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建立屬於自己的音響態度

tkdiven wrote:
所謂的音響設計可不是電路跟材料玩一玩就拿出來賣

我家(日本某大)實驗室對面的先端領域研究中心就有音響專門的研究室

他們分析聲音的方法可不是看電路設計材質或是測試圖表還是音響擺位

而是看"腦波"對! 看 腦 波

把不同的音源訊號用撥放器撥出來~然後給帶著脳波計測機的受驗者

然後把受試者的腦波數據化之後歸納出好聲音(或是讓人聽了很爽的聲音)的DATA

然後用這個DATA去設計音響~AMP或喇叭~然後在反覆實驗直到腦波數據呈現出最完美的狀態

看到這你可能會覺得哪家音響公司會這麼"厚工"還分析腦波.....

不好意思~該研究室技術轉移對象都是DENON~LUXMAN~Accuphase這種老公司!
(沒有SONY~因為SONY有自己的生物醫學中心....)

此外~日本音響學會每年春季跟秋季都會固定辦研究發表會

研究主題包含聲音的數據處理~聲音在空間的變化或對心理生理的影響

反觀台灣雖然也是音響材料的大國~但是卻連個音響研究學會都沒有.....

參觀過那個中心之後每個人認為所謂的音響設計研究絕對不是電路設計這麼簡單的東西

真正的音響專家可是連甚麼樣的信號會刺激大腦皮質的哪裡都略知一二

PS:這篇可能有點偏離主題了~不過我想分享的是日本人對於音響研究的態度~如果有文不對題的感覺還請見諒!


tkdiven兄

1.其實台灣非音響大國(早期以代工為多而已),而且在音響重播相關的聲學研究上,起步晚,面向也沒有比日本多,人材也少於日本,企業結構、形態、強度沒日本來的大,市場能力早期也沒能如日本,所以這方面要與日本相比難矣!

2.以上的作法與生理生學及心理聲學...等有關,對於心理聲學可參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05037343-%E5%BF%83%E7%90%86%E8%81%B2%E5%AD%B8%E7%B0%A1%E8%AA%AA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64459223

3.目前在台灣,在音樂聲學、音樂認知心理學、心智感知上,隨著科技的進步,國內的學者有更進一步的研究作法,不只腦波,尚有膚電、呼吸、腦波感測外,亦有腦部造影(如MRI).

EX.

徵求喜愛流行歌的聽眾參加音樂實驗(http://cgtsai.wordpress.com/2012/11/22/popular_song_reward/)

研究目的:藉由測量聆聽流行歌曲時的神經活化型態,瞭解音樂引起愉悅感所涉及的心智歷程。

研究程序:為了確認受試者熟悉華語流行歌曲,進行腦造影之前會先測試其辨認10首華語流行歌曲的能力(僅播放歌曲中的5秒片段),辨認正確率達100%才能夠進入腦造影實驗。這10首華語流行歌曲為:〈青花瓷〉、〈不只是朋友〉、〈失落沙洲〉、〈你不知道的事〉、〈聽海〉、〈洋蔥〉、〈為你寫詩〉、〈記得〉、〈給我一個理由忘記〉、〈十年〉,欲參加實驗者應先把這些歌曲聽熟,以便通過此項測試。
受試者在實驗前先簽署知情同意書。功能性腦造影全程分為三段,受試者在這三段的任務相同:全心投入音樂欣賞,盡量忽略背景噪音。每段實驗程序中以隨機順序呈現10首流行歌曲的片段。這些作業將在臺大電機一館的磁振造影(MRI)儀器內執行,受試者的大腦影像將被收集,做進一步分析。三段功能性腦造影總共耗時約25分鐘,整個實驗約耗時50分鐘。研究過程中,受試者不需要任何理由,便可隨時撤銷同意,退出研究,且不會引起任何不愉快以及任何不良後果。

研究對象:20-40歲、聽力正常,熟悉且熱愛國語流行歌曲者。(經常K歌者尤佳)
若有下列情況,不能參加本試驗:具有心理疾患、懷孕者。

實驗時間:腦造影時段為周四下午。

註:磁振造影儀是一個大型的磁鐵,是無輻射、無痛、無侵入性的掃描儀器,可以用來探究人體大腦的奧秘,不會危害身體。掃描的過程非常簡單,不需要事前打針或吃藥,您只要躺在掃描臺上,身體與頭部保持不動狀態即可。由於儀器會產生一些擾人的噪音,屆時您會戴上耳塞與耳機。

---------------------------------------------


http://cgtsai.wordpress.com/2013/07/10/popular_song1/

喜愛流行歌曲的您,想要瞭解自己聽歌時的情緒變化嗎?歡迎參加實驗。

研究目的:聆聽歌曲之際,聽眾的情緒會因為歌詞、旋律、編曲…..等而變化。這個研究是藉由即時紀錄聽眾的生理訊號,估計聽眾的情緒如何隨著歌曲進行而變化。

研究對象:(受試者條件)

1. 很喜歡聆聽國語流行歌,熟悉很多首歌曲。
2. 年齡在20歲至40歲。
3. 沒有任何心理疾患,雙耳聽力正常。

研究程序:以膚電、呼吸、腦波的測量為主、問卷為輔,觀察聆聽流行歌曲之際的生理與心理變化。

實驗中將播放的15首流行歌曲為:

01十年
02不只是朋友
03手放開
04失落沙洲
05你不知道的事
06青花瓷
07勇氣
08洋蔥
09為你寫詩
10記得
11崇拜
12給我一個理由忘記
13趁早
14開始懂了
15聽海

實驗一開始,先由主試者向受試者說明實驗內容,請受試者閱讀並簽署同意書。接著進行歌曲熟悉度測驗,主試者在15段刺激材料中隨機挑選5段,播放其第20-40秒,請受試者指出是哪一首歌曲。這5段音樂構成了有15個選項的5道單選題,受試者必須至少答對4題,才能夠進入下一階段的實驗。(因此在實驗前請受試者複習這15首歌曲)

在受試者身上安置膚電、呼吸、腦波的偵測器。皮膚導電度的測量是在其非慣用手的食指與中指第二指節固定上電極片。胸廓(呼吸)偵測器會綁在胸際。測量腦波的三個電極分別貼在額頭中央(接近髮線)、左耳垂、右耳垂。

所有偵測器皆安裝妥當之後,請受試者閱讀實驗進行中的「注意事項」。接下來以隨機順序播放各段刺激材料,主試者在播放前請告訴受試者曲名,並請他在手邊的筆電之Excel檔案上先標出歌曲。

每聽完一段音樂之後,受試者需要填寫問卷,回答三個問題:對於副歌的熟悉程度、對於副歌的喜愛程度、副歌出現之前對它的期待程度,此份問卷皆使用七等量表,請受試者直接在Excel檔案上填入數字。

----------------------------------------------

這些方法對於音響重播都有許多可做研究之處(在下以前有思索過),不過國內並非音響大國,因此,在音響重播上的量與質就會少.


既然言至此,再分享一視頻給tkdiven兄觀賞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162831561-%E9%9F%B3%E6%A8%82%E7%9A%84%E8%87%AA%E6%88%91%EF%BC%9A%E7%BE%8E%E5%AD%B8%E8%88%87%E8%85%A6%E7%A7%91%E5%AD%B8%E7%9A%84%E5%B0%8D%E8%A9%B1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tkdiven wrote:
所謂的音響設計可不是...(恕刪)


這個我很早也有講過 歐美也有自己的做法,

累積販售對象後,了解怎樣的產品受歡迎,

強化該特質來測試販售效果,再將該特質加以階級化

這就是該廠資料庫秘密。


例子很明顯的,例如

AYRE特有的空氣感,你看有人買單了,不管當初開發是嘔心瀝血還是無心插柳

我就針對該特質大書特書,實際上全階段的產品的"品質與革新"真的有沒有隨售價

差異化那不重要,也沒人知道,我只要把空氣感的調整參數比照售價階級化就行了。

內外機構、文宣MAKE UP 一下,煞有介事,


就算腹內空蕩蕩也無所謂,千萬不要相信為了追求更高空氣感的空靈,該公司

可是上上下下大地震才去開發出更強更新型號的產品。


AYRE幾個工程師只要願意,大賣場的機器隨便拿來改一下都可以搖身一變,讓你盲測
都測不出來,跟做餐飲業的差不多拉

tkdiven wrote:
參觀過那個中心之後每個人認為所謂的音響設計研究絕對不是電路設計這麼簡單的東西

真正的音響專家可是連甚麼樣的信號會刺激大腦皮質的哪裡都略知一二


這點小弟當然清楚

電路設計或喇叭設計對於音響工程師而言

那是他的工作

但那不代表專業工作者就不需要充實相關的學識和技能

就像棒球和籃球這兩種運動來說

對於職業選手而言

要用球棒把球打出去和把球投進籃框裏

那可沒那麼簡單

例如NBA的職業籃球選手

他的工作是打籃球

但平常還是要到健身房做重量訓練

以及折返跑的衝刺訓練及長跑的有氧耐力訓練

tkdiven大大

這樣你了解我的意思吧

davidcche wrote:
宙王 wrote:實...(恕刪)


一、不然要去那裏「聽器材」才算數?
二、當然,在音響店聽的,也不一定是對的聲音
三、音響店給了對的聲音,也不要想搬回家一定有相同的聲音

耳朵不敏,的確,選器材很困難!
最近去新光三越站前店敗了一台丹麥L牌WIFI音響,
上台音響已經十五年囉
幾乎沒在聽
最近因為重度的平板
所以音樂的在電腦與手機中
耳朵老了
工作忙了
CD沒了
這是一台可以讓我想到民歌與重金屬的年輕歲月
方便是唯一選擇
我不是音響玩家
不重CP值
只是不想再沒有音樂的生活
慶幸他的音質比我想像好 也比我二十五年前打工賺來的國際大廠楓木音響好太多 花了兩萬
希望愛音樂的都能由便宜的慢慢的成長
宙王 wrote:
那是您過度延伸,實際...(恕刪)



是過度延伸嗎?
01店家之多
又不是三天兩頭的事情了
更何況被檢舉多了
到後面很多都裝一般用戶
省得到時候推薦又被檢舉

而另外一派是會說自己是店家或是帳號直接寫明
但卻偶而會去說這樣搭配不好
用怎樣的設備搭配才好

且那位網友說的也沒錯啊!
很多音響店家去了
就是猛推薦自己所賣的產品
還會批評別家的產品如何
試聽也是一小段時間的試聽
沒要買的話
很抱歉
所以也不要怪人家會有這樣的回答出現

好的店家不敢說沒有
且是一定有
但是劣幣驅除良幣
只會造成更多人因不好的店家印象
讓大家都覺得是這樣

你說的試聽確實很重要
每個人對聲音的感受度不同
不可能會有一牌子的喇叭會讓所有人都喜歡
還是自己試聽了最準
但你前面文章說的"許多網友可能聽的不多就推薦自己買的或自己聽過的少數品牌如此經常害了發問的網友"
可能也要還給你們店家
難道說你今天賣A牌
你會跟客人說別人賣的B牌比較好嗎!!!
不可能!對不對
那真不知你說這句話來損網路上的網友做什麼呢!?
果然是個爛地方

08594088 wrote:
是過度延伸嗎?01店...(恕刪)


所以說囉!

訓練自己的耳朵
才是王道

店家、鄉民推薦
都可參考,但不必盡信

店家還有「聆聽」的環境
鄉民只能靠文字來傳達
那就多了很多誤解的空間

08594088 wrote:
是過度延伸嗎?01店...(恕刪)
所以我說要多試聽包括到不同店家,你有看到我說只能去a店家嗎?

不論用家還是店家當然都是喜歡自己的選擇,你有看過哪個人買東西或商家進貨是買自己不喜歡的嗎?
重點是找出自己喜歡的

(通常)店家聽過的品牌都比網友多尤其是01這個新手較多的網站,我講的都是事實如果你還聽不懂那就是來亂的請再把我的回覆仔細看看


(實際聆聽真的很重要,許多網友可能聽的不多就推薦自己買的或自己聽過的少數品牌如此經常害了發問的網友)

請再仔細看看以上的字句要我再解釋給你聽嗎?
hillside wrote:
所以說囉!訓練自己的...(恕刪)
沒錯,許多新手靠著音響經歷和使用器材的數量和經驗不明的網友推薦去選音響是會錯過很多適合自己的品牌,多聽包括到網友家和不同店家去比較


人家守株待兔
翹者二郎腿泡泡茶聽音樂
就可以等著白斬雞上門

玩家還要辛辛苦苦冒著風險消耗時間到處跑

誰是贏家這還用說

資訊時代請善用手邊資源OK?!
還有用心的程度也不一樣

生意人用心做生意
其他用話數就可以打發
玩家反而還比較用心

因為是興趣嘛又沒好處!。。。
幹嘛說一些不是心裏話的東西呢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