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牌真的方便,至少業務推廣很方便,沒有品牌推廣難度高很多FrenchBulldog wrote:當年不懂事出差Harman拿到名片時,翻到背後還以為是代理商代理了一堆大廠牌。後來同事偷偷跟我說,這些就都是Harman集團的旗下廠牌。馬上肅然起敬不過話說若被Asus買下應該只會耽誤到對方
1000K wrote:過去合作的經歷而言,我覺得傳統音響廠商衰弱的困境不是電子大廠可以介入挽回的。即便拿新興品牌舉例好了,就算Devialet,Blusound或Lumin是鴻海或華碩子公司,大家怎樣想?就投資者角度,根本看不上啊 說的也是,隔行隔層山,甚至同業都不一定清楚彼此價值這讓人想起,DenonMarantzPolk曾賣掉子品牌Allen&Heath.......什麼!!!?? Allen&Heath !!!!過去幾年,影視音樂環境真的水漲船高!!要感謝蘋果安卓藍芽HDMI.....光HDMI換個接頭,影音產業就賺翻囉
sbx700a wrote:說的也是,隔行隔層山,甚至同業都不一定清楚彼此價值 真要介入,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成立子公司自己做。但台灣人做音響最大的障礙就是............不會吹牛不管你做什麼,總有一票人跳出來說: 你哪裡畢業的? 你學校知道你做這東西,早該提名你拿諾貝爾獎了....當你反問他: 你買什麼喇叭?對方: 我買M牌,單體有用石墨烯材質的高科技台灣人就這樣,外人怎麼騙都可以
sbx700a wrote:(說明, Onkyo...(恕刪) 剛網路上看到的新聞,據說是要賣給鴻海集團下的SHARP了。原本想說會不會有清倉跳樓大拍賣再來買一台,結果現在整個被買走應該就沒有了。不過還是恭喜啦,如果交易完成台灣就新增一家國際級的音響大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