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試聽了幾對主動式入門監聽喇叭 (新增Focal Bird 2.1系統)

KORG Nutube HA-K1 隨身型耳擴 ($23000日幣)



這台用2個3號電池驅動的隨身耳擴有3個特點, 一是用Kit的形式販賣, 也就是你得買回去焊接組裝; 二是它採用了一種少見的放大元件 - Nutube 6P1(上圖中右上方那兩個綠綠的就是), 這是一種新世代的真空管(類似以前的雙通道直熱式三極管), 有低耗能又特性好的優點, 缺點是不便宜. 第三是做好以後有4個VR可以調整音色, OP也可以更換(本機用Muses 01), 因此每個人 "調" 出來的都不會一樣, 可玩性很高.

功能相當陽春, 一個3.5mm類比訊號輸入, 一個3.5mm耳機輸出, 一個音量璇紐, 一個電源開關, 沒了. 用手機當訊源, 耳機先用拜耳DT990 Pro(250歐姆), 感覺比用手機直推好上約2~3成, 手機直推聲音比較扁, 各聲部分離度比較差, 感情比較缺乏, 力道與音量也比較小. 接著換另一支深海HD598(50歐姆)來聽, 嗯~, 這支差異比較小, 大約只好了10%左右, 沒有加分很多. 接著把訊源換成一台便宜的CD唱盤, 耳機換回DT990, 哇~, 聲音比剛才用手機好上一大截, 鋼琴與小提琴的質感跟泛音呈現得好漂亮, 動態、力度、與頻寬也都大增, 看來這台對訊源相當敏感, 得餵它吃好一點的. 記得之前試用過FiiO的M11(耳機剛好也是用DT990), 跟手機直推比的差異, 似乎比手機接這台HA-K1的小一點, 不過間距有點時間了, 不是很有把握.

推薦指數 : ★★★
原因 : 價格稍高的小玩具, 但有很特殊的零件, 可以自己調出自己喜歡的聲音, 如果能加上藍芽功能就更好了.


相關網頁 : http://akizukidenshi.com/catalog/g/gK-13744/
aferdchen wrote:
感謝兩位前輩回覆,主...(恕刪)

後來做了一些功課,實在沒有頭緒要買哪款DAC....
就購入了KEF X300A Wireless
桌面好幾年沒這麼乾淨過了....
aferdchen wrote:
後來做了一些功課,實...(恕刪)


恭喜入手新喇叭~

聽來滿意嗎?
aferdchen wrote:
後來做了一些功課,實...(恕刪)


我也是用一樣的喇叭,聽了兩年最近給他換了落地腳架又加分不少
GENELEC 8020C ($1000美金)



這是款4吋低音的監聽喇叭, 音箱是用鑄鋁製作的, 敲起來很"死寂", 邊角有圓弧設計, 可以降低單體所發出聲波的邊緣干擾, 其相對較高的價格, 應該大部分是反應在這個金屬箱體上. 底部已經有附帶一個可調仰角的橡膠腳墊, 讓擺放相當方便. 音量旋鈕在前方(加分), 反射孔在後方, 輸入只有一個XLR平衡接頭, 還有個DIP Switch可調整高低音的衰減, 體積雖不大但基本的功能都有.

一起試聽的比較對象是前面寫過的ALESIS M1與PreSonus Eris E5, 8020C一開聲就立刻可以感受到其硬朗堅實的聲底(完全呼應它的音箱材質), 力道快速強勁具權威感, 如果用音響神壇使用的五行來分類的話, 明顯是偏金與火的方向, 而M1則是相對柔和, E5則居中, 但三者都還是有一致的監聽味. 8020C雖然貴上很多, 但整體表現比不上二位5吋的對手(小1吋的劣勢, 就算用3倍價格還是彌補不過來的), 主要是在大音量時不自然的擠壓感(IK的iLoud Micro Monitors也是相同情形)、自然樂器音色與音質的正確性略遜、以及高低頻兩端的延伸(頻寬)較差. 還有提醒一點, 8020C的 "工作感" 是三者中最重的(看片打Game比較沒關係, 但聽音樂會容易疲勞), 這雖然沒有不好, 但請留心這是不是你想要有的感覺, 建議購買前一定要去現場試聽跟比較.

推薦指數 : ★
原因 : 聲音比不上便宜很多的其它5吋監聽喇叭(如JBL或PreSonus), 如果跟價位接近的Focal Alpha 65比更會輸到脫褲子, 要體積小巧的需求也有iLoud Micro Monitors可選, 那買它的理由.....好像只剩下 "愛" 了吧?


原廠網頁 : https://www.genelec.com/studio-monitors/8000-series-studio-monitors/8020c-studio-monitor

下篇來寫最近有些人在問的EDIFIER A100吧, 敬請期待~ ^^
小小的小小兵 wrote:
GENELEC 8020C...(恕刪)



很適合買來工作、編曲,拿來工作我只推薦這組
感謝樓上兩位網兄幫GENELEC打廣告
芬蘭這間喇叭廠牌很小(2018年營業額不足Dynaudio一半)
所以能夠有曝光機會,一定要好好利用一下

樓主貼一張圖片,加上主觀文字貶抑了GENELEC的聲音
在此為了表示不同意見,我也來貼一張圖片展現GENELEC的聲音是正面的
(圖片出自媒體報導日本SONY在美國CES-2019展覽實況)
https://www.digitaltrends.com/home-theater/ears-on-with-sonys-brain-bending-360-reality-audio-ces-2019/




最後再畫蛇添足一下,根據個人膚淺認知
這樣「提供沉浸式體驗」的音響設置,應該就是為了搭配VR而產生
因此,說SONY此技術是走在目前音響發展的最前沿之一
應該不會太過份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ju5888 wrote:
感謝樓上兩位網兄幫GENELEC...(恕刪)


好想買G家的The Ones,尤其是新的8351B,看了好生火呀!
不過得先好好存錢,才買得起
keltt wrote:
好想買G家的The Ones...(恕刪)


那就來聽聽看Genelec 8351“A”的聲音吧
麥克風是採用德國Beyerdynamic的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EDIFIER AIRPULSE A100 ($3000人民幣)



EDIFIER A100 是漫步者..... 介紹省略, 有興趣的請自己爬爬文吧~ 有著前面R1700BT超值的經驗, 身邊同事很多對A100滿期待的, 所以試聽時有不少人都跑來玩(有幾位還帶自己的喇叭來PK, 如FOCAL的BIRD). 由於是5吋低音機種, 對手就以PreSonus Eris E5為主.

A100的聲底, 我會用華麗柔和來形容, 是一種經過修飾、想討好一般人的聲音. 嗯, 看來還滿有效果的, 比起交換試聽的E5, 大部分的同事都選擇站在A100那邊.... 好吧, 我能了解, 對沒有學過樂器的人來說, 音色音質的正確性不是那麼重要. A100的中高頻是強項(可能是因為它有顆相對貴本的鋁帶號角高音), 高頻如弦樂細緻滑順、吉他撥弦顆粒清晰; 中頻的人聲窈窕甜美(可說是女毒喇叭); 低頻算是重質不重量點到為止, 拿搖滾或電音來轟炸的話, 爽度可能會不太夠(背板雖有高低音旋鈕可調, 但增加低音會讓中頻變濁, 只能適量加一點). E5與A100在聲音上我認為大致算同級, 如果說E5像是力量型的拳擊手, 那A100就像是翩翩的舞蹈家. 這次兩者的現場對照試聽, 可說是入門版的 "準確" 與 "好聽" 的對決, 讓我的一些麻瓜同事有個不錯的體驗.

跟自家的R1700BT相比, 高了6倍的價格值得嗎? A100聲音提供了好上很多的質感(像是50元泡麵跟300元拉麵的差異), 更大的能量與寬鬆度, 及高低頻兩端的延伸等等. 但是, 個性上我比較喜歡像白開水的R1700BT, 平衡性似乎也還有進步的空間, 不過這純粹是個人喜好與設計者調音的問題, 不影響A100等級確實較高的事實.

撇開聲音不談, E5(與其它前面寫過的所有5吋監聽喇叭)在外觀及功能上就要輸A100好幾條街了, 不但有遙控, 有精美的鋼烤外觀, 有漂亮的控制背板, 有光纖藍芽USB等數位輸入, 還有少見但實用的超低音輸出(這絕對是日後要你再花錢的陰謀!), 目前在$15000台幣左右的價位, 我還沒有看過能做得更好的類似產品, 事實上甚至連接近的都沒有(音響大廠中我聽過的只有FOCAL的鳥2.1系統能匹敵, 不過也要破2萬了). A100唯一比較可惜的地方, 是電源還是只有設計在單邊而沒有左右獨立, 也許價格還要再高一些才能做到. 最後還是老話一句, 想買的話先去試聽比較看看, 音響品牌型號這麼多, 哪個是你心中的那杯茶, 終究只有自己喝了才會知道.

推薦指數 : ★★★★
原因 : 聲音等級不輸同價位的5吋監聽喇叭, 功能、外觀、及用料也都不錯, 但超值程度不如同廠小弟R1700BT.


原廠網頁 : https://www.edifier.com.tw/airpulse/ins.php?index_id=364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