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理學 - 主要有:1.試聽都是不輕易而時間短,和買回去可隨時使用不同。。。。。2.占有慾就是想有的感受,還有銀紙賺回來花的快感。。。。。3. 環境,低暗燈光營做神秘感,放置位置,座位放置,銷售人員的說話和小動作都講究,就是所有行為動作都是提高你把錢包奉上的技術,包括 "白臉","黑臉" 都是製造"稀缺感",所以歐美連實體店也是有"鑑賞期"十四天的,其中時裝是最大重災區,其次是音響產品了。
PainterJ wrote:需要調教呀。調教好的...(恕刪) 最簡單是電子流行插電音樂,因為都是設計給音響播放,人聲也沒所謂,反正現在流行歌手都是一堆罐頭音效,ACG音樂也只要加強300hz左右低音便可了,一堆性價比"準"音響,EDIFIER那類就專為回放這類音響,細節反正不重要。Rock/Disco那些其實只要音響夠響夠大就可以了,BOSE 那類 PA箱就可以了。電影也不難,當然有電影院的效果不易,但一般家用soundbar那類,利用DSP調到夠爽夠震便可以了,真實與否不重要,真實的爆炸聲音根本和電影是不同。其次是現在利用電子模擬的傳統樂器,像電龬琴,電風管,因為來自真實音源,像很多電龬琴本身的音響都是不足回放自身音源的。到了單支聲樂,Concerto 小編制己經是不易,不要說音響還不足以回放數百年小提琴質感,簡單連一支學生用中級單簧管也很難模擬。到了管弦樂,基本上大部份是壓縮了,都是音響師在現場聽,在後期混出來模擬真實環境出來的,在現場聽人耳很容易定位某支樂器,但就算利用一流回放音響都己經大打折扣。而且不要說全管弦樂數十人編制,就算是一般musical 的十多人樂隊,音響也很難回放很好,音響能回放Jazz 好就己經難得了。流行演唱會是另類,甚麼樂隊樂器都沒用,本來就是利用一堆喇叭放音,根本沒人理會真實性。
吉米Gimi wrote:大家好我有很奇怪的感覺我在音響店試聽音響,聽起來都覺得很好聽但買回家之後.聽起來就是沒有在店家試聽時的好聽(相同設備)請問有前輩跟我一樣嗎謝謝 除非你有獨立8坪以上音響室否則很難跟專業店家比,就算器材用的都一樣故音響最大罩門在獨立空間、吸音擴散處理上線材好壞基本看端子,不要太差即可大家都用台電的電,沒有好壞且必須做電源處理的道理除非你家住電銲工廠旁或耳朵厲害到能媲美頻譜分析儀,分辨到GHz訊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