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桌上型主動式喇叭-Definitive Technology Incline-開箱分享

banalx wrote:
橡皮嚓 實在太逗趣 ...(恕刪)


便宜的柚木板,在特力屋買的
柚木層板
柚木不算非常好的墊材原因是密度不夠,會買這塊只是桌子材質是塑合板更差
用書的重量把該柚木板壓緊於桌面防止產生互向碰撞聲,而這片柚木板雖便宜品質也沒有說太差,聲音方面我認為是還蠻好聽的,低頻有種木頭的共鳴聲,偏暖耐聽,在換上走厚聲的電源線可以明顯感受到

音響用的密度最好都高一點,甚至入水會沉(EX:黑檀木),如果真得要專業的那種事實上也有廠商在出如KRIPTON AB500M 桃花木複合木墊材效果見仁見智,不過Incline屬於小系統,不建議花大錢去買(不要被推坑啊),那種通常都是給落地音響用的負重可以達百公斤
去找做家具的木工鋸一塊木材打磨拋光就可以了,也沒說非得要買哪些品牌的,很多時後CP值並不高

墊材方面沒想多花什麼錢解決,就不要買太差的就好又能防止桌面狂震就ok了
橡皮擦真的不是什麼調音玩意XD某次角錐放好了結果手不小心碰到就倒了,也只好加兩塊去以防萬一,最怕是地震那種回家滿目瘡痍
Incline底座是長方型的擺放角錐後很容易受到左右方推力傾倒,橡皮擦或是任何可以支撐得物體把它懸空不碰觸到喇叭以免會吃掉細節


ccyeh1 wrote:
請問Toraimizu...(恕刪)


取自網路上的討論:
角錐的尖端全部朝上時,低頻及中低頻的量感較多。
角錐的尖端全部朝下時,高頻及中高頻的延伸較細長深遠。
在音響器材最重的位置下,其左右二端放置二個角錐‧而相對延伸出去的第三點,就是第三個角錐的放置位置。
喇叭的擺設方法:前方二錐尖端朝上,後方一錐尖端朝下‧若採用大三角形擺法會比小三角形的擺法,音場來得大。(大部份的喇叭重量集中在前‧)
喇叭底下擺設角錐後,音場變大,舞臺輪廓明顯浮現‧聆聽位置必須後移,或是原來的聆聽位置不改變時‧就必須將喇叭的方位,略內傾‧形成一個內八的方向‧這樣就可確保聆聽的位置是一個標準的聚焦點。
音響器材的擺設方法:前方一錐尖端朝上,後方二錐尖端朝下‧若採用長三角形擺法會比矮三角形的擺法,音場來得深遠。(大部份音響器材重量以後面重‧)
音響器材底下擺設角錐後,舞臺前的人聲位置明顯浮現,在不同樂器與樂器的位置裡‧無論是分離度,層次感,定位與景深等‧
-------------------------------------------
我喇叭也會內八,根據平常坐的位置去調整到結相中心,我會擺前二朝上後一朝下是因為低音量太多,但全部朝上低音就有點少了反正就多試多聽找到喜歡的聲音,另外也是看搭配,如果本身搭配出來的聲音偏重低音不喜歡,倒是可以試試看把角錐尖端朝上,或是反之
主要是聽了一陣子覺得Incline低音長時間會轟腦,想減少低音量,也有在換電源線去看哪條比較配Incline
PS:發現電源線真的蠻有趣的可以玩玩看,有的聲音凝聚、有的音場開闊樂器分離度高
如果是近距離鈴聽可以搭一條音場開的線,包圍感會好,且樂器位置不會那麼前面
距離稍遠,可以配偏凝聚、厚聲的線,聲音比較能打得遠(結相位置較遠)
然而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什麼電源線可以有這麼神奇的效果


toraimizu wrote:
便宜的柚木板,在特...(恕刪)


我喜歡比較明亮的走向 墊材放了石材
低頻變比較乾淨

Incline的低頻確會哄哄的
所以我擺位是跟螢幕同一條直線 讓單體指向度沒這個高
但是Incline 定位還是頗聚焦
換上usb線 也是能改變聲音質量
換電源線 聽感類型頗廣泛 很挫換了是不喜歡的
但旁邊還有一組 書架系統 就想說可以聽就好..不然真是錢坑
Incline算是隨便放都好聽的了



ricki828 wrote:
話說小弟訂的Definitive...(恕刪)

請問8字電源水火線該如何分辨?
可以發一下您的配置圖嗎?
感謝您^^

toraimizu wrote:
便宜的柚木板,在特...(恕刪)


感謝您,受教了!
YCC
前陣也想從amazon搞一對找親戚寄回來
只是後來作罷
因為越看越高階........
只好改天有空再弄一對玩玩
國內價格太貴了
前陣記得才199 USD?

p.s. :
很多頁前看到某版友要比對10萬元系統......
10萬元可以組到哪樣的產品....
光同多媒體性質的一對what's hifi五星的dynaudio的xeo3也才一半多一點.....
所以..........
continuum wrote:
前陣也想從amazon...(恕刪)


喇叭不能只看本身的價錢,敗回家沒有好的電源、訊源都是枉然
最近才在幫朋友看他們家的環繞音響光被動喇叭就6-7萬,綜擴也要3萬多,但出來的聲音超暖超糊高音不亮、低音打不出來、音場薄弱深度不夠,反而Incline的聲音都比他那對好聽太多了,怎麼會這樣呢?不是越貴的喇叭聲音越好嗎?
對喇叭本體來說是對的,撇開某些廠商的產品因技術含量提升價格,預算高的喇叭單體音箱體質都會更好,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要處理
所以音響才是玩系統而非只是看本體,朋友的喇叭電源全都用小黑線,市售一兩百延長線,喇叭線還是超陽春的一米大概僅20元的那種,用的線材都是普通大賣場賣的,當然不好聽
帶過去的Incline用自己的DAC播放Hi-res音檔,furutech排插外加夠粗的超導電源線,採用Oyaide P-037鍍銠公母插,類比、數位線都是鍍銀材質,只要搭配得宜就能發出很棒的聲音,相形之下朋友的喇叭完全比不上
後來幫忙處理電源換掉電源線才提升了不少,主要是朋友那對落地是父母購的,外行人比較不懂線材方面

如果靠處理電源跟好的前端去比什麼都沒改的出廠10萬元喇叭使用小黑線,搞不好還真的能比下去
可是會玩喇叭的人,通常也會去玩線材,10萬元的喇叭用上不錯的線材,搞一搞電源就是翻倍的提升,並不是線材讓喇叭等級提升而是這喇叭在這樣的處理之下才能發揮到99%。當然能夠讓Incline連車尾燈都摸不到,且Incline本身單體就不大,坪數有限就是了,不能把多媒體喇叭用大的被動書架甚至落地式去看待,立足點完全不同
如果論聽感的話,Incline當一個人的電腦喇叭可以營造出很讚的聲音,可是一群人的時候擺在大的場合就不行了,即便音量可以很大聲卻無法做出書架式寬闊的音場、立體的深度,那是體質上的差異
dynaudio xeo3
kef A300X
等都屬於正常體積的書架式喇叭,Incline其實很小,會選擇它是因為用在電腦桌上面不占空間,擺位好處理
倘若是上面那兩款喇叭,首先還得去物色喇叭架呢,且如果距離喇叭只有2米內會很大聲,結像位置錯誤,勢必得拉出距離、空間要更大才能有好聲,甚至要準備擴散板,如果直接擺在電腦桌上一定會很慘...


toraimizu wrote:
喇叭不能只看本身的...(恕刪)


非常認同t大所言好聲是必須從各環節著手,魔鬼就在細節中
要一一實驗才能有所改善的,尤其電源線,usb線差異不小,這點之前有發表過心得就不重述....

toraimizu wrote:
喇叭不能只看本身的價...(恕刪)



個人以前玩線材玩了一陣
現在回頭也是一半在玩........
從發燒線現在一部分用回錄音室線
看完您寫的覺得.......
別被自己發燒迷思而走入外道了

"帶過去的Incline用自己的DAC播放Hi-res音檔,furutech排插外加夠粗的超導電源線,採用Oyaide P-037鍍銠公母插,類比、數位線都是鍍銀材質,只要搭配得宜就能發出很棒的聲音,相形之下朋友的喇叭完全比不上"
有沒想過你這些附加的東西多少錢? 您比較的時候用甚麼方式比較?
外加全部鍍銀線? 我已經可以想像您大概喜歡的聲音了
(因為好的鍍銀線真的很難找.....如果您玩過其他材質或製程的線材的話)

光電源線材的差距基本上也不會是翻倍...........
而且真正搞電源...幫他找比較乾淨的源頭也許比較.......

下面關於喇叭您也不用猜了
不燃這樣說一堆體積不怎小的monitor 照您說的豈不都不能做近場監聽?

雜七雜八說多了
如果看得不順心
那實在很抱歉
但是音響這東西....
多看看別人的看法其實也不錯的......
不管是不是對或是錯
continuum wrote:
個人以前玩線材玩了一...(恕刪)


也沒有說怎樣的搭配才是正確,單純把實際經驗作分享,每個人的過程都不一樣,我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只是單純想表達好的喇叭需要不差的線材,這在有碰過喇叭的人都共同能體會的事,不然線材廠大概都可以收收走人了
聲音本來就是能調出喜好就是好聲音,每個人都有各自喜好,且聆聽的音樂也不一樣,我不以偏概全
只是就朋友跟我的共識得到的推斷相同,與其說是聽音樂倒不如在測設備跟抓問題,我也願意多聽意見

事實上受教的反而是我,排插、電源線都是另一位朋友借來的,畢竟對方也是玩了十幾年的音響,談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不管如何最終要能理解都是得親自去測試,貴也都不見得好,也是有不少莫名其妙的黑科技標榜技術僅此一家,實際上買來用完全沒對症下藥的。幫人找出問題就是如果對方在自己實測過後表示認同,那就是初步找對方向,銀、銠聲不算我喜歡的聲音,但是剛好符合對方的需求,那我就跟他說從這邊下手比較不會沒頭緒,且我一直覺得花上比Incline貴好幾倍的周邊本身就不值得,但確實有差只是不符合投資報酬率,反正借來不用錢,實驗精神比較重要。

高品質鍍銀線確實很貴又難找,但不在測試的重點,能借到就該偷笑了,稱不上什麼好野人
線材的學問很深材質、線徑、結構、純度、編織方式、整體長度都會影響,但那不該是這邊要討論的,還是把討論回到Incline
電源很難搞是真的,小弟我是認為只能改善一定程度,沒有所謂的最純淨的電源,也不是人人都能牽專線,更純的源頭當然是直接換掉壁插比中間加個排插都有用。

有一點小弟我是很疑惑的,喇叭都有結像距離,要看怎麼設計,監聽喇叭我不熟不過前陣子音響展是問了些老先生們各種喇叭該如何擺位,,也不是所有體積不小的喇叭都能夠近場聆聽,如果我的經驗有誤還煩請指教
沒有要戰的意思,請消氣喔
基本上這對喇叭不用特別去換線,聲音就很不錯了
(雖然小弟還是腦弱換了一條supra XD)
聲音什麼的很棒,但是有兩點比較不習慣:
1.無法線性調整音量
當初在試聽的時候沒考慮到這點
基本上使用內建DAC解碼
所以不去用windows內建調整音量,聲音會比較好
但就變成往上按一格太大聲,往下又太小聲
而且按鍵在旁邊很不直覺,至少附個遙控器吧!

2.音源無法切換
像我同時USB接電腦=>光纖接PS4
預設的優先順序應該是USB>光纖>Line-In 3.5mm
也就是你要切換是OK的,只能拔線處理!!!!!!
插拔久了很不方便,感覺也很傷線材及喇叭
目前暫時是如果要玩PS4,電腦就先休眠
這點如果要同時接多個音源的人就要考慮了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