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闆他買藍眼睛跟b&w 就花了兩三百萬,就是那種不會玩音響只會有錢買, 但電源線居然是用小黑線,這個音響商很不專業。
他的兒子都說花這麼多錢也沒有我的帝瓦雷好聽,我說要換電源線,我老闆跟他兒子,一開始都不相信我說的,怎麼可能,有一天我就把我的電源線借他們試,把前級跟數位串流音源的電源線換成我借他的電源線。 一聽他們說真的變好聽了,連老闆娘都說奇怪真的變好聽了。但他們說不出來聲音的變化是什麼,但他們就只知道真的變好聽了。 所以這件告訴我們系統要一定等級,換線材一定聽的出來,連不是玩家一般人都聽的出來。
魯迅說: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vinjoutw wrote:
音色是可以用FFT 來觀察的
不同的喇叭撥放同一個曲子, 關鍵的片段錄起來做FFT 就可以觀察了。 有人願意花這功夫嗎?
有待商榷。
供眾看倌參茲
Timbre (音色),其來自於聽覺的感知特性,近幾百年來許多人都在探索、研究。
為了描述與說明 Timbre (音色) ,Timbre (音色) 有著多種「定義」。例如:
Timbre (音色)一詞源自於法語,在古法語中,它指的是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
李重光《音樂理論基礎》:音色由於發音體的性質、形狀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美國標準協會(The 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ASA):將音色定義為一種聲音的感官屬性,使聽者可以據此判斷出兩個具有相同響度和音高之聲音的區別。音色主要表現在聲音頻譜特徵對人的刺激,也表現在波形、聲壓、頻譜的頻率位置和頻譜對人的時間性刺激。
J.F. Schouten(1968)通過大量現代音樂的研究,將「音色難以捕捉的屬性」分解為至少以下五個聲學參數:
(1) 包含樂音與類噪音的整個範圍
(2) 頻譜包絡(Spectral Envelope)
(3) 時間包絡(尤指包含起音、持續和衰減的ADSR包絡)
(4) 修改頻譜包絡(共振峰滑音(移))與基本頻率(微分音)的共時變化
(5) 與接下來聲音持續態不太相似的前綴(Prefix)與起始(Onset)
從過往的許多研究中可知,大部分研究都認可,音色是由多個維度決定的多維度屬性。
值得音響燒友、音響玩家、音響愛好者們思考的是,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是『樂器』嗎?????
『理想』的 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則是將信號完整而不畸變、不失真地完整重播,在『理想』的構念下,便是不存在系統/設備差異的,然而現實物理的世界中,系統及設備都是由許多的材料所組成,不同的材料便存在著不同的特性別,由於不同特性別將使得 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無法得到『理想』狀態,因此從「重播」的角度切入時,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 並不是樂器,其在物理特性/性能上便存在差異性,這些差異性是 各種物理(電氣)特性的總合(含失真...等)。
音響圈中(音響雜誌、音響媒體.、音響燒友..等) 常將 Timbre (音色) 攬用去描述 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
當 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不是『樂器』時,將 Timbre (音色) 一詞攬用於表述 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的差異 合宜嗎???合理嗎??? 正確嗎???精確嗎???
有一定聆聽經驗的人類在盲化測試下,能輕鬆地分辨出 真實樂器的演奏 與 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的重播,亦能輕鬆分辨出不同(/不同屬性)的樂器,然而再高能的人類,在盲化測試下,無能分辨出哪家廠牌/哪個型號 的 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心理聲學的實驗上,一直努力著試圖闡明音色的本質。如向聽眾播放聲音對,然後使用多維縮放算法將聽眾的相異性判斷聚合到音色空間中。這些實驗最一致的結果是亮度或頻譜能量分佈、攻擊強度(即速度和同步性)以及上升時間是關鍵因素。(這些實驗的聲音標的主要是樂音/樂器音,非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 間的差異,電聲「重播」系統/電聲「重播」設備 主要擔任「重播」的角色)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jawel wrote:
樓上很多網友分享自己的觀點或借用統計的概率觀念, 就可以發現任何一種領域都是多元的, 其中也有一些不知所謂胡說八道的
簡單給大家一個方向, 找到特徵就能找到差異, 例如: 一個多年未聯絡的友人, 既使不見面, 突然聽到聲音就會有熟悉感, 所以什麼叫對聲音的記憶很短暫? 大家講國語為何每個人聲音不同, 發音不標準嗎? 當然不是, 就是特徵不同, 除非有功能障礙, 否則就要想想原因在哪
音響器材就是表現聲音的一個媒介, 道理都是一樣的, 量-->質--->味, 這是一個找特徵的方法, 不是玄學, 僅僅是技巧
人的聲音特徵差異當然很容易分辨
這是我們幾萬年演化來的機制
換兩隻同種柯基叫聲,你分辨得出嗎?
但這測試就像換話筒及話機的連接線
每5分鐘換一次,然後叫你老婆打給你
你猜得出什麼線??
量測比較音頻是科學的事,用人去聽??
除非蔡琴變成蔡依玲你才能立即聽得出來,但那差距已十萬八千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