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千萬級音響聆聽聽到樂翻天 (Stenheim、Vitus、Aurender)

就不要批評音響的外觀了吧,用耳朵去聽比較實在
我愛01
ichbineric wrote:
從大學一路玩音響到現(恕刪)


有人說了...不能説的秘密...
南客 wrote:
有人說了...不能説的秘密...


就當作是平面雜誌的發表會而已,沒去現場也不好說啥.不過隨意比喻倒是蠻好笑的,隔行如隔山.目的不同,發展路徑也不同,要求結果當然不同.這像是想買鈴木小吉普可以off-road,爬小波,過爛水坑,溯溪,肯定某些車子工藝不如超跑,能這樣比嗎?

現場音樂和罐頭音樂本來就不同,現場很爛的也有,倒是現場音樂是很真的,卻不一定很美.
有個朋友花個高代價擁有高價音響,也有都認識朋友說花這麼多錢何不買下全年度音樂的套票,也不用那麼多錢,這朋友回說,你不可能養一個程度很高的大型樂團或各類型歌手,隨時待機,在你任一時刻想要聆聽時,可以立刻為你服務,但花某種程度費用買好音響,調整好卻可以隨時享受,這個朋友也是會去聽音樂廳現場的.
WhitePeople wrote:
透過臉書粉絲團的訊息(恕刪)

店家舉辦音樂或音響講座, 我們都應該鼓掌. 參加講座的觀眾人數通常不多, 而且可能都還是熟面孔. 店家很難因為辦了講座而直接收到訂單, 從根本來說, 受益最大的還是參與的觀眾.
ichbineric wrote:
近十年的器材大多是low-end技術,high-end價格....。


真的 技術沒有多大進步, 價錢就進步了很多.....
WhitePeople wrote:
透過臉書粉絲團的訊息(恕刪)


外型我是不會覺得難看,其實音響界中看不中用的東西還不少,最重要的還是聲音表現。
話說這麼貴的音響,應該要花更多心思在空間整治上,才不會浪費了這套器材。
器材只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不管高價位或低價位的器材,聆聽好的音樂才是目的。
sam_san wrote:
真的 技術沒有多大進步, 價錢就進步了很多..... 戴口罩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概念嗎?
郭總編的音樂講座我也參加過,以前只知道旋律的好壞與否,聽郭總邊說故事後,才知道音樂背後真正的意涵,音樂變得更好聽了。

之前有聽過總編講過蝴蝶夫人的故事,也現學現賣跟我小孩講,小朋友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WhitePeople wrote:
透過臉書粉絲團的訊息(恕刪)
感覺毛毛的 wrote:
器材只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不管高價位或低價位的器材,聆聽好的音樂才是目的。
 
 
感覺毛毛的大大, 不能再認同您更多了.
 
花漾年華 wrote:
郭總編的音樂講座我也參加過,以前只知道旋律的好壞與否,聽郭總邊說故事後,才知道音樂背後真正的意涵,音樂變得更好聽了。之前有聽過總編講過蝴蝶夫人的故事,也現學現賣跟我小孩講,小朋友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花漾年華大大說得是. 好的導聆會讓你對樂曲更有興趣, 對作曲家的寫作方法, 曲式, 旋律, 和聲, 創作的背景, 情感的表現等等會有更深入的瞭解, 像王世強, 彭廣林等人, 都可以把樂曲介紹得活靈活現. 像我個人去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時, 如果那場是有演出前導聆的, 我都會習慣提早到去聽導聆. 聽完導聆再去聽實際演奏, 會比較能領會.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