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scott wrote:
聽音樂60%的話,可...(恕刪)
我很認同這個觀念, 也是打算如此配置. 我一直覺得, 很多人都以環繞音響思考模式為主, 甚至說先聽二聲道, 以後要"升級"到環繞x.1等等. 我想這明明是兩個不同的思維, 不能混著講. 所以版主如果著重在音樂的話, 建議可以以二聲道思考.
最近也剛組了一套二聲道系統, 跟兩個裝環繞的朋友一些互動, 有感而發.
第一個是一個少婦, 跑到我家我放了我的音響給他欣賞, 她聽都沒聽, 只問我你的重低音在哪兒? 怎麼沒中置啊! 這就是用環繞的在思考二聲道. 結果我隔天我去他家, 她很得意的說, 他家的環繞花了她20萬. 然後放了蔡琴的演唱會dvd. 殊不知我那一套是她的n倍啊.
第二個例子是我的岳父, 他聽到我的音響後很有感覺. 所以叫我準備一些片子去試他的環繞. 我知道他花了不少錢. 一聽音場好窄不寬闊, 也沒深度, 清晰度也不夠. 他一聽也知道, 不過以為是喇叭擺得不夠開. 就拿他買的鬼太鼓dvd來播放, 我又發現三個問題 :
1. 鬼太鼓幾個經典的演奏方式, 其中有一個是一排小鼓一字排開, 然後輪流打擊, 此時就可以聽到鼓聲的左右定位. 但我怎麼聽都是在中間. 我想如果以一般的錄音方式的話, 中音大部份會由中置出來(我有湊上去聽,中置的鼓聲遠大於左右主喇叭), 所以無法定位. 或許有做處理的錄音應該可以做得到吧!
2. 鼓鎚敲擊鼓面聲音很乾不Q, 我想這跟主喇叭的頻率響應或是擴大機的問題. 不過中低音對擴大機應該不是問題, 所以問題應該出在主喇叭. 當然這跟系統無關, 只要選貴的主喇叭就ok, 不過當預算有限時, 還要挪錢去買中置,重低音,後環繞. 所以必須犧牲主喇叭的等級.
3. 當重低音的太鼓一直連續打擊會有一片超重低音發出來, 如果不仔細聽只會感覺低音很重變成一片. 但仔細聽, 重低音的波峰與鼓鎚聲對不起來. 我猜這有三個可能, 一是主動式超重低音的功率不足, 有拖的現象, 二是喇叭單體反應速度太慢, 三是空間反射導致的拍音. 關於這點也不只是環繞的問題啦!二聲道也會有, 只說我聽到的問題.
但二聲道的就是做不出來從後面來的聲音. 這有點像2D OR 3D的問題. 所以兩個系統各有所長, 也各有喜好的人. 只是覺得版主如果聽音樂60%建議可以二聲道思考. 看電影時就犧牲一下從後面來的聲音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