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瑞星唱片 蔡琴機遇日本製HQCD (K2HD+HQ版) 原廠說CD內部鍍層 會發霉!!!!


iping507 wrote:
真正的問題是在抗氧化層的抗霉能力不好啦!因為每家CD製作廠用的抗氧化劑品牌不一,所以會有有些CD會有被侵蝕,有些不會的現象:...(恕刪)


這個人講得應該是正解沒錯 我個人也很多CD都是古典音樂的我不買流行歌CD
確實有些廠牌CD品質較差 同樣環境下 有的表面會發霉 有的就是不會
相對的品質差的也容易刮痕 我認為表面的這層處理可能是關鍵

像我手邊有1986年EMI出廠的可能是第一版的CD
Rudolf Kempe指揮Wiener Philharmoniker的Wagner《Lohengrin》
在各大唱片行輾轉20年才入我手 今年滿30 聽了那麼多回 還是跟剛出廠的沒太大差別



pariah.T wrote:
這個人講得應該是正...(恕刪)


感謝分享!!

看來唱片業真不好賺喔!!

這一點小錢也不給補一張!!

看來以後下載再自己燒錄一張CD的品質都可能比較好!!
tsga111 wrote:
還有就是本人這片CD是2009年購買,CD片大概有50~100片吧
就只有這片有這種現象!!!
比他年代久遠的CD,2~30年的都正常喔!



CD大概是從1979年以後慢慢在市面上發售的,我個人最早的CD是1981年買的,至今已經35年,也是沒事.

但主要問題是有哪個公司的CD有終身保固的? 市面上有終身保固的商品不算很多,像記憶卡有的公司有終身保固,但我好像沒看過哪家公司對CD有終身保固之類的?

你的CD至今已經買了7年,雖然變成這種樣子看起來很不舒服,感覺也不太正常,但我想你很難要求唱片公司針對你已經購買7年的商品跟你免費換一片新的!

Monte920 wrote:
CD大概是從1979年以後慢慢在市面上發售的,我個人最早的CD是1981年買的,至今已經35年,也是沒事(恕刪)


CD紅皮書是1980年發行,CD跟CD player是1982年10月開始銷售,你真是超早期的投入者
我的早期CD約是1990開始購入,有些德國製的(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古典CD會有反射層從邊緣開始被侵蝕的情形
有搜尋過,這是早期唱片製作不良的結果;後期有改良過;之後的CD沒有看過有侵蝕的現象,但是有些會有讀取的問題,應該是製作不良所致

我記得沒錯的話,當初CD是預計可以保存50~100年;樓主7年的CD損毀,的確是超出一般人的預期
而唱片公司發行CD,CD壓片本身的成本並不多;如果針對消費者CD受損可以提供付費更新,我想是比較圓滿的做法;
尤其是在這種越來越少人願意付費的時代下,做好客戶服務更是讓消費者掏錢的理由
CD的壽命不比錄音帶,我也是有歌劇CD,發霉壞了兩套。
自己的經驗是,只要做好濕氣的隔離(例如放在防潮箱),非接觸式訊號讀取的CD、DVD因為沒有接觸摩擦損耗,一定是目前使用壽命最久的影音載體

CD類光碟的製作是一片式的射出成形後+反射層(鋁、銅)+抗氧化保護層+印刷層,一旦保護層被霉菌破壞就很難救回了(其實重上反射層和保護層還是有救的啦)

DVD類光碟的製作則是二片式的射出成形後,在一片光碟+反射層(鋁、銅)+抗氧化保護層+印刷層+膠合另一片光碟。所以反射層和保護層是夾在兩片光碟中間,幾乎不會暴露在大氣中而能阻絕發霉,所以DVD類的光碟一定比CD類光碟更容易在空氣中保存

家裡還有更古老的12吋LD光碟(也是二片膠合),到現在依然是沒有任何被侵蝕氧化的現象

早期德國DG(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真的比EMI、Decca的CD容易發生保護層和反射層被侵蝕氧化

所以,養成新片就備份成電腦數位資料的習慣,就比較不會傷到自己的荷包,也能增加數位串流播放時的方便性

只要不備份成高壓縮比的MP3,數位串流的音質和原版CD相比幾乎是聽不出來的,以上是自己的實際經驗啦
James wrote:
發霉只會在表層,用...(恕刪)

iping507 wrote:
自己的經驗是,只要...(恕刪)




iping507 wrote:
自己的經驗是,只要...(恕刪)


DG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若買一套CD(就是兩片以上),它通常是用比較厚的CD盒,兩片各放一邊.中間還用棉花墊置於中間,意思是防止兩片CD互碰的意思.

整個看起來似乎很高雅,但問題就出在那片棉花墊.前不久我把已經很久沒聽的卡爾貝砪指揮舒伯特交響曲CD拿出來,竟然發現棉花墊已經膠化沾黏,整個黏在CD片上.我想辦法剝下來,最後必須動用到含有酒精的溶劑才有辦法擦拭下來. 這樣一擦,雖然是沾黏在CD的背面,但因反射面的關係,整片CD聽起來都是雜音,基本上是毀了! 那我該怎麼辦? 把這個將近30年的CD寄回德國跟DG求償嗎?
哈!快和電影票價一樣的音樂光碟在毀損前所帶來的感動、歡樂...早就遠大於待在電影院裡的2小時吧

自己也有不少CD氧化損毀的遺憾,所幸拜電腦科技之賜,只要到各大唱片公司的官網搜尋,應該都還能找到和買到早期類比錄音版本(AAD、ADD)的數位版本檔啦

堅持原有版本的音質嗎?家裡的音響器(線)材早就換、修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唱片產業因為電腦的興起而不斷的萎縮ing,我佛慈悲,何不放過這些唱片公司



James wrote:
發霉只會在表層,用...(恕刪)

Monte920 wrote:
DG還有一個問題,...(恕刪)

沒錯,我也碰過這個狀況,那不是棉花墊,是一片海棉,久了就變質爛掉,沾黏到 CD 片,把鋁鍍膜侵蝕掉了,沒辦法, 只能認栽, 找朋友的 copy 過來自己燒一組光碟.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