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大分享的那句話,出處應該是來自下面 https://www.audiotechnique.com/single-post/accuphase-e-5000-旗艦ab類放大合併機 某老闆說AB類音場大是銷售用語,非技術性言論,應不用深究 香港雜誌並沒有說明「像A類」具體是在講什麽。比較有可能是說像同廠的A類。 應該沒有人用聽的能區分A類、AB類,因為:
- A類每廠架構/元件都不同,音色各異,再加上大多數A空管是A類,能說A類是怎樣的聲音的人,你也別信。
- A類定義可能每家都不同
- AQ以前的A類就跟現在的A類完全不同,現在AQ都做大電流 (輸出的最後一級都是SEPP陰極輸出架構,無電壓增益但高電流增益,所以A系後級功率不大,輸出電流大,簡單說你看AQ功率板上整整齊齊一排並聯功率晶體,都只做電流增益,反倒是電壓放大是前面幾顆小晶體)。
- AB類在小功率也差不多是以A類方式工作,大部分人聆聽應該在5W或1W以下吧 ,除非偏壓調得實在小到太剛好,機器完全是涼的。A類就是無時刻都要輸出一定瓦數當低消,AB類低消降一點如抓5W。
近年AQ的機器的確阻尼越做越高,跟burmester有拼,可達破千的阻尼。 以上,純聊天
Homepod變磚恢復 https://ppt.cc/fDAerx

以TIDAL HIFI+,用馬勒第五號測試一下,低頻,解析度優異,而且強勁有力,低沉下潛 !!
高頻明亮,完全沒有尖刺感。

小提琴更加柔美。
之前,某大音響店廣告主打E-5000。打電話去問了一下。討論到E-800與E-5000,在電話中,店主說明 : A類的優點在於中頻、人聲,其尾韻非常令人著迷,這是A類玩家最喜愛的特色。AB類優點,是三頻均衡、音場較寬闊。
還好,沒買錯。
以E-280與E-5000相比,我使用的揚聲器也只是6.5吋的書架型,沒想到500與1000的阻尼係數,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從各方面的資訊綜合分析,阻尼係數與低頻表現有非常高度的相關。
小弟我是電機系畢業,從功率或訊號的角度切入,在傳遞能量到揚聲器的途徑中,輸出電晶體的內阻,吃掉0.2%(500)或是0.1%(1000)的功率,應該根本沒甚麼差別,因為喇叭線也是有一點阻抗的。
而且,絕大部分音質的差距,幾乎都集中在低頻表現,因此,比較合理的解釋 :
1. 大功率擴大機,比較能控制低音單體,此部份與大功率輸出有關。
2. 低音單體震動產生的反電動勢,傳送到擴大機的輸出端,影響輸出訊號的負回授值導致 ??
此外,最大輸出電流上限,不知是否會影響??
hcf727 wrote:
日本代購的E-5000…
之前,某大音響店廣告主打E-5000。打電話去問了一下。討論到E-800與E-5000,在電話中,店主說明 : A類的優點在於中頻、人聲,其尾韻非常令人著迷,這是A類玩家最喜愛的特色。AB類優點,是三頻均衡、音場較寬闊。
還好,沒買錯。
以E-280與E-5000相比,我使用的揚聲器也只是6.5吋的書架型,沒想到500與1000的阻尼係數,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從各方面的資訊綜合分析,阻尼係數與低頻表現有非常高度的相關。
(恕刪)
之前在猶豫E800、E5000
是想說低頻表現比起現役E480更好。。
看了大大心得、想說約了某大音響店試聽比較A類跟AB類、
1. E5000, (綜擴AB類)
2. c2150+A36, (前後級A類30w)(E800沒現貨)
喇叭用b&w 804d4, 串流Cambridge cxnv2
結果E5000聽起來跟現役E480、音色有9成5像、儘管放大爆棚音樂、神力女超人、不可能任務。
或是低音的blue car、就只有感覺低音多一點(一層)。其餘中高音皆相同。
Hotel California live on MTV 那個鼓聲、一樣Q彈、咚、快彈到天花板。
大失所望的是A36、儘管是前後級、推804d4、低頻過量包一層尾韻、甚至有點糊。
Hotel California live on MTV 那個鼓聲、只剩下過量、糊糊的、碰、碰。
餘韻很多但是過量。
中間還一直請店員小哥轉大聲點。不知是A36推力不夠還是怎樣。
所以真的是要去聽聽看。儘管我常聽爵士、台語歌、流行樂。
結論是:我覺得AB類E480推小落地爵士樂、人聲也很好聽。大爆棚也沒問題。
H大的E5000更是很棒的選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