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an wrote:
可否分享店家對9.0~9.1~9.2之間差異的分析?...(恕刪)
主要是在各客觀條件相同情況下
較大尺吋的單體,可呈現的音域較廣,音量拉大後,細節的量也比較多
作為主喇叭,音質要求高一點較適宜
故最後選了9.2......
pcian wrote:
擴大機與喇叭端子都是三用的啦:可接香蕉插、Y插跟裸線,
大哥先將端子的螺帽轉鬆,會露出一個中空小洞,把裸線穿過,再將螺帽轉緊即可。
喇叭上面的端子是高音單體用的,下面是低音單體用的,
可以用2個擴大機分別推高、低音單體 (bi-amp)
或是1個擴大機接2組線,分別接高、低音單體 (bi-wire)
不玩 bi-xxx 的話,說明書指定接下面那組,
是因為這樣可以讓書架叭的低音更有量感
而中間用來連結高低音端子的那個金色簧片叫做「跳片」
作用就是不玩 bi-xxx 時,用來連結高低音端子的,
否則只接下面,高音不會出聲
也有人嫌跳片太 LOW,用「跳線」取代跳片
特別要注意的是,玩 bi-xxx 的話,跳片或跳線一定要拿掉,
否則會短路,嚴重的話,不是喇叭就是擴大機燒掉
任一擴大機都可以 bi-wire,所以 A-35 也可以,
其實 bi-wire 意義不如 bi-amp,因為同一台擴大機推力不變,走2條路只是分散實力,
用2台擴大機玩 bi-amp 推力才會增加,不可不釐清。
嫌廠商附的跳片太 LOW,一定要玩線材的話 (其實線材影響不大),
用跳線比 bi-wire 經濟,跳線才15cm x2,bi-wire 至少150cm x2,
小朋友差10倍
...(恕刪)
pcian wrote:
恭喜大哥進入「正式的」音響殿堂
「正式的」音響器材都是不附線材滴
不需太高檔 但是買一對「正式的」訊號線與喇叭線
效果就讓耳朵告訴你吧
線材可以去網路上買 台中也有好店家
以你的器材 線材買平價即可 比例約為器材1/10預算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