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

【雅瑟大樓】雅瑟USHER喇叭的使用心得

客廳換了一對8吋落地叭。
然後把聽了近10年的usher BE-718 安裝在小小的書房。
這裡也是我DIY 管機的工作間,本來有點排斥放be718 這麼大的喇叭,所以一直用德川早期版的相思試作版本三吋小全音域叭加耳機試音樂。
剛好最近想造一台 KT88/66/EL34/6L6 用的3.5K OPT單端平台,也不想再用耳機,所以就把be718 搬進工作間,重新挪出一點空間,擺放之後,發現空間還夠用,BE718 也沒想像中那麼佔位子。
擺好之後開始試聽:
Mac mini 光纎接 audiolab MAC, 後接一台 diy 3W 的6ag7 單端。
怪怪~
沒想到BE718 在小空間聽起來也是很好聽。
因為近耳的関係,高頻很細,很耐聽。低頻也不需要大聲就有了。
早知如此,就應該早一點把be718 拉進書房了。
我一直都用小管機推 be718, 説推得好也不會有人相信。
我客聽還擺著一台 1.3w 的 12b4a 小單端,已經用1.3W 的小管機聽be718 二三年了,300B 放著休息。
BE718 小出力時,三頻已經平衡出聲了,這是我覺得好推的原因。小出力時高頻出來早一點,低音要稍加一點力,我長時間聆聽的音樂,都是偏向舒緩型,所以小出力時,三頻的出聲我剛好聽的習慣。
比起 德川相思,BE718 算好推了。德川相思,剛買回來時,要把音場推開,要用6v6 4w等級的單端才推得好,現在用久了軟一點,2-3 瓦管機也推得還可以。

小管機推be718, 近場聆聽帶給我一點驚喜。
MiPiace wrote:
客廳換了一對8吋落...(恕刪)

補一張照片
買了一張松木小板凳當音響架,桌子弄乾淨了。
換成1.3w 的12B4 三極管小單端,
12B4 比上一樓照片中6AG7 推得好聽。雖然功率小,但燈絲功率接近,三極管通常比較耐聽,感覺頻響較均衡,泛音比較豐富一點,低頻泛音會感覺低頻沈一點。


MiPiace wrote:
補一張照片買了一張...(恕刪)


Usher Be718真的很美麗,是Mini-X的前身

聽大大形容,似乎很舒服呢!
R式分享 wrote:
Usher Be718...(恕刪)

BE718的木頭材質跟烤漆的確很好,用了快10年來,除了固定品牌標籤 的小螺絲有點生銹外,其他部分看起來像新的。
上面照片中,be718上面放兩個小喇八,前面比較白的是德川最早期 相思 喇叭。
後面那一對是組合音響拆下來沒價值的喇叭。

那個沒價值的喇叭還是有在用的。
剛完成的DIY 擴大機或友人拿來修理的擴大機,不能直接拿 3萬多元的喇叭去接,要用爛喇叭先測試。
設計不良或故障的擴大機有時會燒毀喇叭。所以才特別小心先用沒價值的喇叭先試試。

MiPiace wrote:
比起 德川相思,BE718 算好推了。德川相思,剛買回來時,要把音場推開,要用6v6 4w等級的單端才推得好,現在用久了軟一點,2-3 瓦管機也推得還可以。


高傳真有測試過相思
實際靈敏度80dB,很吃功率,4W在一公尺距離應該是86dB(管機滿功率時的失真?)
還好是阻抗沒有低於8歐姆
小聲聽+距離近,應該是還好

另外比較重要的點是低頻段失真問題
詳情請自己看高傳真的測試
雜誌社說的很保守,看測試圖,550~600以上失真比較好一些,以下失真就飆高
至於500Hz以下重不重要,就看人了
個人是覺得很重要啦


還有,個人還是覺得靈敏度低的喇叭就是需要功率大一點的擴,要應付各種狀況,保險一點就50W以上
除非限制自己只能小聲聽,那就另當別論
(不討論大聲卻嚴重失真)
Fabio_Lin wrote:
高傳真有測試過相思...(恕刪)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是簡簡單單什麼喇叭需要多少功率推才推得好這麼單純。

先說個故事,我w3-1878 (相思喇叭) 是很久以前,當時德川還在台北火車站對面那個電子商場。我去買訊號線,順便試聽他們的全音域喇叭,聽了之後,覺得w3-1878 中頻聽起來比較順,我需要另一對喇叭試管機,因此就坐下來聽久一點,那個店員,搬了他們最常用,品質也不錯的teac 擴大機給我試聽,我挑了一些比較熟的音樂去聽,其實怎麼聽,高頻都不對,剛好地上有一台看起來不錯的 2a3 單端,我要求店員用 2a3 試聽,整個感覺才平衡了,低頻比較實一點,雖然也不是很好,高頻包圍感也出來了,聽了一個多小時,跟店員談價錢,剛好這個試作版,老板也想出清,價格還不錯,我覺得不買以後大概也難用這個價格買到,所以我就把這個音箱搬回家了。
Teac 那個擴大機,至少有 60W。 2A3 單端,也才3.5W, 但事實上,就是 2A3推得好。當時如果地上沒有2A3 可以用,我不可能買這對喇叭。

搬回家後,我用 300B 試,效果也不錯。但EL84, 6V6 試,就開始勉強了,最後試了手上的單端,推得好的,只有 kT88, KT66, EL34, 300B。4W 以下都不太好。

這個問題,有空再講,問題真的很龐大,我講的別人也不一定會接受,但事實上推不推的好,不能只看功率,要看前後級搭配是否完美,還有擴大機的架構,還有環境,人的聆聽習慣等一些因素都要考量,跟功率大小關係很小。
那為什麼功率大的擴大機聽起來會比較好,那是因為高品質的大功率擴大機,在電源整流,零件的功率規格,到電晶体的架構,電壓,電流等規格,都比小功率來得好,才會造成大家明明都是出力一瓦,為什麼大功率擴大機表現會比較好的原因。

管機架構跟晶体機特性差很多,1W管機用功率1W輸出時,推力多大,也沒有人會算,跟 50W 晶体機輸出1W比,誰推得好? 大家一定要覺得是晶体機,我的答案是不一定,晶体機要看他的架構,1w 的管機,也一樣要看用的管子。還要看是那種特性的喇叭,還有使用場合,個人喜好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現在公寓式住宅,喇叭能不能常時間發出85DB的音壓,都是問題,依照環保署的資料,人在 85db的環境下,長時間耳朵就會受損。85db 的喇叭,用1w 的推力,1m 距離,音壓就是 85db. 也就是不管你是多大台的擴大機,最後慣用的功率輸出大家頂多都是 1W. 我的管機輸出應該更小,我長時間聆聽,有沒有超過 80db 都是問號,可惜我沒有量 DB的儀器,不然我就可以更清楚我自已比較適合的音量大小,也同時可以估別人適合的音量。

MiPiace wrote: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恕刪)


其實問題很簡單
功率多少就是多少
靈敏度多少就是多少
還有,重點其實是在失真
看你能不能接受實測值是這樣
對我來說是完全沒辦法,不過這就看人了
Fabio_Lin wrote:
其實問題很簡單功率...(恕刪)


你用 200W 的ab擴,晚上你還是一樣乖乖地衰減到1W, 要動態沒動態,要高頻沒高頻,聽不到歌手的氣息聲。
我用2w 的管機,也是 1W出力,動態本來就不足,但也沒輸你 200W的,因為你200W一樣動態在1W 出不來,但我中頻凝聚,就感覺歌手在螢幕前輕唱,而且我還聽得到 歌手的呼吸聲,吞口水聲。
這樣誰好聽?
問題沒那麼單純。
音響不是看規格,要看很多因素。個人的聆聽習慣會佔很重要因素。
聽音樂,有人是聽爽的,尤其是有客人來的時后,大動態放下去,聽個半小時,大家鼓掌叫好就結束了。
有人音樂是亢奮用的。
但有人是讓心情沉澱下來用的,
兩種需求完全不同。

今天調了一天的管機,把 4W 的 五極管6p14 改成 1.9w的三極管形式,聽起來就 三極管好聽,你怎麼說?
我為何要這樣改,因為剛好在動工重量級的 el34 單端(用料用得太重了, 翻起來真累),還在考慮到底要先調成 4-5W三極管,還是7-8w五極管形態,現在還沒完全決定。但想一想,應該以自已的聽感為主,也許就先試小功率三極管形式。



MiPiace wrote:
現在公寓式住宅,喇叭能不能常時間發出85DB的音壓,都是問題,依照環保署的資料,人在 85db的環境下,長時間耳朵就會受損。85db 的喇叭,用1w 的推力,1m 距離,音壓就是 85db. 也就是不管你是多大台的擴大機,最後慣用的功率輸出大家頂多都是 1W. 我的管機輸出應該更小,我長時間聆聽,有沒有超過 80db 都是問號,可惜我沒有量 DB的儀器,不然我就可以更清楚我自已比較適合的音量大小,也同時可以估別人適合的音量。...(恕刪)



這一段少估算了一個數值(我自己也想了一會,真是生疏了,有些時日沒有認真接觸音響。自
所以很顯然,那些推出大功率AMP的廠商實在太想要賺錢

事實上真的誤會一場啊


MiPiace wrote:
你用 200W 的ab...(恕刪)


搞不懂為什麼你會衍伸那麼多
單純就是
相思實測靈敏度很低,大概是可以查到裡面最低的
我也正在聽一對80dB的(ATC應該是不會亂報規格?)

1W就是沒辦法發出太大音壓
4W給這種靈敏度的,1米的音壓到86dB差不多就極限
你限制要晚上聽我完全沒意見

我自己晚上聽很小聲,但我要求很高,不會比你低
可以大聲的時候,我要他大聲不會軟腳或是聲音明顯扭曲失真
你怎麼知道我用幾瓦的擴?
我什麼都沒說啊

你說:""我中頻凝聚,就感覺歌手在螢幕前輕唱,而且我還聽得到 歌手的呼吸聲,吞口水聲。""
這很難嗎?
錄音有錄到的話,輕而易舉啊,這對我來說只是基本要求

別急著把我貼標籤,貼上規格派再來打擊說不懂欣賞
你可能搞錯了,不是只有你懂欣賞

我不只要求音壓大時表現要好,夜深人靜的時候還要非常細膩到我可以接受的水準
對了,我房間貼了好多吸音泡棉(很像個人錄音室那種),晚上非常安靜

問題還是
喇叭的非線性失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非線性失真代表的意義你也知道
不要貼標籤了
  • 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