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如何能提升目前音響設備音質

台灣NO1加油 wrote:
有點感覺量就出不來 ...(恕刪)


先換重低音

我之前也是 重低音:WHARFEDALE SW-12
後來換成Rythmik FV15HP,音場下盤補足之後量感質感都提升

當然要在你的環境隔音允許下,才能把電影跟演唱會的音壓與迫力展現出來
cnn wrote:
先換重低音我之前也是...(恕刪)


以我目前尚未再購置更換的設備而言,我在聽演唱會時,會將重低音手動調降約-4dB.這樣才不感過重過硬的低音,造成聽覺上及心臟(心理)的煩燥壓迫感,看電影及交響樂時, 則不理會低音的調整,因為低音聲響是偶爾短暫,反而有足夠的低音,才顯震撼!然後將中置聲音調大!

我有一百多片BD的交響樂,會覺得現在的音響設備還不夠好,是因為聽到一些曲目或部分指揮者,聽不出演奏時的意境以及音樂的旋律,因此懷疑我的設備不夠好才聽不出來,沒有產生震撼的效果及共鳴!(只有部分的曲目或碟片),但大部分的BD還是耐聽有震撼效果及優美的旋律。

會花大錢,更新設備以提昇音響效果者, 絕大多數都是慢慢改聽交響樂的音樂迷!! 有好的音響設備, 才能聽出更多演奏時的音樂細節, 這樣才能聽出樂曲及指揮者以及樂團演奏時的好壞, 才能進一步評論及聽出,不同指揮者之間表現的差異!!

中階環擴的聲音大概就到一個階段就到頂了,加後級加音源進步有限,要音質更上層樓,要用pre-pro 等級的,或是直接用綜擴加DAC,比較不會失望。
阿文39 wrote:
以我目前尚未再購置更...(恕刪)

海汀克是爛指揮,他指揮的BD或曲目都很爛,這可確定!同樣是指揮貝多芬的田園, 大衛辛曼的曲韻是天, 海汀克是地??
西蒙拉圖勝過阿巴多,與Jansons伯仲,大衛辛曼的貝多芬無人能及,可惜出太少BD
好的指揮者,會善選曲目,曲目旋律好又震撼,行成良性循環,因此知名獲得好評,爛的指揮者比較不會選擇曲目,惡性循環,風評不好,只能怪他自己笨!
家裡音響設備有獨立電源嗎?
獨立電源絕對是最划算的升級
妖瞳 wrote:
家裡音響設備有獨立...(恕刪)


有獨立電源才不致過HIGH , 電線走火發生火災 !! 感謝, 一定會注意!!

阿文39 wrote:
會花大錢,更新設備以提昇音響效果者, 絕大多數都是慢慢改聽交響樂的音樂迷!! 有好的音響設備, 才能聽出更多演奏時的音樂細節, 這樣才能聽出樂曲及指揮者以及樂團演奏時的好壞, 才能進一步評論及聽出,不同指揮者之間表現的差異!!


不要怪器材 我覺得你的問題是在in room frequency response

應該是有不少的null/peak才會讓你覺得某些曲目氣勢不夠 然後低音會讓你有煩燥壓迫感 花錢之前先找隻UMIK搭配REW試試看吧

而且說真的 你要不就直上AV8802 + MM8077要不就直上SR7011

SR6011+MM8077這種組合不上不下 算是兩者各取其弱

justthinking wrote:
不要怪器材 我覺得...(恕刪)


是的 SR6011 從價位上看 , 應仍屬中階的環擴, 與我目前使用的AVR-3310CI 不相上下, 及使贏過, 應也不多才對 ??

如前面網有介紹的ANTHEM MRX-520或同廠牌更高階的, 在更新前會慎重考量 , 畢竟這都是網友们好的建議!!

考量目前經費, 會先購置MM8077 , 其他歐美廠牌不是太貴, 超出預算, 不然就是缺乏正式代理商家(不小心被釣魚式的詐騙,)

賺取合理錢財嘛 !! 為何不正式代理有個像樣店面 躲躲藏藏 !!像要做壞事?? 這樣客人不上門, 錢是賺不夠快的 !!
阿文39 wrote:
我有一百多片BD的交響樂,會覺得現在的音響設備還不夠好,是因為聽到一些曲目或部分指揮者,聽不出演奏時的意境以及音樂的旋律,因此懷疑我的設備不夠好才聽不出來,沒有產生震撼的效果及共鳴!



我想我知道問題的癥結了,不是你的器材不好, 是BD video本身的音質不夠把管弦樂的震撼與共鳴表現出來,這是音響再生技術的問題,也不是指揮或者是樂團的問題.

我從小是從LP聽起的,後來買了一些VHS交響曲或是芭蕾舞,歌劇,很納悶VHS的音質就是不如LP. (舉例: Kleiber指揮的歌劇蝙蝠,我同時有LP與VHS). 後來進步到LD,但音質仍是不如LP或CD. (舉例: 紀念柏林圍牆倒塌,Bernstein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我同時有LD與CD). 到了DVD時代,音質(尤其是整個交響樂團大合奏的動態表現)仍然跟純音樂的CD不能比(舉例,Bernstein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我同時有DVD與CD; 還有三大男高音演唱,我也是同時有DVD與CD).

終於到了BD video,它的音樂格式不管二聲道或多聲道,都是16 bit, 48kHz, 甚至也有24 bit, 48kHz的, 已經勝過CD的16 bit, 44.1kHz了,那BD Video的音樂品質應該好一些吧? 很奇怪的,比較小編制的室內樂可能聽不出來,但是大編製的交響曲的音樂動態仍然是輸給純音樂的CD,而且我都是用同一台Oppo機,放在同一台擴大機,以及同樣喇叭上面播放的. 舉例: 去年(2016)剛出版Simon Rattle指揮柏林愛樂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德國原版裡頭附有CD, BD Video, BD Audio,並且有密碼可以讓你去下載Hi Res FLAC音樂檔. 不要說BD Audio或Hi Res FLAC的超高音質,連最基本的CD動態音質仍然是勝過BD Video所放出來的音質,包括CD裡頭弦樂的擦弦松香味也是比BD Video的好很多. 為什麼BD Video的音樂格式已經超過CD了,但音質還是不如? 我不知道, 這有待專家來解釋. 但這卻是事實,你自己有比較過之後就知道了. 不過我也有遇過音質不錯的,比如說Thielemann的貝多芬與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不管他演奏詮釋如何,至少音質感覺跟CD蠻接近,也許這幾張BD用的是24 bit, 48kHz的關係吧?

所以你的問題很簡單,若是有對音質不滿的BD,那去買一張同時出版的CD來純聽音樂,保證你聽到的感動完全不一樣,只差CD沒有畫面而已. 相信我,你把那些音質不滿意的BD拿到更高級的器材去放,也不會改善多少的,因為剛好這幾張BD本身的音質就是不夠好!

Monte920 wrote:
我想我知道問題的癥...(恕刪)


真的好像多了影像的錄音聽起來都比較差。
我也覺得奇怪,明明BD與DVD錄音的規格都比CD好,但是同樣的現場錄音用相同的器材在BD或DVD的表現感覺就是比CD悶。
而且好像是普遍的現象。
感覺上是CD才會有錄音師把關聲音,而BD與DVD只要影像有出來,聲音沒音爆就好了。
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無名小卒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