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疑問]想請教光纖線的品質是否影響音樂音質

birdlg wrote:
算法沒錯, 不...(恕刪)


這裡就要想一下了!
10ppm是頻率的穩定度對吧?
在同步的邏輯中, 有 system clcok 所以頻率的飄動並不會影響系統的運作, 所以一切相安無事.
可是現在這個訊號送進DAC轉換到類比, 人耳並沒有同步所以會以標準時間為準
這個穩定度就會影響每一個 sample之 間的時間, 並不是所謂的clock的 01 之間的 jitter
而是指做出來 LRCLK clock 與標準 44.1khz 之間所產生的 jitter
也就是每個 sample clock 之間有 10us 的晃動率

也許應該要寫成 Frequency error, 只是又怕會被人講成不同的東西.

不過我也在想我有沒有算錯? 但是看到DIYZONE裡面去換1ppm的 CLOCK
這應該是有有影響!
ayler wrote:
關於音樂燒錄機的技術, google打關鍵字, 就一堆資料了
如何燒錄極品CD音樂碟

既然那些大廠推出這些技術, 應該確實有know-how, 也有用儀器測過, 或也可能是在唬錢?

可以再參考這篇 高傳真視聽
最後有提到
"這就是音橋唱片寄來試聽的XRCD燒錄片,號稱1:1燒錄,音質一樣完美?可能嗎?我姑且笑笑,畢竟業界太多傳言與網路八卦,還包括:MP3比CD好聽..
  如果1:1燒錄比較好聽,那錄音室的Red book REF的四倍速規格是?姑且不論溼度、燒錄片本身的膜質, 一般燒錄機的讀取精度怎麼跟正式XRCD技術的高精度&real time monitoring QC report的燒錄機比?"

看來燒錄音樂CD的技術還挺多的, 看有些討論認為1倍最好聽, 這邊卻講到4倍...
這邊也講到燒錄XRCD, 跟原母片還是不一樣的, 就算01資料相同...


勸你還是先去看一下書
別一直用誰誰誰說過什麼
哪個又怎樣
這些東西有什麼根據?

現在測C1C2也不會太難
CDSPEED可以測的東西可多的勒
別說不是專業儀器...這最少是個基礎

引一些不相關的想要怎樣?
MP3比CD好聽?我怎麼沒聽過這個謠言?你自己編的?

有日本人用示波器測試過
並非1:1的eye pattern是最清楚的
因素很多:空片品質,燒錄機穩定度,是否為最佳燒錄速度...等等等
何況那張照片裡面用的$XNY的片品質本來就普普
這樣也能來出來討論?
如果要討論...拿張三井金還差不多
...

順便提一下你之前說的
什麼承認JITTER會影響音質
這好像是廢話
用承認這個字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心態
還好我的計算沒錯,要不然我會強烈懷疑我用的crystal有哪麼差,才10ppm竟會造成10us的jitter,那將是很可怕的事情,我老闆一定怪我設計有問題,不去選用1ppm以下的crystall,不過好像沒看到這樣的crystal 在賣呢 ...
10 ~ 15 ns的jitter對DAC的影響究竟有多小?我沒啥概念耶!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也不是音響玩家,只是純粹好奇既然是數位傳輸,只要傳輸資料正確,應該是聲音應該不會有所改變,但為何還是有那麼多人甚至廠商投入相關產品的開發,他們想要改善的是啥麼?
看到目前為止,好像只有jitter這個因素會影響到,至於是否是光纖品質造成的(10 ~ 15 ns),我還是不很清楚?或是市面上在賣的光纖都可以達到這個水準(小於15 ns)?
也許是吧!之前在學校念光纖通訊時,那時好像一條光纖的數據通訊,就可以從美國東岸傳到西岸,中間不需要中繼放大,那也已經是十幾年的事了,現在的品質應該越做越好, LED也是,不必須要laser diode,普通塑膠光纖也可以傳的很好 !
之前網路上買了一條很便宜的塑膠光纖,用來連接我NB到擴大機,播放音樂我也不覺得差,所以了,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你有錢你就去買好點的線,自我滿足也不錯啊 !!我是窮人還要養家活口,音響這東西是有錢人玩的,當工程師的就好好設計產品,市場部就多花點心思想些噱頭來鼓舞消費者掏錢出來買(即使那個噱頭根本也用不上),否則現在這個經濟蕭條,大家都不消費,幹工程師的連案子都沒的做,都被裁員,這時大家就很有空閒來打口水戰了....!

Haily wrote:
這裡就要想一下了!
10ppm是頻率的穩定度對吧?
在同步的邏輯中, 有 system clcok 所以頻率的飄動並不會影響系統的運作, 所以一切相安無事.
可是現在這個訊號送進DAC轉換到類比, 人耳並沒有同步所以會以標準時間為準
這個穩定度就會影響每一個 sample之 間的時間, 他並不是所謂的clock的 01 之間的 jitter
而是指做出來 LRCLK clock 與標準 44.1khz 之間所產生的 jitter


不, 它指的是頻率的 "準確度", 而不是 "穩定度".

具體一點來說, 一個 10MHz +/-10ppm 的 crystal 或 TCXO, 你用 12 位的 frequency counter 去看它出來的頻率, 也許是 10.000005MHz, 此時它的 frequency error 是 5ppm, 所以它是合格的零件.

至於它會不會這一秒是 10.000005MHz, 下一秒是 10.000008MHz, 再下一秒是 9.999998MHz ? 不會. 我前面有提過, frequency error 是大時間尺度的參數, 它不會在這種你有耐心等的時間範圍內改變.

Crystal 頻率會改變的參數是負載電容的大小, 溫度, 跟 aging. 負載電容的影響跟 crystal 的 pullability 有關, 做電路設計的人應該都很了解, 把電容換成變容二極體, 你就可以用電壓去控制頻率, 它就變成 VCXO 了.

溫度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參數, 因為 crystal 裡有機械震動, 溫度會改變晶體的大小, 就為改變頻率, 不過這個效應並不線性, 有些大廠你如果跟它要, 它會給你 crystal 的溫度特性曲線, 大致上是隨溫度上升頻率上升, 但過了某個點後又會翹回來.

Aging 是另一個更久遠的參數了, crystal 既然會震, 震久了就會鬆, 所以它的頻率會隨著時間變化, 不過那是以年為單位的時間尺度.

其中, 溫度是比較不容易在電路上掌控的參數, 所以才會有 TCXO.

所以, 回到那顆 10.000005MHz 的 crystal, 如果溫度穩定, 你明天早上來看, 它應該還是 10.000005MHz, 不會變的. 不過如果你買 1ppm 的 crystal, 它會準一點, 但一樣都不會隨時間變動的.

Haily wrote:
不過我也在想我有沒有算錯? 但是看到DIYZONE裡面去換1ppm的 CLOCK
這應該是有有影響!


1ppm 的 crystal 其實也沒多貴, 但是發燒友講究的 "爽度" 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用, 我是很懷疑. 而且很多應用中, 可以透過微調負載電容的大小, 來讓 crystal 震出來的頻率精度準確到 0.1ppm 以下, 很多無線通訊的產品為了 cost down, spec. 要求頻率精確度要 25ppm, 設計時用 100ppm 的 crystal, 量產時在產線上再一台一台用 frequency counter 做 calibration, 一樣不會出問題.

DZ 用的那顆 1ppm 的 TCXO, 上面有個洞, 有看到吧 ? 那表示它也不是那種儀器用的, 切出來就是 1ppm 的 crystal, 而是在工廠裡用 counter 一顆一顆去 cal 出來的 1ppm 產品.

但外行的是, re-clock 時, PLL 會鎖住的中心頻率仍然來自 SPDIF, local oscillator 只是給 PLL 用來做相位比較的參考. 在 DAC 裡用精確的 clock source 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真正需要準的是 CD player.
birdlg wrote:
不, 它指的是頻率的 "準確度", 而不是 "穩定度".


哈~抱歉呀~把它想錯了, 看來我精確度誤解這麼深, 真該打屁股.
真的奇怪, 實務上也沒發生這種事情, 看來我真的年紀大了...

看來前面我講的也是胡言亂語了... 抱歉了
birdlg wrote:
您要不要實際去換條網路線, 比比看抓下來的 MP3 有沒有比較動聽, 音場更寬, 細節更多, 高音更...

還是把 Office XP 的光碟用綠色奇異筆塗一下邊, 看看安裝起來會不會更快 ?


怎麼現在的工程師這麼沒有實驗精神?

你是怕實驗之後,突然發現...聲音怎麼會改變了,卻又找不倒一套合理的理論來解釋嗎?

我是不知道綠色奇異筆塗邊,安裝會不會比較快

我知道的是在我的cd片上放上一片石墨片,聲音會有所改變,改變的程度連我那平常不聽音樂的女友

也聽得出來

音樂是來聽的,不是讓你來一套理論來述說的啦

請做過實驗之後,再來討論...不要老是理論派

coolcut wrote:
我知道的是在我的cd片上放上一片石墨片,聲音會有所改變,改變的程度連我那平常不聽音樂的女友
也聽得出來


這招我倒是真的沒聽過, 願聞其詳.

是怎樣的石墨片, 多大, 多厚, 多重 ? 貼在哪, 會不會去卡到讀取機構 ? 有沒有照片可以拿來看看, 我真的很好奇.

我以為拿 CD 去冰已經夠經典了, 沒想到還有人繼續發揚光大...
birdlg wrote:這招我倒是真的沒聽過...(恕刪)
這我有聽過
也有在朋友處看過與聽見差異
網路上討論亦有
見這裡
但是這種東西有分正反面

現在則是有一種不用分面的東西叫做魔墊(這我就沒聽過與見過,是剛剛網路上查的時候看見的)
應該已經到第2代了http://blog.yam.com/hifihivi/article/16697073

這一些物件的名稱好像叫做CD調音墊
而他們的用途是在光讀取的過程中降低不必要的散射和反射
一片不便宜
排除拍賣網站
基本上要價1200-1800甚至更薄的石墨片要3000-5000

而結論是確實因此改變了耳朵聽到的結果(我指的是石墨片---魔墊我沒見識過)
我本身想買的念頭只有一下下 = = = 因為我不用音響也不用CD的.........
至於降低不必要的散射和反射到確實因此改變了耳朵聽到的結果中間的這一些過程以及變化原理
坦白說
對於我這種 [形而下] 的人類而言
不是很重要的
▏▎▍▌▋▊▉ 我們都是好人,但卻都不是很好的人 ▉▊▋▌▍▎▏

螞蟻殺手 wrote:
現在則是有一種不用分面的東西叫做魔墊(這我就沒聽過與見過,是剛剛網路上查的時候看見的)
應該已經到第2代了http://blog.yam.com/hifihivi/article/16697073
這一些物件的名稱好像叫做CD調音墊




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接.....................................
樓上PO的這個段落有給他好笑到
當初我只是搜尋的時候撇到
沒仔細看
沒想到您是將他看完...........................................可見您比較容易衝動購物
話說回來
雖說這種東西可以降低雷射讀取時不必要的散射和反射
但是效果到達這樣子也太誇張了點
當然啦
我除了一次實際聽過石墨片真的將音質提升之外
這個我是真的沒有見識過也沒看過
但是介紹內容就一整個像是購物頻道般
▏▎▍▌▋▊▉ 我們都是好人,但卻都不是很好的人 ▉▊▋▌▍▎▏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