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原來樂器發出來的聲音是怎樣
那就該是怎樣
這也是音響好壞的判斷標準
人耳就是最好的測試
那如果聽不出來了話
那就別多花錢了
這些人是幸運的
如果要花錢
應該把錢拿去自己可以分辨好壞的東西上
相機,車,精品,美食,螢幕或01板上的任一項
那要不就是多聽現場的演奏
"每場演出的樂器、錄音的器材、線材、環境也都不盡相同"
多聽現場其實是唯一方式
不同場合不同的演奏讓人通過某種過程
知道何謂正常的聲音,
聽多了就會清楚,就會悟出來聲音是怎樣一回事
分出好壞,可惜的過程是不能用語言敘述的
(所謂悟,非理性的思考,而聲音本來就是感官的東西)
東西不是越貴就越好
有些平價的東西其實也很好
可是有些好的東西的確不便宜
至於為了好的聲音值得多大的代價則是個人的選擇
tonys01 wrote:
玩音響不是砸愈多錢愈...(恕刪)
聲音好壞
有「主觀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
我不同意,只有「見仁見智」這個(或是說多到無可勝數的)標準
如果這樣,那等於不用討論了
音樂廳也不用設計了
錄音室也不用什麼設計了
小提琴也沒什好壞了
論音響的好壞(不是音樂)
當然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標準」,請注意「一定程度」,不是「全部」
小喇叭(小號)沒「有金屬感又不刺耳」的音色,會是「理想的」小喇叭嗎?
小號跟法國號,如果在音響重現時,音色分不出來,能用「見仁見智」來論定嗎?
如果明明是大編制的交響樂團,你的音響系統也聽不出起碼的定位
也分不出前後位置,
那可用「見仁見智」來論定嗎?
小提琴、中提琴也是傻傻分不清楚(我指的是你的系統無法重現不同的音色),
也能用「見仁見智」來論嗎?
其它的,就不細說了。
如果有人認為,音響好壞都沒有「一定程度的客觀評判標準」
那音樂比賽,這種更「抽象、無形」的事,就無法舉行了
音樂學校招生的術科考試就成了笑話了(我不是說所有的術科考試是以「完全客觀來評分」的,藝術本來就不是完全客觀的)
至於「只要聽得快樂就好」
這與「音響的好壞」是不同的議題
得分開來討論
否則,又會失焦了
但由於每個人的聽感均不相同,加上在聆聽的過程中,有太多可能的變數 (天,地,人)
原音與否,很多人都說經過錄音等重重的轉換,如何辨識是否為真原音?
我拙見認為,這不該是消費者該去煩惱的問題,而應該是錄製廠商與片商要去研究的
舉例如,今天如我信任 "金格" 所出的CD,認為該公司所出版的CD均具有一定的錄音水準
剩下的事情,只有想辦法在自己的系統上撥放該CD時,以過往的經驗為基礎
盡量的弄出自己認為 "對的","好聽的" 聲音如此而已
也有可能因為音響的主人有在玩樂器,或常去聆聽演唱會音樂會等,或天生神力 ( 天生就是金耳朵 )
讓聽者具有比一般人更敏銳的聲音感受度,與優異的臨聽鑒賞力
但這種人就比較辛苦一些....
可能小弟我,用2萬左右的預算把音響調整好,就可以 "自以為" 達到曾聽過的20萬元音響系統的80%
但金耳朵可能就真的要花16萬元的預算,來達到20萬音響系統的8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