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認為用CD撥放機直接讀取、解碼和撥放,過程簡單、單純
在穩定電源下,聲音自然純粹、好聽
而無損從RIP CD開始就受到很多變數影響,相對無損也變質了
讀取頭穩定度、訊號傳輸受週邊電子元件干擾、電源供應不穩定、傳輸線好壞、RIP軟體優劣等變數
同樣在播放時也是問題很多
撥放軟體的好壞、傳輸時受週邊電子元件干擾、主機系統程式本身干擾、傳輸線好壞等等
雖然是同樣一顆DAC解碼,但無損過程變數太多,相對聲音就不若CD來的乾淨、純粹
有人說無損是數位檔,資料只要和CD一樣,聲音就會是一樣
理論上是對的,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任何一個轉檔、撥放過程的改變,都會對音質產生變化
我自己感覺是如此,且比較聽得出來,CD音質還是最優的,但是電子檔太方便了
倘若CD音質是100分,我自認自轉的無損音質有98分以上,何必為追求那2分而讓自己生活不便利
但是如果你是音質至上者那就另當別論

理由如下:
CD的內容是44.1KHz 16bit的無損音樂格式,其實體紀錄的編碼為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簡單的說就是將原本8bit的資料加入偵錯與修復的設計後改編成14bit的資料刻錄於金屬薄膜實體層或燒錄片的染料層中。原則上不要磨損得太誇張,同一張CD Audio的內容無論怎麼擷取,其結果都會完全相同(binary identical)。這個實驗,可以用EAC軟體,到不同的電腦,不同的光碟機上去試試看,每個光碟機對同一張光碟也可以在不同的時候多試幾次,然後用binary compare來比對。當然,也可以將你自己擷取的wav檔與網友已經存在的作個比較,相信結果也會是完全相同。所以,在這個階段,不太需要懷疑不同的光碟機讀出來的數位資料會不同,也不要去扯甚麼jitter大小,turntable的實體抖動等。除非你的光碟片本來就有損壞,那再怎麼神機讀起來都是一樣差。
光碟機讀出數位資料後,可以儲存成各類格式,無壓縮的iso/wav或是有壓縮但無損的ape/flac/alac。這些格式彼此之間無論轉換多少次,都可以無損還原回原本的內容,不會有任何1 bit的資料不一致。所以到這個階段,在甚麼平台都是一樣的,沒甚麼不同。(有些CD audio內除了聲音的資料,還有一些文字資訊,例如作曲/作詞/演奏者等,用wav/ape/flac/alac未必會存入這些資訊,所以我個人比較偏好的儲存格式是iso。)
數位內容是0/1所組成,要成為可以聽到的聲音,必須要作數位-類比轉換(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簡稱DA或D/A。這個動作是把不連續的數位資料(每秒44100個點)描繪成連續的聲音波形。這個動作的好與壞,差別就大了,會影響好壞的因子也很多,jitter的影響也很大,而且,不可逆。意思就是,當我們把數位資料A轉換成類比訊號後,如果想辦法再把類比訊號轉回數位資料B(例如數位錄音),A與B永遠不會一模一樣。
在DA之後就全部是類比訊號的傳遞過程。
1. CD Player:轉盤(讀取數位資料) + 內建DA (類比輸出)--> 擴大機 --> 耳機或喇叭
2. 電腦光碟機:轉盤(讀取數位資料) + 電腦內建音效卡的DA (類比輸出)-->耳機或擴大機
3. 電腦光碟機:轉盤(讀取數位資料) (數位傳輸)--> 獨立DA 或 擴大機內建DA (類比傳輸)--> 擴大機 --> 耳機或喇叭
4. wav/ape/flac/alac (數位傳輸)--> 獨立DA 或 擴大機內建DA (類比傳輸)--> 擴大機 --> 耳機或喇叭
註:
a. 也有人的CD Player只讀取數資料,不使用內建的DA(或根本沒有DA)。那麼這個過程與3是一樣的。
b. 2的過程我們通常不討論。
c. 3與4是一樣的,差別是3為即時讀取,4為擷取儲存後撥放。
d. 獨立DA或擴大機內建的DA,有沒有buffer差異很大。沒有buffer,時鐘與Host同步,數位傳輸過程的jitter就會影響DA的結果。DA的輸出是否有良好的雜訊隔離也很重要,不然好不容易描繪了完美的類比波形,輸出時通通被雜訊給破壞了。
e. 最後聆聽的結果是透過耳機或喇叭,要比較聲音,請控制變因。使用CD Player內建DA,與使用獨立DA/擴大機內建DA,三個DA都不一樣,所以你聽到的差異是DA的不同,而不是數位資料的不同。
回答樓主的問題,CD Audio拿到後,就請將內容無損擷取出來,儲存成iso/wav/ape/flac/alac任一格式(A)。將來再燒錄回CD audio,然後再一次用eac無損擷取此燒錄片,其結果(B)與之前的(A)也會是完全相同(binary identical)。所以如果只在意音樂本身的內容,不在乎有無實體賞玩,那原來的CD就可以拋棄了。只是,為了證明您的數位擷取備份是合法的,保險起見,您購得的實體CD還是堆在床下吧 :)
dac是101.5 耳機w5000 耳擴ha5000
dac+耳擴都有接隔離變壓器 無損檔案是cd轉wav檔及原cd交叉比對
然後cd是直接用電腦的光碟機讀取 直接數位檔案直輸給dac解碼
結論是我聽不出來差異
bond_007 wrote:
已經很久沒聽CD了,...(恕刪)
絕對有差,如果CD的錄音好的話,用CD轉盤 (不是電腦內接/外接光碟機)+DAC跟電腦直接撥放無損檔比較的話差距很明顯,小弟之前有用自己的器材做過AB test (CD轉盤: SONY XA7ES、解碼: SONY DTC-77ES (用DAT當DAC用)),基本上每次都可以比較的出來。主要是差在電源的部分,好的CDP跟DAC都有良好的電源處理,包括濾波、數位/類比電路有獨立電源供應 (避免高頻雜訊竄到類比電路中)...等,乾淨的電源供應可以讓放大電路有穩定的參考點,細微聲音的變化及小聲的部分都可以還原得很清晰,但是電腦的交換式電源供應 ("近似"的直流電)以及CPU、記憶體等高頻工作的元件產生的高頻雜訊、沒有做良好的屏蔽都會使放大電路甚至解碼電路受到影響,放大電路的工作點如果有雜訊竄入的話,音樂小聲地方的大小聲變化都會變成一樣大聲(沒有變化),讓音樂失去他要表達的感情。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