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這詞其實很有爭議,甚麼叫[真實]? 同一個聲音,每個人聽起來的音質音色可能都不同.不過對於專業音樂從業者而言,至少對於[真實]樂器聲音的感受會有接近看法,也就是這喇叭發出的樂器聲音接不接近[真實]樂器聲?
不過雖然大家都說(要當)鑑聽喇叭發出的聲音比較接近真實,但這種說法其實我也存疑.像B&W 800系列的喇叭,很多人都說有[英國味],也就是聲音有染色,但很多錄音室不就是採用這系列的喇叭嗎?這又要怎麼說?
airdon2000 wrote:
B&W那種所謂英國聲好不好聽各憑喜好,但是沒有很多錄音室採用這回事。
在一些專門發行古典音樂的唱片公司裡, 包括Telarc, BIS, ARTS, ChannelClasics等等, 大多都會在CD內套說明書裏標示他們錄音時所用的硬體器材. 你如果多買這些唱片看一下, 就會發現絕大部分(雖然不是全部)所用的監聽喇叭都有一個共同品牌的同一個系列產品喔!

至於DG, Decca, EMI, SONY這幾家古典大廠通常是不會把硬體器材列出來的,但偶爾也有少數CD也會列出來. 在這些列出錄音硬體的CD中,所用的監聽喇叭,不用猜,又是那一個牌子的!

監聽喇叭一般可以容許輸入的功率還有堪拉電平的餘裕比較大(幾乎操不爛..),如果外場 錄音/監聽 的時候線路之間接駁錯誤一般家用比較細線圈/短衝程/窄gap...的設計多半一失足就百年身了⋯
監聽喇叭跟「真實的聲音」絕對不會畫上絕對的等號,有些監聽喇叭跟「好聽 」or 「接近真實的聲音」甚至南轅北轍(表現平平無奇者有之..)跟唱片公司的財政預算倒是最直接的關係。至於替蟲子灌唱片的英國某某錄音室使用某某知名品牌,多半,炒作品牌多過實際價值,在商言商。
不過有些替軍隊設計單體的古董單體 logo 確實是在音樂重播跟公眾放送兼備有之,例如 : WE,Klangfilm,西門子,Altec A5 就算是平價普羅大眾的愛樂參考(好找),古董 Fender 吉他音箱(如某台北錄音室系統..)賴以成名的 Jensen 單體也是西電嫡出的繼任者(沒有之一..)、Electro Voice..etc。
供參。
PS.:1978 年以降 DG、Decca 這兩大唱片公司灌錄唱片的黃金年代一般還是以 Telefunken、Klangfilm 還是 EMT、Studer、dCS 甚至 Sony、Panasonic DAT/MD 也有其系統為主要架構,跟近代 B&W(?)或是 PMC(?)、ATC(?)揚聲器為主並無互為因果關聯。RCA 也是以他的同軸單體還是真空管/管擴 為主要架構,用到 Wilson Audio 的瓦特小狗都是唱片銷售開始虧損的時候了。NHK 採用 Diatone 跟Yamaha 單體有之,採用 Denon、Micro Seiki 、山葉的類比系統亦有之,Reel 不必說以廉價的日系 Akai 為大宗,很多歐美盤帶機(Studer,Revox 維修驚人..)..其他俄系的唱片公司不知道是前蘇聯水星唱片還是舊俄羅斯 RCA 的 Melodia 部門,例如最近搜尋的 lomo kinaps 單體台灣人聽都沒有聽過,不敢說 Klangfilm 跟 Zeiss,聲音似乎不會輸 Siemens...Philips 這家 唱片/電子公司單體跟電子元件(他有自己的雷射承盤、雷射頭、DA解碼晶片、功率晶體、真空管電阻電容甚至連銲錫..等)強得很!同理亦復如是...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poppo6656 wrote:
關於[染色]這詞,很多人一定會覺得很神奇.想當年我剛接觸音響時也無法理解,聲音怎會有顏色? 那時跟大學女友聽了B&W的CDM1小喇叭與Aousticlab的BOLERO小喇叭比較,美術系的女友說B&W的喇叭聲音比較蓬鬆,有黃色的感覺. BOLERO聽起來是藍色,聲音比較緊. 後來我買BOLERO回家聽,聽著聽著真的就有聽出BOLERO發出的聲音有點不像[真實]的樂器聲,而是音色淡藍色音質像塗了蜜一樣的聲音.
一般人用顏色形容聲音,只是一種比喻,不過有極少數人真的"看"得到聲音的顏色
這種現象叫「聯覺」(Synesthesia)
李斯特、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貝流士、史克里亞賓、高大宜、艾靈頓公爵、梅湘、伯恩斯坦... 等音樂家據說具有聯覺能力
其中史克里亞賓更實際把顏色應用到其音樂創作上,其作品還要求在演奏時,以色光風琴(color organ)投射顏色出來,可說是多媒體藝術的先驅
poppo6656 wrote:不過雖然大家都說(要當)鑑聽喇叭發出的聲音比較接近真實,但這種說法其實我也存疑.像B&W 800系列的喇叭,很多人都說有[英國味],也就是聲音有染色,但很多錄音室不就是採用這系列的喇叭嗎?這又要怎麼說?
所謂「接近真實」也只是一種相對說法,並非「完全等於」真實,世界上根本沒有完全真實的喇叭,所以監聽喇叭有各種不同的風格也很正常
Monte920 wrote:
B&W 800系列從古早以來不管哪一個世代就是非常普遍的古典CD監聽喇叭
以前沒有很理解所謂"監聽喇叭"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聲音, 只能以短暫的音響店試聽, 以及家裡的601s3 / 604S3 做參考.
我在買入802D3後, 又陸續聽了朋友及音響店的他牌喇叭, 終於比較了解B&W 800系列的監聽特質, 確實是聽古典才是企鵝的強項, 聽人聲小品好像就少了一點什麼味, 需要從器材線材去加點料.
想追求真實聲音的燒友, 真的要想清楚自己的喜好, 不要以為"真實的聲音"就是那麼的美好. 器材如果沒跟上, 可能還沒達到自然真實的目標, 自己就先陣亡了. 例如, 真實的小提琴名琴的聲音是很優美動聽的, 但監聽喇叭搭配的器材等級不夠時, 可能在激烈處聽起來很刮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