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5888 wrote:嗯⋯⋯感覺您說學...(恕刪) 的確,我在學習音響時代根本沒有D類,只是後來進入IC設計公司後,開始接觸語音IC的開發及應用,也稍涉DSP, 但DSP隨著轉換跑道也中止了。所以D類放大器也只是從文章所得,並沒實際接觸或説不敢打開我的環擴去研究。這幾年才有重新了解音響世界的想法,看來我真的脫節蠻久的,嘻嘻。
昨天突然有個想法, 將藍芽耳機和有線線耳機, 各放一邊同時耹聽同一首鋼琴演奏, 意料之中, 藍芽耳機在高音頻段明顯弱化了。於是如法泡製在環擴上, 比較有線的AV輸入環擴, 和無線的藍芽Apple TV連接環擴, 結果出人意表, 我幾乎聽不出差異, 或說差異極小。當然藍芽耳機只有單一喇叭, 絕不能和三音路的喇叭來比。今天將環擴等化器的低音頻段調到最低, Apple等化器選【重高音】, 最終, 美妙清脆的鋼琴聲還是回來了。
VinDiesel300 wrote:比較有線的AV輸入環擴, 和無線的藍芽Apple TV連接環擴 提醒您一下,ATV 並不是使用藍芽作為音頻訊號傳輸的載體另外,以下是我的個人解讀:ATV(或者說 AirPlay)的技術目標是以音訊趨近於有線傳輸品質,代價是發送端與接收端兩者間的延遲問題藍芽的規範則是不同的道路,縱使藍芽也有一部分的目標是改善傳輸品質
VinDiesel300 wrote:音質細膩度有超過我的預期,音場可能在有設計過的試音室覺得頗有超過2百瓦的效果。...(恕刪) 看到板上有Wharfedale Crystal的開箱,有點驚喜,因為我也是這系列音箱的用家。我的預算也只容許我買Wharfedale的喇叭,前後買過Crystal,Diamond,和Evo 三個系列。Diamond是面向主流市場的當家系列,它的小書架喇叭好幾代都得過入門級喇叭的獎項/hifi雜誌推薦,可見音色有一定水平。可是Diamond作為主流市場系列,定位偏向迎合家庭影院應用,落地喇叭的音色就取向厚重震撼感,用來聽音樂開始是會覺得澎湃豐滿,暖暖調子也討喜,但是聽久了覺得聲音偏厚重,聽久會悶,不耐聽。於是小升級高Evo系列,低頻收斂了,高音也有伸延,音色有變清瘦乾淨。以上都是中型書架喇叭的個人聽感。後來搬家客廳變大,想弄一對落地喇叭聽聽。由之前的經驗,Diamond是不考慮了,Evo超出預算,就發現Crystal系列。雖然說Crystal是比Diamond低一級,但以水晶命名也不是沒道理,音色比Diamond清秀,喇叭單體捨棄防彈布而是用再生紙,同樣是暖音色,但中音更顯通透些,低音量足但收斂Q彈,唯獨高音是不夠“高貴” 。。。沒辦法,音質是推在鈔票上。我用的是Crystal 40,應該是Crystal 3的上一代,主要是箱體由方形改進成梯形,看數據高音有更好的伸延,中音和低音單體的尺寸一樣,質材有沒有一樣不得而知,理論上音色有進步才對。因為不是蘋果對蘋果,只能以我個人調教Crystal喇叭的經驗跟你分享。首先,你在試音間的聽感是“音質細膩度有超過我的預期,音場可能在有設計過的試音室覺得頗有超過2百瓦的效果”,可見Crystal聲底並不差,高中低音有一定的平衡才會有“清晰感”,而且所謂“200瓦的效果”,我猜除了指音量外,音場也寬廣,但在你家聽久了可不是那麼一回事。高音不足,除了是Crystal先天局限,後天的原因也很重要。聽音樂是要高中低平衡才覺得舒服自然,高音老是覺得不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低音過多,把高音淹沒。而以你喇叭的擺位,肯定是低音過多的!Crystal氣孔開在後面,它的設計就是低音要透過背牆發射來呈現,這樣的喇叭一定不能貼牆而擺,這樣低音一定過重,而且又亂又懵,高音不被掩蓋才怪。以我個人經驗,喇叭前端就離牆1.2米,低音就是我上面說的Q彈量足不氾濫。再來就是你的“背牆”不是牆而是櫃子,這也是音色殺手,高音反射被消減,低音共鳴有可能被放大,高音不見了是必然的後果,而且整體音色會變悶。說那麼多,喇叭要好聽,擺位佔一半功勞,而不同音箱的設計,就先天決定有些喇叭容易擺位(譬如說前開孔比較容許靠牆擺),有些喇叭擺位就要多講究。後開孔的喇叭就注定不能貼牆,如果你的空間不容調整位置,就是買錯了設計,這不是靠equalizer就能補救。除了離背牆的距離,兩個喇叭的距離和角度(toe in)也影響到中音和高音的共鳴點,調整距離達到最佳共鳴,音色才能表現出來。而你整個聆聽空間才是一個完整的共鳴箱,因為整個音場是靠反射和共鳴來呈現的。小小經驗,見笑了。
badbrother wrote:看到板上有Wharfedale...(恕刪) 很榮幸和閣下用同樣的揚聲音品牌, 我其實是受到電子學教授的熏陶, 而選擇英國品牌, 捨棄了丹麥Dali品牌。Toe-in/Toe-out的影響其實我的感受不大, 低音仍略壓高音。但有時是音樂的屬性就是如此, 理查的鋼琴演奏常伴隨沈重的BASE及DRUM背景聲, 國語音樂的低音反而沒太多著墨, 但我個人喜歡西洋音樂, 也就不得不面對此一問題。所以下次有機會採購喇叭, 一定要聽個仔細, 多聽幾個品牌, 再決定, 免得入歧途, 哈哈!
空間局限克服不了,要收拾低頻的氾濫,其實可嘗試發揮diy精神,以下幾個手段你或許可以試試 :1. 把後氣孔”適量“堵住 。。。找一些海綿愧讓你調節出氣的多寡,找到合適的聽感2. 櫃門背後貼一層吸音棉甚至制震墊,減少櫃體的共鳴3. 看國外圖片,Crystal 3 是有針腳底座讓箱體離地,這樣是有效讓低頻清爽一點 (我個人確實聽得出差別,再把喇叭站在一片石材板上,效果更好)4. 最後的做法,就是”適量“增加音箱內的吸引棉(我自己有這樣做,除了吸音棉也有貼制震墊,真的有差)以上都是花小錢可以嘗試的手段。VinDiesel300 wrote:很榮幸和閣下用同樣的...(恕刪)
結果、、、、空間反而比較讓人注意了。可見fu是很重要的。若是我的話,電視高度上移不影響坐沙發看的視角問題,買裁切一塊5-6分的松木板同內框寬度然候架高,架高的空間就能橫放擴大機和一些較小的電視盒了;而木板上的空間就座落原本的電視即可。500元內就能搞定也許能試式的。另一個問題、、、、音質的表現、、、、就是錢的問題了;若就是要環擴,那就是原本機子推力的問題了;有些東東你高、底音再如何的調、推力不足就是沒有辦法的,無解的。
上面網友提到擺位或空間適應的問題其實很多喇叭廠牌都注意到這個問題,甚至被動喇叭也有一些空間適應的微調旋鈕不過個人意見,還是主動式喇叭來進行調整比較理想一些如下圖,有一個頻率響應示意圖,裡面的每一條線都是可以微調出來的頻率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