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有誰能解釋,為什麼DAC接到電腦的那條線線材能改變音質?

vicence wrote:
比人耳精準的儀器量測100...(恕刪)


你自己都說"比人耳精準"了

不就證明儀器和人耳不一樣嗎?

你愛看數據買音響是你家的事

我也只能笑笑
DumplingC wrote:
你自己都說"比人耳精...(恕刪)


當然不一樣
有些人的耳朵容易被腦補影響...
選我正解

USB DAC的時鐘(時脈產生器)在DAC上,HDMI的時鐘在顯卡上,電腦主機板光纖輸出時鐘在主機板音效卡上,DDC的時鐘在外接DDC上,網路訊號都在時鐘之前,根本沒有時脈訊號

數位訊號有兩種,檔案資料與時脈訊號

檔案資料有糾錯,不含時脈訊號就不會有抖動誤差
時脈訊號沒有糾錯,抖動誤差會引響聲音

不同的時鐘訊號,不同精度聲音不同,時鐘產生時脈訊號在DAC內將時脈訊號檔案資料合併成為聲音訊號
從這個觀點就能知道那段訊號之後數位線材能引響聲音
cdx wrote:
從這個觀點就能知道那段訊號之後數位線材能引響聲音


別鬧了~~先不論你前面說的,光是你要把前面的論述引導到線材就是邏輯亂跳

你這樣顯示你對電學絲毫都不懂
cdx
cdx

我哪時候說好的線材可以修正訊號了?

2021-12-06 11:46
1000K

哈哈~~反正你得言論不值得計較的,你想怎樣狡辯都好吧

2021-12-06 13:35
圖解
(取自網路)


(基本的,別自創)
ace ventura

這張圖只是說明USB和S/PDIF的不同, 並沒有解釋某些人堅持的不同USB 線材會改變音質的說法?!

2021-12-06 14:00
cdx
cdx

心理學的問題吧~AB測試自己換線好看的就比較好聽~畢竟自己手摸到眼睛看到

2021-12-06 15:55
看了都覺得好笑!!

現在偏小型的音樂製作領域,也早已是「外接錄音介面」的天下了
它們多數跑的確實就是USB介面
處理的聲音訊號,少則數十軌,多則上百軌
時間軸還搞不定的話,那不成了天下奇聞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ju5888

嘻嘻😜沒人要玩音響了不就說明一切;早就被職業騙子般的賤貨商人欺負到提早出局

2021-12-07 12:46
耕太郎

快了!! 這行業,就是靠話術和誇大去做生意,遲早會被淘汰,期待那天的到來,花大錢關在房間裡,倒不如存起來.等能出國的時候,增廣見聞

2021-12-07 17:31
luxor_w wrote:
圖解(取自網路)(恕刪)

這麼簡單的圖示可就是有些人不肯面對
異步USB只接收DATA, 不用主機的CLOCK
用100元或10000元的線來傳輸的DATA都是正確的又怎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年底到了可票選十大發燒廢品
發燒USB線大概可排第五
audience1421

發燒網路交換集線器應該可以拿到數位類第一名。總冠軍一定要給非數位類,這類的發燒廢品奇葩實在太多了。

2021-12-07 11:45
耕太郎

發燒音響=智商稅代表[笑到噴淚]

2021-12-07 11:51
看了215樓的說法;難怪那樣子的認知通常在新世代會被認為是傻帽

因為人類身體器官大致上已經停止演化

然而各種「(精密)儀器」
卻隨著科學活動的向前開拓,而還是在持續【進化】著!!
這樣的道理很難理解嗎?
請搜尋:2024年 音響規格
ace ventura

真正做音響的都是用這些科學儀器去測試 驗證, 來幫他們做出合乎設計規範的喇叭, 擴大器, 樂器... 結果在"線材派"的眼中, 人耳才是王道?! 其他都是P? [笑到噴淚]

2021-12-17 19:00
ju5888 wrote:
看了215樓的說法;(恕刪)


真的很可憐

整天PO一些無聊又沒意義的東西沒人理你

既然你都點名了,我特地來理你一下


先不討論是不是在朝著你所謂的進化發展

在我看來就是在持續退化,就像這邊已經變聲霸版了

原來你的觀念裡面接收資訊量多就一定好?

你知道有些人討厭香菜,因為香菜含有醛類化學物質,體質對這種物質敏感的人會覺得有肥皂味

有些人則覺得是無稽之談

這是遺傳體質問題,不是對錯是非的問題


事實就是聽得出來的人覺得換線有差,你聽不出來是你家的事

別人吃麵你在喊燒,你住海邊嗎?

整天說別人怪力亂神,好像自己就比別人聰明、很優越一樣


你什麼儀器測的,這台儀器當初的用途是為了100%還原人耳而生的嗎?

儀器同型號都還有誤差,雙胞胎還不一定一樣高勒

要不要我教你儀器怎麼做?

請一位神經科學專家去做大規模的長期研究

收集數百萬人的人耳資訊,分析種族、年齡、地域、性別甚至飲食習慣

再請音頻領域的專家合作來做儀器,這樣做出來的儀器才有公信力


我直接告訴你吧,我一開始也不信換線會有差

但我解決懷疑的方法不是整天上網嘴人沒差,就這點我就比你科學多了

我直接買了幾條線來測,測的時候我甚至還抱持懷疑態度

這甚至是有反安慰劑效應的

事實是就是有差,我接線的電腦塞在牆邊,我自己根本看不到

換著換著就忘了現在插的是哪條,但聽一段時間或到特定曲目段落就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為什麼?

我管他為什麼,我聽得爽最重要

音響是給耳朵聽的,不是給儀器聽的

一樣那句話,你聽不出來你家的事

我繼續吃麵了,你繼續喊燒,喊大聲點哦

夠大聲也許我還會被釣出來


真的會笑死
請做一下功課,看看什麼是反安慰劑效應。

比方說看了網路文章分享銀線的優點(效果),所以花了更多的錢換了名牌銀線,後來又看到有人說銀線有什麼缺點(負作用),結果心理一直糾結在缺點上,感覺負作用明顯大於效果,即使根本就沒有什麼負作用。這是反安慰劑效應。

相信更貴的線更好,可以提升音質,就算實際上沒什麼差別,也覺得真的有變好。這是安慰劑效應。

相信便宜的線就很好了,不用多花錢,就算買到品質有問題的線已經影響音質了,還是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這也是安慰劑效應。
DumplingC

那就要看主體是什麼了 你說的不無道理 但你可以想成我預設的副作用就是花冤枉錢當盤子 我想討論這一點不是你主要目標吧

2021-12-17 18:55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