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音響事物的 理性驗證 VS 信仰

前面大家都在講科學,我想提關於藝術的部分
THXMAN的部落格中有一個關於科學與藝術的表格
藝術的欄位中寫著:「盡全力將那些明白的事情往不明白上弄」
確實有很多藝術是這樣,尤其是愈接近當代的藝術愈是如此
不過藝術不只是這樣,在印象派出現前的藝術其實是有
「想把不明白的事情往明白上弄」的傾向
例如:
~宗教藝術會試圖把抽象的宗教概念(不明白的事情),以繪畫、雕塑等方式具象化(往明白上弄)
~畫家們會鑽研各種讓圖畫「看起來更寫實」的技法
~巴哈特地用十二平均律作曲,以科學化的方式創作「絕對音樂」,也就是為了音樂而音樂,不帶任何其他目的:如表達感情(藝術用來表達感情,主要是浪漫時期的事了)

總之,那個表格對於藝術的描述過於簡略,可能讓人誤以為那就是藝術的全部,所以在下特地做上述補充。


ldw406 wrote:
前面大家都在講科學,我想提關於藝術的部分
THXMAN的部落格中有一個關於科學與藝術的表格
藝術的欄位中寫著:「盡全力將那些明白的事情往不明白上弄」
確實有很多藝術是這樣,尤其是愈接近當代的藝術愈是如此
不過藝術不只是這樣,在印象派出現前的藝術其實是有
「想把不明白的事情往明白上弄」的傾向
例如:
~宗教藝術會試圖把抽象的宗教概念(不明白的事情),以繪畫、雕塑等方式具象化(往明白上弄)
~畫家們會鑽研各種讓圖畫「看起來更寫實」的技法
~巴哈特地用十二平均律作曲,以科學化的方式創作「絕對音樂」,也就是為了音樂而音樂,不帶任何其他目的:如表達感情(藝術用來表達感情,主要是浪漫時期的事了)

總之,那個表格對於藝術的描述過於簡略,可能讓人誤以為那就是藝術的全部,所以在下特地做上述補充。



1.那表為簡化簡述表,寓以闡發其義。

2.感謝補充。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thxman wrote:
.小弟不才也是學習理工。

2.在理工中,任何測量都有誤差,在測量學中,你覺得會是"真值"嗎?

3.今日可儀測者,有今日可驗之,他日可儀測之深者,有他日可驗之,科學與科技的進步不就是如此嗎?...(恕刪)

今日測量要考慮的參數, 因子... 是比以前要多...

but 要講 測量, 那對 業內人士 才有用...

對一般人沒有用... 因為一般人手上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儀器, 可以去各種實驗室, 有 金耳朵人脈 可以叫來 試聽.

宅男乙 wrote:
今日測量要考慮的參數, 因子... 是比以前要多...

but 要講 測量, 那對 業內人士 才有用...

對一般人沒有用... 因為一般人手上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儀器, 可以去各種實驗室, 有 金耳朵人脈 可以叫來 試聽.


1.辨別需求、目的、用途。

2.資訊、知識的取得、判知。

3.主觀評價非金耳朵人脈。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整篇看下來就能發現樓主並非客觀, 以理論在套喜好, 我不反對心理學但反對統計學應用在聲學, 音響發展至今超過百年, 如有一個標準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品牌類型的產品, 來訴求自身的特點, 聲音很簡單的物理現象, 要紀錄就牽涉儲存, 類比或數位儲存的目的都一樣, 聲音就是線性變化(俗稱類比), 無論哪種方式在播放時, 還是要還原成類比信號,這是過程

線材牽涉導線材質, 包覆材料以及屏蔽方式, 這當中包含原子排列,絕緣阻抗, 層間電容, 要求的就是傳遞的完整性.正確性, 不管類比.數位有沒有差別, 那就自行判定

樓主發這文的目的在幫人減少走冤枉路, 出發點很好, 若以客觀的立場來切入實際面, 或許會讓更多人認同, 但一味強調這些公式化的方式來引導, 對於玩家來說是格格不入, 畢竟自由的社會, 多樣化的產品, 就是讓人有更多的選擇, 適不適合於每個人的需要或是大眾的需要, 絕不是發表這些文章的人能決定, 更不用說是以什麼方式來選擇, 樓主也說了自己玩了20幾年, 這道理應該更清楚, 同樣的我20幾年前我接觸音響至今, 我仍然不認為量化會是好方法

jawel wrote:
整篇看下來就能發現樓主並非客觀, 以理論在套喜好, 我不反對心理學但反對統計學應用在聲學, 音響發展至今超過百年, 如有一個標準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品牌類型的產品, 來訴求自身的特點, 聲音很簡單的物理現象, 要紀錄就牽涉儲存, 類比或數位儲存的目的都一樣, 聲音就是線性變化(俗稱類比), 無論哪種方式在播放時, 還是要還原成類比信號,這是過程

線材牽涉導線材質, 包覆材料以及屏蔽方式, 這當中包含原子排列,絕緣阻抗, 層間電容, 要求的就是傳遞的完整性.正確性, 不管類比.數位有沒有差別, 那就自行判定

樓主發這文的目的在幫人減少走冤枉路, 出發點很好, 若以客觀的立場來切入實際面, 或許會讓更多人認同, 但一味強調這些公式化的方式來引導, 對於玩家來說是格格不入, 畢竟自由的社會, 多樣化的產品, 就是讓人有更多的選擇, 適不適合於每個人的需要或是大眾的需要, 絕不是發表這些文章的人能決定, 更不用說是以什麼方式來選擇, 樓主也說了自己玩了20幾年, 這道理應該更清楚, 同樣的我20幾年前我接觸音響至今, 我仍然不認為量化會是好方法



1.從閣下兩篇文,是否透出了閣下所識之偏隅與缺乏,自我主觀意識的凌駕性,早已凌駕性客觀的判知,而顯缺客觀性???徨論對心理聲學的認知與辨證統一???也才會亂言出理論套喜好之笑語。或許此語更符於閣下。

2.統計學,用得當,眾之共性可歸出,對錯是在於使用者的使用法,舉凡今日的"硬"科學,依然還是會用到統計學,統計學何錯哉?

3.誰說有一個標準,就不會用多種品牌?
電腦的多種介面插頭是不是都有個標準?電腦的通訊協定是不是都有個標準?但是不是都有多種品牌?

4.您確定聲音都是線性變化?未知您是否知非線性聲學?

5.線材如何,得經由心理聲學與硬科學去探究,並進行辨證統一,現今科學可探到量子程度,現今人類有感官閾限存在。毋須預設立場。

6.眾之共、個之異,閣下似乎未明???

7.未知閣下從事過科研否???
音響、聲學...等許多科學學科,都有定性與定量的研究,未能定量前,常會進行許多定性研究,待能更掌握其特性,則就越能將之定量,若無電子學、電磁學、電路學、力學、聲學、材料學...等的定量研究,何以能有今日的音響重播系統?何以能設計出今日的音響重播系統?何能以回首百年看到今日整個音響重播系統的進步?在音響上,量化不管是不是"好方法",就現今人類的科學知識與技術而言,它是不可失缺的重要方法,也是這百年來音響、聲學進步的重要方法,未來的人類或許會發展出"好方法",但在發展出"好方法"前,量化依然不可失缺,不是嗎?
期待閣下能提出音響研究"好方法",如此能讓音響的研究與發展更加進步,也能讓此"好方法"成為基礎規範。


8.在下述之為客觀之觀念,非閣下亂言之公式化引導,且為現今音響、聲學...等許多相關研究的客觀之觀念、共識與作為。




PS.
(1)以下供參,係採心理聲學方法,亦採統計學方法,若閣下有比Sean Olive...等高明之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歡迎提出成果供參,感謝。

This year’s “Best Peer-Reviewed Paper Award” distinction will go to Sean Olive, Todd Welti, and Omid Khonsaripour, each from HARMAN International – Northridge, CA, USA, for their paper “A Statistical Model that Predicts Listeners’ Preference Ratings of In-Ear Headphones: Part 1 — Listening Test Results and Acoustic Measurements.” The paper will be presented on Thursday, October 19, as part of Paper Session P07 ("Part 2 –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will be presented as part of Paper Session P14 on Friday, October 20).


(2)現今的許多燒友或商家...等,常懼 blind test,甚者排斥,在科研上這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心理聲學上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莫怕莫懼,設計良善的blind test不僅協助科學研究,也可幫助自己更了解自己某些生理或心理的特性。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原來又是一位google專家, 看來所謂的經驗就是紙上談兵, 不如說說你接觸過的音響, 我最討厭的就是拿別人的經驗和論文來發表, 還自以為專家.權威, 另外請問你對電子電路了解多少? 對音響系統設計又了解多少? 有實際成果就拿出來, 不要光講理論, 沒有說服力
jawel wrote:
原來又是一位google專家, 看來所謂的經驗就是紙上談兵, 不如說說你接觸過的音響, 我最討厭的就是拿別人的經驗和論文來發表, 還自以為專家.權威, 另外請問你對電子電路了解多少? 對音響系統設計又了解多少? 有實際成果就拿出來, 不要光講理論, 沒有說服力



1.在下非google專家、亦非專家、更非權威,僅小小小工程人員而已。

2.在下之業非於音響,今亦非處科研單位機構,成果??????

3.惟業之餘,偶做做、偶探究個人有興趣之一些音響、聲學...等事物,或協助友人或有緣者處理、改善一些音響、聲學、振動...等事物,在下無啥成果可言。有些事物係涉他人隱私...等,更無可言,僅就網上已書者,概列。

(a)於 anechoic chamber 做過一些些音響、聲學相關試驗


(b)於合範之所做過一些些 SUB outdoor test
ex.


(c)於合規之所做過一些些 SPK...等聲學試驗
ex.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7155

(d)偶分析SPK一些聲學相關事物
ex.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8176

(e)偶分析聲材性能
ex.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8123

(f)偶幫聲學大空間處理一些音響、聲學事物與改善
ex.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324502511

(g)偶幫聲學小空間處理一些音響、聲學事物與改善
ex.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8036-Sound+Room--A+RUI

(h)偶與友人去做錄音事物
ex.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330161032

..........


4.電子電路在下所識皮毛不如,本科專此之親、友(工程師)...等為在下之請益、顧問者。

5.還請閣下對電子電路之高研成果或聲學高研成果分享,感謝!

6.請問閣下對室內聲學的了解多少?對電建聲耦合的了解多少?對心理聲學的了解多少?對音響聲學的規劃、設計了解多少?


PS.
以下或許可稱在下罪過成果

ex.道破美國某聲材大廠的數據data與其所表之能不相應符。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