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alx wrote:
橡皮嚓 實在太逗趣 ...(恕刪)
便宜的柚木板,在特力屋買的
柚木層板
柚木不算非常好的墊材原因是密度不夠,會買這塊只是桌子材質是塑合板更差

用書的重量把該柚木板壓緊於桌面防止產生互向碰撞聲,而這片柚木板雖便宜品質也沒有說太差,聲音方面我認為是還蠻好聽的,低頻有種木頭的共鳴聲,偏暖耐聽,在換上走厚聲的電源線可以明顯感受到
音響用的密度最好都高一點,甚至入水會沉(EX:黑檀木),如果真得要專業的那種事實上也有廠商在出如KRIPTON AB500M 桃花木複合木墊材效果見仁見智


去找做家具的木工鋸一塊木材打磨拋光就可以了,也沒說非得要買哪些品牌的,很多時後CP值並不高
墊材方面沒想多花什麼錢解決,就不要買太差的就好又能防止桌面狂震就ok了
橡皮擦真的不是什麼調音玩意XD某次角錐放好了結果手不小心碰到就倒了,也只好加兩塊去以防萬一,最怕是地震那種回家滿目瘡痍
Incline底座是長方型的擺放角錐後很容易受到左右方推力傾倒,橡皮擦或是任何可以支撐得物體把它懸空不碰觸到喇叭以免會吃掉細節
ccyeh1 wrote:
請問Toraimizu...(恕刪)
取自網路上的討論:
角錐的尖端全部朝上時,低頻及中低頻的量感較多。
角錐的尖端全部朝下時,高頻及中高頻的延伸較細長深遠。
在音響器材最重的位置下,其左右二端放置二個角錐‧而相對延伸出去的第三點,就是第三個角錐的放置位置。
喇叭的擺設方法:前方二錐尖端朝上,後方一錐尖端朝下‧若採用大三角形擺法會比小三角形的擺法,音場來得大。(大部份的喇叭重量集中在前‧)
喇叭底下擺設角錐後,音場變大,舞臺輪廓明顯浮現‧聆聽位置必須後移,或是原來的聆聽位置不改變時‧就必須將喇叭的方位,略內傾‧形成一個內八的方向‧這樣就可確保聆聽的位置是一個標準的聚焦點。
音響器材的擺設方法:前方一錐尖端朝上,後方二錐尖端朝下‧若採用長三角形擺法會比矮三角形的擺法,音場來得深遠。(大部份音響器材重量以後面重‧)
音響器材底下擺設角錐後,舞臺前的人聲位置明顯浮現,在不同樂器與樂器的位置裡‧無論是分離度,層次感,定位與景深等‧
-------------------------------------------
我喇叭也會內八,根據平常坐的位置去調整到結相中心,我會擺前二朝上後一朝下是因為低音量太多,但全部朝上低音就有點少了反正就多試多聽找到喜歡的聲音,另外也是看搭配,如果本身搭配出來的聲音偏重低音不喜歡,倒是可以試試看把角錐尖端朝上,或是反之
主要是聽了一陣子覺得Incline低音長時間會轟腦,想減少低音量,也有在換電源線去看哪條比較配Incline
PS:發現電源線真的蠻有趣的可以玩玩看,有的聲音凝聚、有的音場開闊樂器分離度高
如果是近距離鈴聽可以搭一條音場開的線,包圍感會好,且樂器位置不會那麼前面
距離稍遠,可以配偏凝聚、厚聲的線,聲音比較能打得遠(結相位置較遠)
然而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什麼電源線可以有這麼神奇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