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RR出的一系列176.4kHz原生檔...蠻值得收藏的...
通常直接買CDP...CDP是無法讀取這些高取樣率的檔案...
能讀取的情況也是CDP必須支援Digital input能當純DA使用且支援高取樣率...
不是說CDP不好...只是對於電腦族群的訴求CDP難以達成...
以DDC而言現下確實有其存在的空間與需求...
且高取樣率的原生檔也確實越來越多...
誠如樓上有網兄指出...許多萬元或達2-3萬的DA在USB接收不強的情況下...
DDC就能為電腦族群提供一個不錯的介面...
再舉個例子...Weiss出的INT202...這也是個DDC的產品...
這個產品算是非常熱門...若說是雞肋...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拿好幾萬來買台雞肋吧!!!
數位流在音響上的運用已成為趨勢...DDC是個過渡性產品...
但以目前而言他確實會存在好一段時間...
kwangching wrote:
RR HRx這是RR...(恕刪)
說是過渡有點太煽情啦XD,購買USB to Spdif DDC最早的需求是為了錄MD,如果還記得這個這項產物的話=..=,
在Net MD上市之前,想要錄製MD就只能靠光纖,那個時候mp3音樂檔已經漸漸地變成了主流,而VCD還很流行! 有些現場unplugged的演唱會vcd,就可以透過usb轉光纖再由MD來錄製,那些年,這樣玩很high....哈哈(苦笑。
十幾年過去了,我的MD隨身聽作古了,MD座機雖然還能唱歌,但也開始會卡彈不退閘了,USB轉光纖/同軸依然還是我心目中的好物,甚至還有非同步的接收模式,
每次跟網友討論數位的話題都覺得有無限的可能性,卻也只會是個死胡同,因為它沒辦法自已發聲,能夠讓人聽見的終究是類比,最後的總結就是一句,好數位流,不玩嗎?
Dolby Digital AC3 V.S. PC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