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hnet wrote:是台灣賣得太便宜 感覺有點被以價論聲了..因為便宜就覺得那是那價位帶水準台灣以外地區可能都要*1.5以上才能買到.. 提到usher國外的售價比台灣高X倍難道就不是"以價論聲"?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想大多數的發燒友但寧可多花一點買自己"喜愛"音色的喇叭,也不會選擇相對便宜但"不喜歡"的喇叭吧?只要聲音水準有符合它的"價值",不關價格高低都會有人買單純討論不喜勿見怪~
You're my only star wrote:提到usher國外的...(恕刪) 沒有要抬高usher的意思, 這也要扭曲我也沒辦法,就只是單純人的心態問題,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有,是否值得, 自己知道, 有時候喇叭造型外觀品牌價值也是考量點,是否能符合您自己的需求與虛榮心 看自己去聽過 去比過 自己喜歡就好.我只是想表示, 那價位帶能買到這樣喇叭, 應該算是高C/P的,並無表示他是第一人選甚至只要選擇他就好,人家入門你想拿發燒友來比我也沒辦法,何謂發燒友? 也不是慢慢爬上來的, 聽多了看多了比多了知道自己要甚麼.若他今天已經知道想要甚麼, 還要問嗎?純嘴砲不喜勿見怪~
You're my only star wrote:提到usher國外的售價比台灣高X倍難道就不是"以價論聲"?微笑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想大多數的發燒友但寧可多花一點買自己"喜愛"音色的喇叭,也不會選擇相對便宜但"不喜歡"的喇叭吧?只要聲音水準有符合它的"價值",不關價格高低都會有人買單純討論不喜勿見怪~ 我只知道我老爸到某德國高級品牌的台灣代工廠買到的喇叭是該廠牌台灣訂價的 1/8所以再小弟心中那些用原價買歐美品牌喇叭的都是.......很有錢啦....
能夠放落地型,儘量買落地型。低音量感足,就贏了一大半了。mini 1 好,空間大,能夠 mini2 那更好。但擴大機,還是建議儘量簡化。前後級,不一定好,多了緩衝級, 又多了交連電容,一級就帶來多一級的失真,簡單才是美。前後兩級,前級就多了緩衝級,交連,後級也可能又多了交連。如果是綜擴,可能是採直耦,就有機會少了三級的失真
個人覺得,usher的產品很實惠,同樣的錢你可以買到優質的產品跟服務,他們只賣自己的喇叭,而且價格公開,全省都一樣,也不用去比價,你不用怕買到貴的,讓自己吃虧。他們又很重視服務,所以我會建議你買雅瑟的產品,他的產品也得過很多獎項啊,你可以自己去查查,只是蔡老闆愛台灣,對台灣老百姓都很好,所以賣很便宜。去試聽過後你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什麼樣的聲音就對了。如果你喜歡AE1的聲音你就去買,我覺得你可以聽見你內心的聲音,感受到自己要什麼聲音才是。供你參考。
雅瑟的揚聲器會讓我想要從口袋掏出鈔票來買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國內的售價遠低於國外售價,有人形容物超所值,有人形容物有所值或許這是雅瑟蔡老闆的訂價策略但我很欣賞這樣的作風遠比 HTC ... VIZIO ...等品牌在售價部分相差很多這樣的企業在國內似乎已不多見或許這就是友站總是有一定數量的雅瑟支持者
各國首席喇叭大廠, Local 價格都粉親民 不比 Usher Be-20 台灣價貴如 Focal Be-1038, Paradigm S8 ....etc,老外也是要求 $10,000 鎂以下要有好聲,不迷信國外月亮圓大廠產品多樣化,喇叭工藝,研發能力 都不在話下.OS : 台灣稅制問題吵爛了,音響版 實在不想再聊稅制.喇叭全頻是理想低頻部份 .... 從喇叭開始就非常花錢,此時如 Usher 等國產叭,國產後級 可以幫樂迷省一些錢,但國產只做到某一個級距,跟車子一樣當樂迷,車迷 慾望,口味 漸漸超過 3500 cc 以上,還是要進口車才有做.3500 cc 以下,進口車工藝 更是不遑多讓,Trust me, 老外更想省油+夠力但不聊稅制 ..... 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