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給眾多網友看的
(連數碼味都出來了...顆顆)
自己想想
在不知道做了什麼變更,用什麼器材或是設定的時候
你聽的出來是用什麼組合發出的音樂嗎?
你如何確定有改變?
你如何知道這些改變是哪個東西造成的?
你怎麼知道這些改變是改善?
換了零件或許在某些物理性質上確實有改變
但是這些改變跟音質改善必然有關係?
為何我看到的這些文章都是""必然有關""
---
本人也有用電腦當音樂訊源(正確的說是全部用電腦當訊源)
零件搭配沒什麼難的,現在人人會組電腦,不過不提一下好像會被當嘴砲?
第一台:
E35M-1 D
記憶體品牌雖然跟音質一點關係也沒有,不過還是提一下:金士頓DDR3 1333 4G*2 美光顆粒
LITEON S100 64G
ASUS STX
100VA EI型變壓器/鐵殼+灌膠;LT1083穩壓->DC/DC供電(12V部份線性,5V/3.3V交換式)
第二台:
技嘉P965
E8400跑400*9
金士頓DDR2 800 2G*4
ATI 4350(ASUS無風扇)
古老的康舒I-POWER 450W
EZLINK 32G SLC
五顆一般硬蝶
ASUS STX
第一台那個不多說...用第二台很常見的超頻機來說吧
關閉一些沒用的硬體跟軟體,播放音樂時用DPC看...大約都在10us以下(大多是7,偶爾20)
這好像也沒啥了不起的,懂一點電腦組裝調教的都會吧
不過
這個數值不要爆高就好吧,跟音質有啥關係?...什麼時候開始建立起latency低=音質好這個關係了?
有興趣來廳看看吧,看看聽不聽的出來所謂專心整治的音樂專用電腦跟一般工作用電腦的差異
是說
這些雕蟲小技在懂電腦的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
要是MYAV那些理論真的有用,為什麼專業工程師論壇沒人提過?
想像那個畫面~在某國際論壇上提說:用了某某牌的OO零件,音質更好毛邊更少~
現場應該結冰了吧XD
-------------
我看到的現象是
不去探討原理,卻一直在不確定的部份打轉
因為自己付出心力調教器材,所以他必然會發出好聲?
根本是自我感覺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