto I G2
不是很大~ 幅度的升級
(某種程度也不算升級啦)

但聽到更好一點的聲音的時候,
真的滿開心的
常常會忍不住一直聽音樂~
聽很久

有時候會默默的請假回家聽一個下午
因為只有這個時候老婆小孩不在家
想怎麼聽就怎麼聽

這種感覺不見的要花很多錢
當年4-5萬的系統一開始也是給我相同的快樂
只要自己覺的值的就好囉
fenrir7
fenrir7 樓主

感覺很棒,當初也有考慮Sonus faber 不過預算有限,只聽了Lumina ii,Sonetto 就不敢試了哈哈哈

2025-02-22 15:42
樓主您好,
小弟第一套系統跟你預算差不多,由於偏好流行音樂與人聲的部分,喇叭選擇在ATC與FYNE中間比較,
最後選擇了F500SP,同軸喇叭在人聲表現上真的很不錯,但有些種類的音樂表現當然就....
ATC表現也非常優異,但由於太座對外觀的選擇...
但喇叭的表現很大部分是取決於前端設備,如果非空間因素,可以放大台一些的機器,建議可以多看看多聽聽,再找看看有沒有其他選擇,我一開始目的也不是追求Hi-end的系統,但開啟了升級之路.....嘿嘿~
jen.cy

外觀?ATC SCM7有鋼烤版啊[^++^]

2024-12-25 15:22
fenrir7
fenrir7 樓主

同軸真的很不錯,我最後也是入手KEF R3 meta,ATC就等下次升級再去試了哈哈

2025-02-22 15:45
fenrir7 wrote:
覺得目前系統還算耐聽,但低頻量多了些,常常壓過人聲


你這就入門的 何不找前級可調高低音 降低頻就好了 evo的聲音很暖 這價位找不到對手了
功夫龍的聲音聽慣了 只有紙盆能比它厚暖 但鼓聲實度和反應速度是比不上功夫龍的
fenrir7
fenrir7 樓主

不太喜歡用這種方式調整聲音,不然說實話EQ隨便搞就行了。最後入手R3 Meta,跟EVO換著聽,其實也滿好哈哈

2025-02-22 15:50

這個
tsan12168

廠商賣到98萬只多一顆單體,改成鈹高音,自己裝零件5萬多

2024-12-27 14:36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