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B&W 802D2 + McIntosh MC402 AC + NAD C658 升級建議

fkang2 wrote:
我的喇吧跟你的有些接(恕刪)
如果看到價錢好的 MX 系列,也可以試試看,就當是為 Mcintosh 的純前級做準備。
Hi fkang2兄,

感謝你的建議,也看了一下MX系列,但買那麼大台只用他其中一個頻道的放大器當前級實在有點浪費. 其實之前我有考慮再買一個McIntosh的較小功率綜擴(像是MA6400/6500)來當前級+Bi-amp (綜擴MAxx00輸出接高頻喇叭,MC402接低頻喇叭) . 但是網路上大家還是比較推薦單純的前級.
我現在就是暫時用ma6500綜擴當前級mc352當後級聲音覺得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啦!我是考慮存到錢買c50或是c2500聲音應該會差很多的啦~nad你可以考慮當串流機使用啦~畢竟前級一台新的要30幾萬二手也要10幾萬聲音一定有差的啦!小弟有疑問mc402有辦法把802D2實力發揮出來嗎?應該要mc452比較有機會啦~我是沒聽過啦
Arthur_Wang wrote:
請問您指是不是以下這台?


是, 但至少要Akurate DSM / 1 (有Exakt的後期版本) /0版是舊架構雖然也不難聽, 不要買...Exakt版好很多且可以升到電子分音. 二手價約3000歐左右

它的前級要比它好的要付出很大代價(至少跟808mk3各有千秋, 但數位功能強大), 你賣了NAD其實補不多錢, 還賺到它很多功能, 所以才建議.
CIVIC 9 wrote:
我現在就是暫時用ma6500...(恕刪)


請問閣下有試過用MA6500+MC352作Bi-amp嗎? 效果有沒有比用MA6500作純前級+MC352好很多呢?
雖然沒聽過和你一樣的組合,但可以用一些經驗回覆你的問題:

1. 插入一台前級,可以改變一些音色走向,但絕對不會稱得上"升級",你很難找到一套音響因為有前級而讓Tidal聽起來大幅升級.....絕對沒這回事,除非原本系統根本有問題

2. 前級價格很貴,沒錯!! 因為市場很小,所以更貴 (音響市場已經夠小了....小市場的小眾商品要怎麼優惠),買前級是沒什麼CP值可談的事情

3. 如果你預算有2X萬,可以直接找一個很好的訊源來升級,這升級的"感覺",應該會讓你更容易朝向你想要的方向前進

總結來說,音響系統的表現基本受制於喇叭 (70%),後級(15%)和訊源(8%)影響....
更換前級、線材、播放機等.....通常個人聽久了,切換微調會有一些感覺,如果是外人去你家,你問說你有聽出我系統哪裡和上次不一樣嗎....對方一定
1000K wrote:
雖然沒聽過和你一樣的(恕刪)


感謝1000K兄的建議,和robertlala及570兄建議的方向相同 - 訊源重要性大於前級。 看來我得修改一下我的升級方向了。 McIntosh套裝的夢想就之後慢慢得等待二手市場出現超值品再說了。
Arthur_Wang wrote:
感謝1000K兄的建(恕刪)


這個影片之前有網友分享過,比較前級和 DAC Direct 的聲音 (約在 5:50),如果沒看過的話可以看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6WPk2Ry_Q


我對音響不是很懂,但是我同意這兩位網友的說法。
Monte920 wrote:
但其實人心只要滿足, 就不會去再想東想西的了


1000K wrote:
1. 插入一台前級,可以改變一些音色走向,但絕對不會稱得上"升級",你很難找到一套音響因為有前級而讓Tidal聽起來大幅升級.....絕對沒這回事,除非原本系統根本有問題


我整套系統(二手)加起來大約也才 NT 30 萬, 也聽過同學超過百萬的系統,真的很好聽,也比我的棒,不過也沒到天和地的差別。
fkang2 wrote: 這個影片之前有網友網友分享過,比較前級和 DAC Direct 的聲音

我整套系統(二手)加起來大約也才 NT 30 萬


真感謝fkang2分享,之前看網路上有Youtuber說沒有前級聲音乾扁,加上前級動態力道會好很多。這個比較影片給我完全不同的想法。加tube前級聲音比較溫暖,但我比較喜歡DAC direct的乾淨聲音,不過我想它用的應該不是純DAC,而是DAC帶前級的功能。現在越來越多串流機和前級整合在一起,像我的C658便是其中之一。這是由Linn帶起來的新潮流。

你的802D+McIntosh MX+後級+Marantz 30n只花了三十萬,雖然不知道道你用什麼後級,不過三十萬能組起來並推的動802D,真的恭喜你買到非常超值的組合。

的確人心滿足後就不會想東想西。但是我人生走到一半,才發現有正當興趣到所謂“玩物喪志”的人,其實才是幸福的。可以花大把時間,專心享受追求完美及進步的過程,來平衡生活上其他的不如意。我現在才進入音響這個領域也是想在之後退休後能有一些興趣,不致於失去生活重心。當然現實中還是得妥協,不然人人都最終都上MBL大全套或鸚鵡螺⋯
Arthur_Wang wrote:
請教一下為什麼要避免大瓦數及A類後級?只是因為重,易碎,還是有其它考量?


「音響」搭配常用「數字」為例:75+80+85/3答案不是平均的80,而是最低分的75!因為訊號被「失真」部分是不會自己回來的,所指R,M,H…請慎重考慮﹙可選機型也不多﹚,另C658沒用過也沒聽過所以從略。
B&W 802D2 + McIntosh MC402 AC都是水準以上的器材,這等級以上談的不是好不好﹙都水準以上了嘛﹚,而是對不對味﹙方向問題﹚!所以可以對「前級」分為幾個面向來看:
1、升級:B&W + McIntosh 不少人這樣搭,給人是豪邁氣勢,如果喜歡的話,當然是同廠牌整套前後級最佳,但如果現況沒什麼好挑剔,不妨可以等待一次攻頂的時機,畢竟一次到位比較不會「癢」。
2、調整:系統中對聲音影響最大是喇叭,前級為次,如果聲音方向有調整問題,當然急需「前級」來調音,但前題是要往那個方向走?細緻?高貴?密實?開闊?…有時候無法複選。
3、其他:前級絕對不止只有「音量控制」功能,如未有感受﹙如其他訊源輸入…﹚,代表這些功能需求並不殷切,則「前級」可以緩緩,可將先重點放在其他方面﹙畢竟音響不是只有後級→喇叭就可以發好聲﹚
「聲音感覺」好壞是可以被「經驗累積」﹙鬥機最明顯﹚,只是不同人程度不一樣,如果沒有這種「感覺」,其實不必急著升級﹙因為就沒感覺呵!﹚,多聽會聽出心得,也會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樣的升級才會比較有感。

感覺對新數位﹙DAC以後﹚人而言「前級」好像是「多餘」,但對資深玩家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樣音響系統為何認知差異那麼大?曾經思考這個問題,我想是「被」商業宣傳刻意造成,就和「主動喇叭」一樣;其中道理不難,一個是專研精製 vs 一個是附屬賣點,即便級數不同表現會一樣嗎?值得研究研究!

「為什麼要避免大瓦數及A類後級?只是因為重,易碎,還是有其它考量?」
依個人經驗,高溫是材料老化最大殺手,「A類」溫度最高;而重量是搬運過程最大殺手,尤其要上上下下無車可推時,"摔"的機率極高。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串流,DAC,前級是3個功能,講究的會分開,合併就看你怎麼併.

以合併機來比,我覺得前級算提升明顯的,絕對聽的出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