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的看過就好了
真的要得到答案去專門的音響論壇比較實在
在這回答問題的人
大多只有一台MP3+電腦訊源
還有就是報告資料面大於感性面
感覺與感觸
很多是要資歷與經驗累積
在還沒到達那程度或年齡時
往往是無法體會的
如同你問一位高中生或大學生音響是什麼
他和你講的頭頭是道
你相信的程度有幾分?
就像小時候爸媽在你耳邊碎碎念時你只會覺得很煩
但當你為人父母才能感受當父母的想法
如果樓主只是在乎那些錢
那當然夠用就好
不然當你打開AMP的時候
只會想到線太長被貴了
此時已不再是享受聲音
既然買來是用來娛樂的
那就好好去享受他
用感性去感受聲音
只能說
有經驗的師傅
線是會拉一樣長的
如果還是覺得太長
那就把它剪短
加在前置Bi-AMP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線材雖然利潤很高
但便宜的線能賺你多少
台灣音響亂開價不是一天二天的事了
真的聽不出來
夠用就好
就像有人問XX喇叭怎摸提昇他的音質?
結果回答換喇叭最快一樣沒建設性
換喇叭是走向完全改變
不是提升你原來系統的可塑性
喇叭換了再換又如何?(有錢人可以這樣玩)
先選擇自己喜歡聲音走向的喇叭
再去提升與改變他
會比直接換喇叭感的感受不同
在01炮火很猛烈
以前在“資笙”學音響的時候
他們是ISCAR協會(國際性的汽車音響大賽,事隔多年不知道有沒有拼錯)台灣區的主辦單位
台灣區的評審訓練跟比賽的主辦都是他們在處理
區冠軍積分足夠可以到國外去比賽
號稱是音響界的奧林匹克
開始的時候我是鐵齒的客人
在那邊學到很多東西
裁判訓的部分就有很多是針對這些細節做的訓練
音場音位的辨別都是基本功
比賽有專用的帶子,對照手冊
裡面不同曲目都有不同的定義
那個樂器該在哪裡, 舞台位置圖都要能用耳朵聽的分明
既使是一般的客人來都能夠分辨差別
現在只能跟你說....有分別的
你的問題我把它歸類在器材調教的部分...
只是有沒有對的軟體讓你檢測?
單要靠一般的帶子去弄清楚器材調教正不正確
真的不容易....
因為你不知道她錄製的環境是怎樣...最多只能聽到音色不同
不過在我的知識裡面相對長度是必要的....
線材的阻抗..延遲...或許用自動校正可以補正到某種程度
甚至在頻譜上可能是曲線一致的...但是校正出來的聲音...就是會有某種程度的不自然
這是業界普遍的經驗跟感覺
給你參考看看
海峽兩地跑, 老共愛鎖網
文章沒回應, 不是我落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