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udionet.com.tw/thread-16630-1-1.html
現在家庭劇院系統,無論環繞擴大機還是多聲道喇叭都越做越好,特別是擴大機的自動空間校正技術帶來的裨益,可以讓使用者省去很多早期玩劇院必經的繁瑣的喇叭定位調整、參數設定流程,而且現在環繞擴大機DRC功能都非常精良,喇叭參數的設定與數位修正的準度都有一流的水準,特別是Onkyo、Integra等品牌內建的Dirac Live,可以用家透過測試的流程,清楚掌握整個空間的響應狀態,以最省事、最快速的方式,建構出聲音定位感精確、各聲道銜接順暢、音場空間感鮮明,同時能讓聆聽空間在消弭低頻駐波後,感受能量感、衝擊力更明顯的低頻聲效。
但劇院系統能否有創造良好的音質表現,很多時候不能僅靠擴大機的DRC功能實現,劇院系統畢竟還是音響設備,要聽到高音質還是需要靠喇叭擺位、空間調音、線材搭配、電源處理等手段來達成,如果系統調得好,你甚至可以用環繞擴大機建構出一套高水準的兩聲道音響系統。最近嘉年華就針對這個課題做了一個非常值得大家參考的示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很多家中有音響系統的人,多數都會用一套系統兼顧看電影與聽音樂的需求,但在傳統多聲道與兩聲道的認知中,彼此對聲音的要求標準不盡相同,兩聲道重視透過擺位營造精準的聲音定位、音場的層次感、聲音的細節還原,以達最佳化的音質效果。對於著重透過DRC技術創造劇院效果的環繞擴大機來說,過多的數位線路處理步驟,往往會喪失很多音樂應有的質感......
一些感想和本篇調校心得分享及後續回文完全相反
先附上人權︰

1. RZ-70 真正的強項是 Dolby Surround 模式
經過 Dirac 修正音場後,RZ-70 在多聲道 Dolby Surround 模式產生的包圍感和清析度非常出色。不僅是在播放 Dolby Atmos 影片或音源時如此,就算是一般兩聲道音源,直接透過 Dolby Surround 模式播放都會有非常好的臨場感。過去一般會覺得,立體聲兩聲道處理得好的話,產生的音場和包圍感不會輸給多聲道。但是以 RZ-70 所產生 Dolby Surround 效果,要以立體聲達到接近的水準,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恐怕要好幾倍。
2. Dirac 的影響遠大於擺位
這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 DRC 技術發展的出發點就是要用現代的運算科技解決以往靠擺位都難以解決的空間音場問題。根據我的實際嘗試,只要喇叭位置不是太不合理的亂放一通,喇叭和重低音等揚聲器位置和角度產生的改變,和 Dirac 麥克風校正帶來的效果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與其練什麼降龍十八掌之類的調音傳統武術,或是搞線材墊材接頭電源接地等的玄科學,我覺得不如花時間研讀 Dolby Digital 規範和技術文件,成本效益比較起來划算得多了。
3. 如果聽立體聲,十萬元等級的環擴,還是環擴
即便是切到 Pure Audio 模式撥放音樂( Dirac 不會介入 Pure Audio 模式),最多也只能說是頂級的家電音響效果。我將左右主聲道以 Preout 外接 Hypex Nilai Mono D類後級,透過擴大機二對一切換器和 RZ-70 本身的後級 AB Test,在音樂性上的差異相當大,甚至其實不用 AB Test 都聽得出高下。聽人聲或小規模器樂 RZ-70 可說完敗,播放大編制的管弦樂可以靠著較強的解析力扳回一些,不過會感覺聲音生硬單調,無法久聽。可以在主系統被老婆霸佔時頂著用,但不適合把立體聲當成賣點。
以上個人心得分享
所以為什麼降龍十八掌或電源接地等的調整,其實這都是在調整hiend 音響用的。就是要讓聲音正確的"舞台整個在喇叭後往前包圍感的聽感" 加上好聽加上定位等要做的事情。 所以你的音響不夠好,說真的降龍十八掌或電源接地等的調整對你是沒用的,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說這是玄學,因為要花很多錢,大多數人不太可能花這麼多錢買音響器材,所以說用這些東西是玄學其實你是二聲道跟本就還沒進入二聲道的世界的門坎,其實就是你音響不夠好這些調整對你來說沒有用,導至聽不出來才會說他是玄學。 反過來說二聲道的HIEND用家為什麼有人會花大錢買十萬二十萬的電源線就這原因。
chiwchu wrote:
2. Dirac 的影響遠大於擺位
這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 DRC 技術發展的出發點就是要用現代的運算科技解決以往靠擺位都難以解決的空間音場問題。根據我的實際嘗試,只要喇叭位置不是太不合理的亂放一通,喇叭和重低音等揚聲器位置和角度產生的改變,和 Dirac 麥克風校正帶來的效果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與其練什麼降龍十八掌之類的調音傳統武術,或是搞線材墊材接頭電源接地等的玄科學,我覺得不如花時間研讀 Dolby Digital 規範和技術文件,成本效益比較起來划算得多了。
魯迅說: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仔細看樓主的文章就有說明,大部分的用家就是把擴大機跟喇叭安裝好之後,就開始跑DRC,在這個情況之下,使用DRC後的結果跟用PURE AUDIO聽,聽不出高下也是合理的,因為沒有把器材做最佳化就去跑DRC,結果當然不同
樓主的文章中闡釋的是說在跑DRC之前,先把環境的吸音、擴散,電源水火象、線材的方向性、主聲道跟重低音的擺位....等都先處理好。用HI-END雙聲道的方式來調音,調完之後再來跑DRC,結果當然會是不一樣的。
PURE DIRECT模式都花功夫調整好了,再用這個模式去跑DRC,跑出來的DRC聲音更好是合理的,而且關閉DRC用PURE AUDIO去聽音樂會更純淨也是合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