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us.marantz.com/en-us/30-series
而他們這位繼承KI的調音大師叫做 Yoshinori Ogata (緒方義典).
Monte920 wrote:
Marantz還為Model 30出限量版的LP或SACD,還不一定買得到.
Applicable only in the USA: The first 50 people who register their MODEL 30 will receive a limited-edition, 4LP vinyl set pressed on audiophile 180g vinyl courtesy of Marantz and VMP. The first 50 people who register their SACD 30n will receive a complimentary SACD of the same music.
Monte920大註冊了嗎?
kao_photo wrote:
Model30或是二手的PM14S1,不知道二台PK何者勝出?
實際上要聽才知道, 不過單看數據應該是Model 30勝.
PM14S1的8 ohm輸出是90W, 4 ohm輸出140W, 頻率響應20-20K,總失真0.05%, S/N 106dB
Model 30的8 ohm輸出100W, 4 ohm輸出200W, 頻率響應5-50K, 總失真0.005%, S/N 107dB
PM14S1最早出, 後來有專門調音的PM KI Ruby上市, 然後Model 30是PM KI Ruby的大眾版. 所以用演化的觀點,應該也是Model 30比較進步.
至於SACD近幾年來主要是古典音樂發行的居多, 如果你古典樂聽得多就該考慮. 只要買了機器後,自然就會慢慢增加SACD的數量了! 不過若是聽其他類型的曲子多時, SACD可能就比較不那麼重要.
Marantz創始於美國紐約, 之後被Philips收購總部遷到荷蘭, 而KI的職業生涯就是在荷蘭發跡,一直到日本於2001-2002收購Marantz變成D+M集團後,至今還不到20年的時間.
由於KI在歐美已經小有名氣,所以Marantz就順水推舟由他來擔任海外的宣傳大使,也把他的名字作為推廣的招牌. 但是KI算是歐籍日裔,其實不見得跟日本的本土派完全和搭,而且日本身為音響大國,也不見得會認為外來的和尚比較會敲鐘, 就像在台灣也不見得會完全認同美籍華人的作法與想法, 因此不使用KI來宣傳其實是很自然的.
現在KI已經過去,Marantz頂多只有說他們的調音是經由他們的Sound Master來調,至於名字則是遮遮掩掩的,查了老半天才找到是緒方義典. 在video中他也不說英文,只說日文. 這就比較趨近日本的文化,因為他們本來就不崇尚個人英雄. 我想這也是今後Marantz會繼續下去的模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