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有限預算下,投資軟體唱片勝過投資硬體設備

SSPMC wrote:
你去那裡聽說"一般黑...(恕刪)


聽說!?您不知道黑膠的發聲原理嗎....

另外, 好像18樓說的"投資台積電啦,收益讓你Tidal, Quboz聽到爽......"
sam_san wrote:
通常一般黑膠碟聽十次以上就有炒豆聲,

是嗎?
我的經驗並非如此。

我不是以炒豆聲為美的人。
但說十次就有炒豆聲,誇張了。

後面才看到針壓說法。
針壓真是躺著也中槍。

你會問我用什麼唱盤吧!
Celibidache88 wrote:
標題只是個人今天在拜讀吳輝舟(Alfred H.C. Wu)先生大作:《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笛卡-倫敦唱片》後的感想。

作者在書的開頭解釋書中用的Abbreviation(英文縮寫) ,其中在表示唱片價格如下
-$ & $ + = Reference Price from 15-30 & 30-50 Usd
-$$ & $$ + = Reference Price from 50-75 & 75-100 Usd
-$$$ & $$$ + = Reference Price from 100-170 & 170-200 Usd
-$$$$ = Reference Price from 200-300 Usd
-$$$$$ = Reference Price from 300 Usd & Very expensive...(恕刪)



看到作者把黑膠唱片 300 美金以上價格標示為高價區
我覺得低了一些,至少在華語流行音樂是偏低的

這幾年國內外二手黑膠唱片只要品項好的都漲翻天~
尤其華語流行黑膠唱片漲得比西洋黑膠兇
(14億的需求遠大於供給)

像下面這張鄧麗君的黑膠只是一般過年的應景唱片
二年前的價格就已經超過 1000 美金 ~











華語流行黑膠唱片 1000 美金以上的價格才是高價區
Analog.P wrote:
看到作者把黑膠唱片 ...(恕刪)


嗯,鄧麗君很好,我個人也喜歡她的歌聲。

BUT,這本書書名是:《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 『笛卡-倫敦』唱片》

作者主要是在羅列DECCA SXL2000 系列(1958-1962)「所有」唱片,和1962年之後的SXL6000系列「所有 」唱片,和1960年以後開始出版的「SET」套裝系列。還有別的我沒寫出來,見下圖。
而LONDON 唱片則是DECCA公司在美國發行的品牌名稱,與英國DECCA對應的編號為CS, CSA以及OS ,OSA。
所以作者所舉的唱片價格排序,主要是針對上述那些唱片給讀者做蒐集時的參考,並非是對所有的黑膠唱片。



不得不佩服這位吳輝舟先生在古典音樂唱片的收藏,暫且不談錢,談錢俗氣。就說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蒐集齊這些唱片,還要花多久時間去整理這些唱片。光是這本書的笛卡—倫敦唱片,他就花了十五年的時間,而且是從世界各地蒐集而來,不光只是在拍賣網站購買。


P.S.這位吳先生與我非親非故,我也不是出版社的員工,沒有必要再這邊吹捧他或是幫這本書打廣告。畢竟它也只是一本圖鑑,一本參考書。供我這位喜歡聽古典音樂的菜鳥在買唱片時的一個指南罷了。
~~以上純粹與各位喜歡老唱片的樂友分享。
我個人更俗氣,還是對器材有興趣
扮演一下網路柯南,還是找到了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Celibidache88 wrote:
嗯,鄧麗君很好,我個人也喜歡她的歌聲。
BUT,這本書書名是:《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 『笛卡-倫敦』唱片


我還真的沒注意到後面的註解~

不過從標題 [有限預算下,投資軟體唱片勝過投資硬體設備] 來看
也不限定音樂型態(古典或流行等)和語言(歐語系或東方語系)

既然談到投資,最重要的是了解市場和慎選標的物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當標的物需求面遠大於供給面是最容易獲利的

以近幾年黑膠二手市場來說
隨著全球黑膠文藝復興風潮崛起
華語流行黑膠在對岸需求大增
台灣二手黑膠拍賣市場有好幾家對岸的代標業者
這些代標業者個個資金雄厚,競標價格無上限
只要品項好的華語流行黑膠,有多少貨吃多少(不限鄧麗君作品)
所以華語二手流行黑膠近年來價格暴漲,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例如下面這張華語二手黑膠我在2017年初用1000元標到的(品項很好)
年底價格就暴漲4倍~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