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老骨灰拆機分享--SONY CD-101--世界首部量產CD Player!!含耳機試聽

dean liu wrote:
看完之後真是一整個感...(恕刪)

希望能拋磚引玉~能有更多老燒友不嗇分享珍藏囉~

我最近再弄另外一個龐大的工程,如果成功的話會把過程貼上來~

不過應該是在蘋果板上就是了~敬請期待~
看到這篇就懷念起1987年我家購入的第一部雷射唱機
不過當時我家是買PROTON 83R (不知是不是第一部國產機?)

當時的雷射唱片還有用租的,就像租錄影帶一樣

雖然當年普騰的東西品質還算不錯,不過那個LED顯示幕常常壞
換了幾次都一樣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1981年的量產CD,

當時記得要價台幣4,5萬元

可不是家家可以負擔的起的東西.

CDP-101其實非常優秀,

老實說, 後來有很多號稱名機要價幾倍的CD,

恐怕贏不了這台多少,

真是恭喜樓主能夠有這樣的機器繼續使用,

記得雷射頭相當的耐用,

或許還可以為樓主工作20年,

想想我現在還在用的Philips CD-101,

是1982年買的,

前年換過雷射頭模組外,

比起我的Studer A-730,

我覺得還算頗具韻味的CD,

或許我個人比較無法接受像Wadia這種較冷峻清晰的音色走向吧,

為樓主開箱加分.
好機一台!!
小弟也有這機子
現在仍然頭好壯壯
常駐在桌下讓我接著耳機聽

這台和philips LHH-700是我最後進的CDP了
老機的用料札實
光是後面那顆變壓器的重量就很嚇人
連顯示面板用的都是真玻璃而不是壓克力(因為我拆機時被劃了一下...所以非常肯定它用料札實....)

實在不是現在大賣場那種一台999的"輕薄"機種可比擬
就是不知道還可以活多久.....
都是貓? http://www.wretch.cc/blog/tajmahal
lpviva wrote:
想想我現在還在用的Philips CD-101,

是1982年買的,

前年換過雷射頭模組外,

比起我的Studer A-730,

我覺得還算頗具韻味的CD,

或許我個人比較無法接受像Wadia這種較冷峻清晰的音色走向吧,
(恕刪)

呵呵~今天真的是太開心了~知音難逢阿~

飛利浦CD-101~當初跟SONY兩兄弟一起制定CD規範~一起推出同名卻不同種的CDP
兩部都是銘機~為你的CD-101喝彩~
希望能看到它也出現在01發燒板~陪陪我家CD-101,那就世界第一台地二台CDP都一起出現,也都叫CD-101~

其實我對WADIA是又愛又恨...愛它的高解析與清晰~恨它的冷酷無情~每張CD在它面前都被徹底放大檢視...好壞無所遁形
這頁讓聽音樂這件美事在我心中變成對每張CD的審判大會...

這也是我後來把WADIA860換成Studer 732的原因~我那部732還是整機的WIMA電容,拆開整不紅通通的~
跟它的音色一樣,大氣華貴~讓我又覺得聽音樂變成一種享受了....可惜它們都離我遠去了...

同場加映Superlux HA3D專業用耳擴測試~

感謝光華佳偉電子賴兄慷慨贊助~

前言:這機器我相信行家都知道是“參考“Sound Devices HX-3的產品,這兩台我都聽過,我只能說:由內到外可說完全一樣...
音色特色等都惟妙惟肖...連電器規格一樣...
聽完只能說實在是太成功了,像的令我讚歎...而且只要一半左右的價格...CP值破表...我敢說萬元以下沒對手...

原始機照片


今天主角的玉照


各位說是不是跟他爸爸挺像的阿~

電器規格(盒子上沒寫)

* 頻率響應
10Hz~50kHz,+/-1.0dB,任何輸入至輸出,增益控制位於50%處
* 電源增益
(增益,迴路輸出,耳機輸出)平衡式高電平,-3dB, 34dB;耳機輸入,-1dB,35dB
* 輸出削峰失真電平
最小+18 dBu, 600歐姆附載;最小+16 dBu, 300歐姆附載
* 耳機輸出阻抗
200歐姆
* 輸入削峯失真電平
XLR:+24 dBu
* 動態範圍
≧120dB (平衡式高電平輸入)
* 總諧波失真與噪音
最大0.03%(10Hz~22 kHz,+10dBu輸入及輸出電平,負載阻抗300歐姆,10Hz~22kHz,濾波頻寬)
* 輸入
o XLR電子平衡式,22K歐姆輸入阻抗。
o 3.5mm非平衡式,9.1K歐姆阻抗。
o 6.3mm非平衡式,9.1K歐姆阻抗 (注意:每一輸入僅插入一支耳機)
* 迴路輸出
非平衡式,200歐姆輸出阻抗
* 內部運作電壓
±15V, 穩壓
* 電源
內部電源使用2 × AA鹼性電池,可驅動75歐姆耳機12小時;外部使用5~17VDC(接頭外徑5.5mm,內徑2.1mm),內部接觸點為正,外環為負,高於17VDC 的電壓對機器無害,只會將保險絲開路,只需要將電源切掉,即可自動恢復
* 電源LED顯示燈
綠色表示已接電或電池電力正常,紅色表示電池電力不足,紅色LED燈亮代表電池續航力僅餘4小時
* 使用溫度範圍:0~70℃ 華氏32~160度
* 尺寸: 43×94×140mm(高×寬×深)
* 重量: 0.56公斤
* 附件:1m 訊號線,一端 3.5mm 立體,一端是6.3mm立體、橡膠避震墊4個

原始機的規格如下:

Frequency Response:
10 Hz - 50 kHz, -±1.0 dB, any input to any output, gain controls set to 50%

Voltage Gain:
34 dB from balanced line to headphone output, 35 dB from headphone input to headphone output

Output Clipping Level:
+18 dBu minimum with 600 ohm load, +16 dBu minimum with 300 ohm load

Headphone Output Impedance:
200 ohms

Input Clipping Level:
XLR: +24 dBu minimum
1/4-inch and 1/8-inch inputs: +22 dBu minimum

Dynamic Range:
(balanced line inputs): 120 dB minimum

THD + Noise:
0.03% maximum (from 10 Hz to 22 kHz @ +10 dBu input and output level, 300 ohm load, 10 Hz - 22 kHz filter bandwidth)

Inputs:
XLR: electronically balanced, 22k ohm input impedance, 1/4-inch unbalanced: 9.1k ohm impedance
1/8-inch unbalanced: 9.1k ohm impedance.

Internal Voltage Rails:
±15 V, regulated

Power Source:
Internal: 2 AA alkaline batteries, 18 hours life typical with nominal levels. External: 5 - 17 VDC via threaded coaxial connector (5.5 mm outer diameter, 2.1 mm inner diameter), pin positive, sleeve negative.

Power LED:
Green indicates power and good battery. Red indicates power with low batteries. LED turns red when ~ 4 hours of battery life remain.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0 to 70 degrees C
32 to 160 degrees F

Dimensions:
43 mm x 94 mm x 140 mm (h x w x d) (1.7" x 3.7" x 5.5")

Weight:
(unit only): 0.56 kg
1.24 lbs.

看完真的是笑出來,規格一樣,音色也一樣,我懷疑根本是同一家的東西....苦笑....

開箱

裡面付的那個訊號線真是鳥到不行...連鍍金都沒有,真的是隨便買都比它好...(原始機的配線也差不多爛,但至少有鍍金...)
不過對我來說反正沒差,我是絕不會用那個線材的,當然是發燒線伺候...

正面

三組耳機輸出音量調節,完全獨立線路~每組輸出還有過載警示~非常適合做ABC test
這台機器本身可以說沒有底噪,而且增益很高,可以將信號放大到非常高的倍率,很容易聽到錄音時隱藏在安靜處的噪音
還有立體/MONO訊源切換開關~這個業餘玩家應該就沒用了...


輸入端

豐富的輸入端子~看得出來完全的業務用導向機種~只有XLR輸入!!又是一個推坑用機器...
它早晚會害我敗一臺XLR輸出的訊源~我還有一組AudioResearch的XLR李茲線...

這台機器我用2100mA的AA充電電池可以撐4小時!!,而且增益充足~遇到大食客仍然從容不迫,對錄音師來說可以聽到足夠的音量,充分掌握錄音,對吾等神經病來說,就是可以吧702~HD800這類大怪獸帶出門享用的好選擇(雖然我是沒這勇氣啦)。

輸出端

三組6.3耳機輸出,第一組還有並聯一個3.5耳機輸出,所以如果耳機食量不大,第一組輸出可以併兩隻耳機,最多接4支耳機。
這麼多組的輸出是為了專業錄音現場,讓錄音的內容可以分配給好幾個工程人員監聽
注意到旁邊的電池槽嗎?它根原始機一樣是攜帶式的喔!!,一般的普通的攜帶型耳擴輸出都蠻鳥的,遇到專業監聽耳機這類的大食客,如果想要大音壓聆聽細節的聲音,就整組投降,而且幾下就沒電。
它的內部電源使用2個3號電池,旁邊還有一個電源接頭,原始機可以吃外接5~17VDC直流電,它也可以!!
盒子裡面沒有附電源供應器,那我就隨便找一個NB用的電源供應器,看一下相位~恩~可以~電壓17V~可以~接上去機器馬上正常工作~電壓適應幅度寬廣,這樣外面隨便找變壓器幾乎都能用~

背面


接上CD-101與AKG601


AURAL SYMPHONICS AS-ONE+~我僅剩的幾條好線之一~光這組獻就比這台耳擴還貴了...
這樣就知道這台耳擴的超值了...


接上XLR轉接RCA端子


殘酷的測試軟體大軍...


上機測試...

鬼太鼓座富嶽百景先上~整個推力就是超爆棚的啦~
好多好多的細節,第七首的三弦獨奏...那個滄桑感,令人雞皮顆瘩掉滿地...

麥田之歌再上,乾淨清甜的歌聲,透過601流瀉出來...充滿了對天主的讚美,令人不住的動容...


今天晚了~我明天會座更完整的試聽與多接幾組變態大食客上去燒他個痛快,在補一篇完整版到行動影音區去~

合照~







to rolf_racing 大大:

有沒有江州大鼓?我自己覺得,江州大鼓比鬼太鼓好聽很多唷,我非常愛江州大鼓!
大大您這篇文章真是幫了我不少忙, 小弟也是從Hi-End轉行入耳機, 正作功課想入手媲美Sound Devices HX-3的HA3D, 因為您的推薦讓我有信心敗下去了

還有您說的"現在連買XXX都要考慮老半天"實在心有戚戚焉, 把Mcintosh, CEC, Accuphase, ATC, CHORD, T+A, Magnum Dynalab... 嫁出去以後, 現在怎的連不到6K的耳擴都要思考這麼久? 莫非這是人生必經之路

Archangelwu wrote:
to rolf_ra...(恕刪)

有機會來去找一張試試~不過鬼太鼓有很多作品~看您是聽哪一張囉~
我個人最鍾愛富嶽百景~

halakoala wrote:
大大您這篇文章真是幫...(恕刪)

是阿~奢侈品的是讓男人成為“成熟的男人“的必經之路阿~

那麼HA3D你喜歡嗎~
Archangelwu wrote:
有沒有江州大鼓?我自己覺得,江州大鼓比鬼太鼓好聽很多唷,我非常愛江州大鼓!...(恕刪)

絳州大鼓對準了國內音響迷的味口,個人覺得刺激熱鬧有餘但少了點餘韻~ 而且如果用耳機來聽不會是一個舒適的聆聽經驗

個人覺得測耳機的話,喇叭花的鬼太鼓會是很好的選擇,這是一張非常難的測試片,需要極安靜的空間和心情



如果喜歡打擊樂的話這張也值得一試(Dorian DOR-90215):


rolf_racing wrote:

希望能拋磚引玉~能...(恕刪)

看到rolf_racing大的這篇也勾起小弟的許許多多回憶,但我也遠離這個嗜好很久很久了... 最近也想把家裡的VPI TNT Mk-III+SME 309好好整理一下,不然太對不起架上的軟體了~
---Grusfaux yui Chu, 2007--- *嗯... 小弟既不姓俞也不姓朱,而世上也沒有鶴頸蛙這種生物
俞氏鶴頸蛙 wrote:
Archangelwu wrote:

看到rolf_racing大的這篇也勾起小弟的許許多多回憶,但我也遠離這個嗜好很久很久了... 最近也想把家裡的VPI TNT Mk-III+SME 309好好整理一下,不然太對不起架上的軟體了~


VPI TNT mk.3 + SME 309, 嗯, 好好搞這組合可能仍然在現在類比的文藝復興中, 仍領風騷. 很難得能在01這裡看到類比的討論...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