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音量看電影或聽音樂時,請善加利用與動態範圍、響度補償等相關的功能
3/超低音喇叭帶來的優勢是平滑的低頻響應、深沉的低頻延伸、寬裕的動態範圍。深沉的低音反而可以在較低的音量條件下有相同或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延伸不足咚咚作響的沉重低音似乎更容易惹惱他人
4/與同好交流較頻繁的人應該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同樣的超低音喇叭在甲兄那裡力量源源不絕,在乙兄那裡卻是拍邊連連,甲兄的空間還比較大、週邊器材也沒有比較強。「房間或牆壁對低頻有幾種不同的增強效應,也有抵消弱化的效應。將超低音喇叭擺在能夠利用增強效應的位置,就能以明顯較小的輸出在座位上獲得相同的聆賞音壓,此時對其他房間和鄰居的干擾就會減輕"非常多"」
ar3a wrote:
這樣配會不會低頻過多不好調整阿?
不會不好調整啊...
我空間的頻率響應:

AVR 若是 Denon 或是 Marantz, 測出來的頻率響應會更平坦.
ar3a wrote:
主喇叭也升級落地算了
落地不一定是升級喔...
落地喇叭就是低頻比同一系列的書架喇叭表現好. 同一系列最高檔的落地就是延伸最低但中高音部分和書架喇叭有不小的機會是相同的. 但是一般喇叭低頻再好也沒有專職 120 Hz以下的重低音強. 若是整套系統分頻點設 80 Hz, 那麼主喇叭升級成落地反而才是浪費. 有些人的做法是音樂和劇院合一, 也就是主喇叭採用落地, 聽音樂時不設分頻點, 不開重低音. 看電影時才打開重低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