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or_w wrote:
工作方式:
PWM高頻的開開關關,Class B相比開關的慢(音頻範圍),Class D以更高的速度(~MHz)。這個頻率從幾百KHz到幾MHz都有,差異是什麼? 越高會越好嗎。或者一般Spec做多少?
有說法Class D是跟Class A一樣,開的時候是「全開」 (關的時候是全關,A類算不關),到底比較像A類還是B類多一點?
D類都用2顆NMOS管,所以要隔一個dead time避免同時導通燒毀。這個dead time不是很嚴重的交越失真,但實聽起來卻沒問題,是有什麼地方improve?
PWM:
以前的1 bit DAC跟現在SACD都是PWM方式延伸。PWM用的很廣,OLED跟照明調光也是(快速閃爍)。CD或任何檔案儲存都是以0101的2進位1bit方式,所以PWM是從原始檔案2進位直接類比轉換,而多位元是先重新取樣16位元PCM再轉類比。 這樣對嗎?
電晶體有三個工作區:工作區(Active)、飽和區(Turn ON)、截止區(Turn OFF)
Class-B 輸出級工作在:工作區(Active)和 截止區(Turn OFF)
Class-D 輸出級工作在:飽和區(Turn ON)和 截止區(Turn OFF)
工作方式不同,根本就像 LP 和 CD 的比較。
我看過 Class-D 的工作頻率在 400KHz 以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ICEpower、UcD、IRS2092 在無音樂信號時,工作頻率最高,輸出功率越高,工作頻率越低___【變頻】
有些 Class-D 工作在【固定頻率】
就像 Class-AB,Class-D 的控制電路也有很多種,所以,不是所有的 Class-D 聲音都一個調!
Class-A 輸出級只工作在:工作區(Active)
Class-D 輸出級工作在:飽和區(Turn ON)和 截止區(Turn OFF)
我不知道二者要如何畫上等號?
Class-D 在 Dead-Time 時,電感電流還是會連續,由 MOSFET 的 Coss 提供路徑。
2009 前,我在搞筆電電源,用 Buck Converter
之後在電源廠,有待過飛瑞的同事給我一份 6KW UPS 電路,一看也是 Buck Converter
Class-D 還是 Buck Converter
這三者都是 Buck Converter,只是控制方法不一樣。
目前上班的地方有 Audio Precision,兩種 Class-D 的控制方式【變頻】和【固定頻率】大致上的差異:
【變頻】輸出功率小時,THD+N 很好,輸出功率越大,THD+N 變差
【固定頻率】輸出功率從小功率到滿功率 THD+N 幾乎完全相同,但是都達不到變頻在小功率時那麼低的 THD+N
Class-D 根本不會有交越失真,Top Side MOSFET 導通時,電流自電感流出 Source,對輸出電容充電,Bottom Side MOSFET 導通時,電流自電感流入 Sink,對輸出電容放電。充電時間多一點,就往正半周多跑一點,放電時間多一點,就往負半周多跑一點。
大家都只注意頻率 Frequency,沒看到 Duty Cycle
Buck Converter 有一個鐵律:Vo = Vin x D
D:Duty Cycle = ton / T = ton x f
這式子裏沒有 Frequency
Frequency 是用來計算電感和輸出電容的
Class-D 和 Class-AB 工作方式和原理不同,不要期待用 Class-AB 的思維能去推導和理解 Class-D,十幾年前量了一些 Class-D 波形,看波形比較容易理解 Class-D 工作原理:
https://blog.xuite.net/componentbeggar/twblog/123428027
哈,希望不要有看沒有懂!
componentbeggar wrote:
Class-D 根本不會有交越失真,Top Side MOSFET 導通時,電流自電感流出 Source,對輸出電容充電,Bottom Side MOSFET 導通時,電流自電感流入 Sink,對輸出電容放電。充電時間多一點,就往正半周多跑一點,放電時間多一點,就往負半周多跑一點。
感謝老哥解惑。



的確有些有看沒有懂。

也覺得Class D跟Class A工作方式類比的說法很有問題,這點看法一樣。
PWM的頻率倒底是~~~定頻變頻,看來好好再做點功課。
其中看到了重點「class D沒有交越失真」,十分驚艷


(Coss sets the deatime which directly impact THD)
Philips UM10155第10頁:
a long dead-time leads to better efficiency. On the other side, long dead-time also leads to worse sonic performance; it has important adverse consequences for e.g. THD
其餘
Dead time理解的跟上面連結一樣。
低電流Buck/boost/LDO,高電流逆變、斬波器也有經驗。
有機會再請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