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lala wrote:
大大有電路圖拿出來討...(恕刪)
在不超過最大功耗的情況下,自已實作動一動,把電阻改一改,實際聽看看,也許比較容易有一些体會。
用陰極電阻去製造偏壓,真空管本身會有一些自已調節的能力,就算你用的太大或太小,最後管子還是會自動作一些修正。所以彈性是存在的。
舉個例,一個陽極300v,陰極電阻400歐,偏壓-20v,電流50ma 的工作點,你換成 300歐時,偏壓不會是等比變成 -15V,在偏壓-15V時,電流會變大,偏壓就會慢慢提升,到達到某個偏壓值時,管子就會得到平衡點,也許平衡點會是 電流55ma,偏壓就變成了-16.5V. 換成比較大的電阻時,如500 歐,偏壓也不會是 -25V, 偏壓太大時,電流自然會變小,然後再度達到平衡點,也許平衡點是在電流 45ma, 偏壓是 -22.5v. 這幾個工作點,其實不是你能精準設定的,反而是管子自動找到平衡點的。(真空管的內阻,跨導都是變數,不是固定值)
這樣就得到了三個工作點,(-20v, 50ma), (-16.5v, 55ma), (-22.5v, 45ma),而且三點都能正常工作。那到底是那一個才是最好工作點,除非懂得量測,可以量出三個工作點造成的諧波失真,那一個最小,然後就用那個最小失真的工作點來結案。不然你就只能用參考資料上的響應圖, 目測法(功夫的話,疊上負載線)估一個看起來失真小的工作點。
但問題是最小失真不見得是最好聽的工作點,每個系統的前級,後面的喇叭,加上個人喜好造成的差異,結果可能每個人適合的工作點會不一樣。
比較特例是有些人聽慣了比較立体的高頻,喇叭又偏偏用一個類似 ls3/5a 中頻強的喇叭,你給他設定成最小失真的工作點,那也許聽起來高頻不討喜,反而你給他製造一些諧波失真,造成高頻立体效果,他還會比較滿意也說不定。
個人習慣,先用響應圖, 功耗限制,最大陽極高壓,大約估一下不錯的工作點,完成後量測實際完成時的工作點, 用示波器量一下可以接受的靈敏度範圍(輸入擺幅),頻響範圍,如果可以接受,聽起來好聽,那就是長期聽看看滿不滿意了,不滿意再微調看看。這個過程有時會很長很反復,也有點主觀。
                    
 小弟很喜歡單端出來的聲音,目前用Ayon AA52B的單端架構後級可以到驚人的每聲道25W,推怪獸都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