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下用很簡單的話術來講好了,
以電影效果來說111.2用兩隻會比dome的低音用兩隻好,
那我如果改成
以電影效果來說DD15用兩隻會比dome的低音用兩隻好,
您曉得您的話問題出在哪裡嗎?
相同的預算下扣除考量品牌規格及利潤的差異去組合出最適化效果,也就是一句怎樣把錢花在刀口上。
你的組合301X3 + SAT2 X 2 加一個 8吋重低音, 我的組合 等同 301 X 5 加二個 八吋重低音
再來第二點:
您說的:
雙超低音並不是1定要前後配置,需依照空間不同而有不同擺法
這句話看似合理,我說您的後半句""需依照空間不同而有不同擺法""
這可不能拿來當做前半句開頭的歸納結論。
為何? 我點一下好了,請問今天如果各個聲道都是JBL DD55000,
您就可以想像那些等同超重低音的處在中高音喇叭的軸線位置上,多完美的藝術品是吧。
那你想把DD55000的下半身鋸開,然後來一句"依照空間不同而有不同擺法"
到這裡,您瞭了嗎。 只有兩顆重低音想當然爾就是前方的的下盤力道加強,後方音場的下盤力道也加強,
要是有五顆重低音,當然就是隨侍在側了(這是譬喻)
而且YAMAHA的背板已經雞婆的標出 FRONT SUB, REAR SUB........
======================================================
吾人常見重低音一只在前面的狀態下,正面衝擊感面向觀眾為優先,
重低音任務輔助低頻不足的聲道,可不能走火入魔說,我放在一個奇怪的方位儀器測出駐波最小,
結果讓客廳的左中右喇叭失衡(SUB的方向感還是聽的出來的)
570 wrote:
只是有個問題待解,環擴要有正規SUB雙控修正功能的機種,絕對要三萬元以上.
如果SUB單輸出分流為二,可能無法以前後SUB來配置均衡全室,就遺撼了。
談到 .2 , 不就接兩顆 SW ? 輕鬆簡單 ?
但宅爸終於看到像 570 這樣的顧慮了, 先給個讚 ! 玩家一個 !
1) Audyssey XT32 SubEQ 目前僅配在高階機種上, 應付 .2 玩家需求
2) Audyssey Q&A 專欄 Chris 有提到 SubEQ 的原理
先將兩支 SW 整合成一支 by measuring the SPL,Phase each then combined
下一步就 對 2 in 1 的 SW 做 Room correction, LF Smoothing
3) 宅爸想提的 就是一般人的 AVR 可能沒有 Audyssey SubEQ, 該怎麼辦 ?
Step-1 準備一些鼓點/Bass 節奏明確的 Rock music & iOS SPL meter
Step-2 將兩支 SW phase & 音壓 調到 聽感有如一支 SW
聆聽位 分不出來 SW 有兩支
Step-3 接上 AVR 對 SW 做 smoothing, 消除駐波 or 凹陷
宅爸推薦 手動模擬 Audyssey SubEQ 的流程
畢節望族後裔
570 wrote:您好,我會用111.2與dome比較就是站在價位近似的立基點否則就沒有意義了,事實上111.2訂價比dome更便宜(您可能不清楚價格)!!
宙王哥:我以下用很簡...(恕刪)
超低音的擺位良好的狀態下是讓它融合在5聲道而不是讓你聽到在前方再用第二顆低音去補足後方如此是一只錯滿盤皆錯
前後擺法最困難的是相位時間差的問題,最好先有能力調整一顆低音讓它平均融入5聲道而不是只感覺在前方否則用雙低音只會產生更多問題
可能您不了解五顆或四顆低音與2顆擺法有差別(thx建議用4顆)不同數量的差異不只在音壓,2顆容易增加駐波而4顆反而會降低音壓減少駐波這些我在参加thx認証培訓較深入的知識我就不談了
如果您認為55000用五顆那就像我前面所說的與兩顆低音是兩碼事
我三個月前dome 5.1 是 六到七萬之間,可不是網路上的瞎牌價98000
那您告訴我
301 x 5 + 111 有沒有 六到七萬之間 ,您只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好了。
我想可能連五個301.x都湊不起來吧,不然您不會把sat2都扛出來不是嗎
========================================================
至於重低音的解讀,我們回到家庭劇院大環境,一棵要怎樣擺,何以一棵主流都擺前半段空間而不是後半段空間.
圖的是為何,就是一個有感的方向性,包括你肌膚受到的壓力方向
那遇到二棵要怎樣擺,我沒說不能都擺前面,只是你一棵為何要擺前面的原因知的話,就要知到第二棵
該擺那才是恰當的。 我開頭不也說了,可以自控兩顆sub修正的yamaha高階型號,不都已經告訴你兩顆的擺法
就是 front and rear
你知我推崇自動調整,概家用系統就最多自控兩棵,事實上兩棵也夠家用了
手工調整當然有難度,不過交給機器就根本沒有影響
而不是與您討論重低音該擺到幾棵的厲害得失問題
我拿dd55000解說,您可能還不懂我意思, 照您的說法,那大型落地喇叭都不能擺了
或是要全部擺前面,還是特定方位的擺來達成所謂的融入?
融入只是一個形容詞,真的絕對融入的話,請大家把sub都擺到後方牆面去好了,千萬不要擺前方,
你看看這樣效果會變怎樣..
=================================================================
認證就跟理專賣產品一樣,只是一個符合市場法則去拿證照
有證照賣相就好. 但理專無不無良是另一回事,每個理專都很專業,也無關它證照拿了幾張,
我門要判斷的是,這個理專有沒有道德良心。
好比音響店的一堆認證。
那thx已經酬庸化與家用無關也與電影脫節了的東西,只是繳錢去學習"官方問與答"
幾乎商業市場上所有的認證都如此,去創造一個共利的遊戲規則。
弔詭的是當你取得視聽規範各家流派技法不同的認證,
大家都說自己是對的,您面對客戶時該完全採用那一種流派去安裝? 還是說又回到實證經驗的直覺
您覺的這樣一個認證可以吸引到那種消費者上門, 我想不會是我
========================================================
肉販會知到那種肉源還可以食用 不會去盡信那個cas標章.
570 wrote:價格在公開場合就不談了,如果有需要價格絕對令您吃驚
宙王哥那你報個價好了...(恕刪)
你推崇自動調整但其實經驗豐富的安裝者都知道手動調整往往比自動效果好(功力要夠)就拿最簡單的sub音量經過自動調整往往音量不足距離也有可能算錯(本人1年大概調整100套系統年資15年)我相信經手的器材調整經驗和接受的專業課程1定比你多太多
這張是INTEGRA擴大器的雙低音設置圖

這是denon的雙低音設置

這是低音的幾種擺法,1.如圖A所示:兩支超低音喇叭背靠左右側牆二分之一處、向空間中央發聲。這是我的首選。
2.請見圖B:兩支超低音喇叭背靠前後牆二分之一處、向空間中央發聲。此法的低頻響應也相當平坦,但密度感與能量略遜於前者。
3.牆角對向法:請見圖C與圖D。把超低音喇叭擺在角落是最不影響動線的方式,採取此法的低頻能量頗強,只是響應曲線通常不及前述二者平坦,但是至少比圖E好。
4.擺在左右聲道喇叭旁邊:這是兩支超低音喇叭「最傳統」的擺位法,好處是超低音喇叭和原有的兩聲道喇叭發聲至座位的時間差較小,不過低頻響應並不平坦。
以上方法我都有試過,甚至還嘗試過許多種「不對稱」的擺位方式,不過我希望給玩家們的是「最明確、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因此我最終選定的方式是上述的第1 種(此為新視聽編輯的建議也與THX建議的類似)

這是士林曹醫師原本的13.2可以看到兩隻低音在前方(系統好低音會均勻擴散就算環繞這麼多隻低音也在前方)

如果這麼多專業建議您還在堅持前後擺而不是因地制宜我也只能說您高興就好但也不要誤導了新手,就像您說的經驗才是最重要的這點我是比您多的
對了如果不相信專業認證不知您豐富的經驗裝過幾套雙重低音系統??
我們兩位在講什麼。
所以我打這麼多字,大概有只有你會看了........
為了避免流水帳,希望帥哥你針對我講的去解釋,
我也是朝你講的去"解釋"
1.如果你301.2 x 5,+111 esp 壓到七萬元以下,這不單是鄉民的福氣,
我個人擔保各論壇逢人必推找你宙王哥, 不然大家要吃驚什麼?
(前提是該客戶可以接受偏劇院類的調性)
2. 我沒有質疑你的資歷,你有看到類似的字眼嗎?
我先前只不過說,"你最後還不是會依照自己的經驗去作"嗎?
況且您抬出您的資歷......, 那我從初哥入門已經超過二十五年了,那這有代表什麼嗎?,我也可以把家裡的古董貼出來證明我是一位札實的AV玩家阿.
================================================================================
我突然想到一個例子跟大家分享好了,比如賣吃的,他每天要料理那樣多的食材
我相信沒有常人可以跟他料理的食材份量比擬吧,那它數十年如一日的賣,您覺的他煮的東西一定會好吃嘛?"它懂吃嘛",每家賣吃的做久了沒倒都可以稱的上是私房菜名單嗎?
================================================================================
3. AV AMP COLOR GUI 只是個方便CHECK的示意圖,那不然我們喇叭跟重低音也照 面板 OSD 上面SPEAKER DECODE 示意圖的排列方位來擺 你說好不好?
4.關於新視聽的主筆文章,您個人認同專業,我說每個人對專業的標準不太一樣,
這應該是沒有自動修正年代的文章,它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就是,手工的年代雙超低音要越靠近變數越小,
要是都拉這樣開,那已經是天馬行空的擺法只能說個人隨喜,但我不能說你不可以隨喜,只是我不會這樣作。
兩棵重低音的狀況下, B C D 是符合我講的前後兩區塊, 但是SUB沒人對衝,也不能居在正中央軸線上.
A跟B先不講, C與D 會比 E 更融合 ,我一再回文是強調E的擺法力道會集中在LCR上面,如果你喜歡這調調,當然可以這樣擺,但我強調一致性就要採取CD方式,而且標準空間不會有因地制宜的情事發生自然也不會有CD這種斜角的擺法.
5.曹醫生一事,你去GOOGLE 本站 大紅燈籠高高掛 國王的新衣, 我想這非我今日強調之事,我不作回應、不用刻意生枝。
6. 有沒有誤導新手您是多慮了,這鄉民精的跟猴一樣,服務有價都不接受了,爬文比較省啦,鄉民自己會去判斷不是嗎.
最初我一開始點您提起的例子,
我說你講貴的東西表現好這不是想當然爾的道理嗎,東西不能這樣比較不是嗎?
我用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同等級的東西
是您沒有直接回應網友對於十萬元可以買到那些東西做出回應,
網友沒有等到它的答案不是嗎?
同時也開始對我的前後重低音理論開始了您的主張。
所以是不是該就價格帶來講出,您說的驚喜價倒底可不可行,也就是要跟dome5.1 賣出一樣的成交價格
這樣的話,我剩下的錢當然可以再買一顆重低音。不管是要多買dome組合的 sub, 還是 elac組合的 111,兩種組合都很好。
如果不可行,何以以此為契機來和我展開長篇大論。
你說我一直在反駁,我說答辨時本該針對對方所言去反擊,你看那樣多的戰文,有哪一個是戰到最後沒有結果的,
我會說沒有,如果雙方都沒有答非所問的話,真理只會越辯越明。
你與他人皆犯不斷的在開新的話題,而不是精確的回應上一輪討論焦點,
您是不是也可以用肚內所學不假他人來拆解我的回應,而不是讓我處於拆解的狀態再扣上一個帽子。
===============================================================================
我可以再補充你講我dsp矛盾的地方
我使用原始音效6.1搭配我認為完全沒有設計上問題的YPAO就是我一路走來的堅持,對照現下的媒體混音發展並無疑慮,
除非直到ATOM開響第一砲來回應DTS_HD 當初規劃的 ON HEAD 模式 ,不過我想DTS沒機會走這步棋,既與影院切割又何以再有藉口來支配家庭劇院解碼格式,師出無名吧。
我從沒興趣開啟或架設"泛DSP之流"的東西,請問這樣的說明
有沒有"清楚明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