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eis wrote:
畢竟評論員的眼光以及說法
也是只能憑其主觀(優缺點在另一個用家或評論員也許剛好相反)...(恕刪)
你可能不太了解HiVi的評論方式
每半年的Best Buy 裡..
可是有九個人分別下去給分的(九個人的名字都會被寫出來,這九個人裡,有些人還會出現在別牌的雜誌當評論)
以總合九個人的分數來評斷高低(表現太爛,有的人還會不給分的)
不是一兩個人就能決定一切
光看你這句"優缺點在另一個用家或評論員也許剛好相反"就完全能證明你根本不懂HiVi的運作方式
另你老說HiVi不客觀...是否表示Pioneer PDP-5000EX,JVC DLA-HD1,Toshiba 42Z2000,Denon 3930
這幾台都不符最優秀機種的稱號呢?
誰主觀?有人根本完全不了解HiVi的編輯方式,跟口碑如何建立的...就說了一堆HiVi不客觀的話
1. PS3最初的SACD只能透過HDMI數位輸出;原先光纖僅能輸出CD層的;當然類比沒有被控制
SACD的數位輸出,目前的播放機都是用iLink(IEEE1394)或是HDMI輸出,用意就是版權保護(DRM),他不讓數位內容可以完整的被複製;而iLink還有HDMI可以支援版權保護;但是傳統的光纖跟同軸數位就沒有版權保護的設計;這種設計避免SACD內容被複製,不要重蹈覆轍,如同今天的CD內容被無損失的擷取。
2. 後來PS3的2.0版軟體更新後。SACD的內容可以被使用LPCM(Linear PCM)的方式從光纖輸出,是44.1K的取樣率。5.1聲道的SACD則是轉成DTS(有損失的壓縮,位元率約1.xMbps),並不是原來的無損失格式。但是這種資料量的LPCM好像跟CD沒有什麼兩樣? CD是16位元44.1k,我不大確定PS3的SACD經由光纖數位輸出是幾位元的資料。
3. 我想,如果只是要能聽,PS3這種方式是可行的;但是AV擴大機要完整得到SACD的內容,恐怕還是得靠iLink/HDMI吧
Nicky2906 wrote:
有人根本完全不了解HiVi的編輯方式,跟口碑如何建立的...就說了一堆HiVi不客觀的話...(恕刪)
唉唉唉您這句好像也有失公平
小弟從頭到尾都沒有說HIVI不公正客觀
只是認為沒有絕對權威而不可被質疑的評論
(小弟的測試結果與HIVI也不矛盾不重疊)
反而都是您質疑小弟不公正客觀呵呵
而小弟當然也一直強調僅是個人感想
也不會是PS3的蓋棺論定
所以也鼓勵您試著以您的環境及器材
也做出一次比較
另外一個觀點
若是使用者個人的分享無用且不客觀
或者只要與雜誌相左便是錯的
那何須類似01這樣的討論區
只要看看某幾本雜誌就可
雜誌推薦的便是最適合每個使用者的器材
我想01可貴的就是真實的使用者感想吧
任何市場上的商品在此都是受到最真實的公評
PS.股市名嘴為什麼不自己投資賺大錢還要上電視賺
音響評論員為什麼不加入音響公司生產出聲音無敵的音響
KaitoKid wrote:
換來的是某人叫他不要聽。...(恕刪)
您這句話有點言過其實了
因為小弟的回文造成本篇偏離主題
且使的發文者沒有得到想要的資訊
小弟很不好意思
不過小弟的立意不是叫發文者不要聽
而是可以購買同版本的CD便可
現在CD價位約在300-500之間
而SACD則在800-1200之間
其間大概有500元的價差
試算要是購買20張SACD
價差可以購買一台純CD唱盤了
而且在小弟的經驗(以上已經對小弟經驗諸多爭議
不過小弟還是先以個人經驗作為基礎來推薦)
"20張CD+萬元唱盤+原有的PS3撥BD玩遊戲"的聲音會優於
"20張SACD+PS3撥SACD撥BD玩遊戲"
發文的網兄可以談談您的音樂取向
小弟也可以幫忙推薦軟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