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RIP-CDFALC、ALAC、WAV那個格式好?還是有更好?

網路串流不見得都有你擁有的CD專輯曲目。

其實這還真要看你的目的,像有些人rip cd的目的就是做數位保存,rip完就直接用數位流聽歌,CD則是做為實體收藏。

如果你有把檔案傳進nas或雲端的話,除了備份和在家聆聽外,出門在外也可以透過一些APP讀取你家的NAS資料或雲端資料做撥放。像我之前就是用Cloudbeats 讀取我上傳到google drive上的音樂檔下來撥放。

lingo1388 wrote:
現在RIP時間,儲存(恕刪)
lingo1388 wrote:
最近開始動了RIP-CD...(恕刪)

硬碟空間不是問題時, 那 rip 時, 最好用 FLAC ...

FLAC 有 16 bit & 24bit, CD 只有16 bit, 所以不用 24bit 應該沒差..



至於上傳時, 想要把 暴肥的rip母檔 瘦身, 那等以後你要上傳前, 再 轉檔壓小 即可..
ulimie wrote:
要有超人的耐心/雄心/毅力 (rip 的頭洗下去 很快就會知道了 )


哈哈....我已放棄了
如何 tagging 要先規劃好,不能光只讓 rip 程式以 freedb 丟給你就完事,這在以後配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和搜尋找唱片的方式有相當的影響。rip 出來的檔案放在 NAS 裡的資料夾結構也一樣要想辦法配合自己的使用習慣,眉角不少....
wishstar2004125464 wrote:
像有些人rip cd的目的就是做數位保存


在數位時代"保存"有什麼意義?舉例好了:
個人數位保存絕對沒有圖書館或唱片媒體公司來的完整,假設聲音差不多,RIP CD不如去辦張借書證或加入會員來的實際,相對的,在類比時代,有張ED1,管你圖書館或唱片公司有沒有,就是有價值(值錢),兩個時代的觀念完全不同!
個人使用經驗
無損wave檔是好聲的基本條件(如有需求可再轉成flac檔)
建議rip成wave檔!
今年初建構數位流
數位流(無昇頻)可完勝CDP!

本人使用器材:
AQ 65V
AQ E-530


lingo1388 wrote:
好聲"是唯一要求
如果你只有單獨聚焦在"保存"這點上,當然一定是沒有這些地方或串流來的多。所以我後面才會有說他是想要實體cd當保存用 (因為我自己就有CD被爛光碟機刮壞的經驗),聽歌用數位串流。再者我第二段也有說這樣保存的應用。一來是方便隨時隨地聽,二來要聽不同專輯也不需要去換片,軟體點點就可以聽其他自己買的專輯了。
否則像[開箱] NAD M50.2 CD串流轉檔機-CD收藏不再塵封就沒有他的另外一個價值存在了。

所以就是要看你的目的,你想要rip cd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像前面就有板友說他rip完的檔案比單獨聽CD來的好聽,你要的是這個效果還是? 否則依你的cd存量,這工程是非常浩大的。

lingo1388 wrote:
在數位時代"保存"有...(恕刪)
幾位燒友不懂我的數位串流為何比CDP好聽,我不是燒友更不懂,總覺得音響太複雜了,連拉不拉上窗簾對聲音都會有影響,所以,簡單+好聽就好
支持WAV檔,不過,錄音差的唱片,任何格(型)式的聲音都不好聽;錄音佳的,連聽(看)youtube也一樣感動
使用器材:
訊源:Win7系統 PC-光纖(同軸)輸出/YAMAHA GT-CD2 同軸輸出(幾乎不用了)
DAC:Theta GVA(同軸)/Cobalt 307(光纖)/North Star Design(光纖接電視)
阿Q前級+Exposure 單聲道後級+國產雅瑟喇叭
iping507 wrote:
錄音差的唱片,任何格(型)式的聲音都不好聽;錄音佳的,連聽(看)youtube也一樣感動


"錄音決定一切"正因如此,現有絕大部分音樂(尤其古典樂)囿於當時條件良窳已定,對比數位高規格播放,意義何在?如某D**串流業者,利用摺疊再摺疊壓縮技術,傳輸高規格所形成的巨大檔案供消費大眾播放,會不會是白忙一場!?很多人還不辭辛勞跨國註冊,都說好,是真是假?
這個領域好像還有不少"盲區"!
lingo1388 wrote:
"錄音決定一切"...(恕刪)

跟燒友們相處幾年後的發現是:聽聲音和聽音樂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如果會樂器,應該還會察覺演奏音樂又是另一種的不同心境,尤其是講究細節的古典樂曲
例如:德布西的鋼琴曲,我會希望鋼琴的音色能透亮些、彈奏空間的殘響能延長點...;巴哈的賦格卻要篤實的琴音...;可是,家裡只有(能)一台鋼琴+不變的空間...。所以,音樂好聽就好,自己也就不強求非要怎樣格式了啦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