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MARK LEVINSON No. 585.5 準備要入手

書接上回

電源部分之後,跳著先說最後輸出級,也就是功率電流放大這一級。散熱片移除掉一個外蓋可以看到整個外置的12顆Motorola製bipolar功率晶體。



看這樣的功率晶體陣仗也知道這是不折不扣的大電流設計,常見大電流設計沒幾種,達靈頓配置或這種多對「並聯」方式,不是這種方式又號稱大電流多半是商業話術。

高電流的迷思與挑戰?

高電流很容易一整個難聽變成PA器材。論壇最近有些討論一直糾結在什麼電流又瞬間的,誤以為電流就是萬靈丹? 孰不知其所以然。所謂的『力大聲粗』這也是為何大電流看似簡單卻很少。理解「聲粗」很簡單,你聽「1位」蔡琴來獨唱,很好聽很細膩。你找「12位」蔡琴一起唱,沒練團保證「各唱各的」,12個人音量很大,但是不協調,開口閉口時間點不整齊,每張嘴大小聲嘴型都不一致,這就是聲粗,細膩感全失。所以這12顆晶體並聯在一起重點在『配對』,盡量要把12張嘴配成一張嘴。

配對的重要

基礎配對就是hFE與Vbe要先配,hFE是功率晶體放大倍率,要一致上下半波才不會不對稱有額外失真,Vbe是決定哪一顆先導通,也就是開口/閉口要同時。每聲道只有一對互補晶體構成推挽只需要做hFE,如果並聯就要做Vbe配對,花錢買一堆相同批號顆粒開始。但像ML23.5這麼多對要配對,通常要有晶體曲線儀來配,還要有自己獨門的配對測試電路。所以通常這裡修過的機器就不要接了。

老機的風險

Vbe不一致,先導通的那顆會過度承擔負載電流,其它導通延遲次之,最後電流分布不均,過熱失真最後可能燒掉。我換過一台單邊的晶體,可出聲但是每顆溫度差異很大。所以要接手這種機器,老師傅有教摸一下每顆溫度看有沒有差異過大,尤其經過多年每顆衰退程度不一致,配對性已然降低。

~~~下回待續~~~
570
570

所以denon,yamaha,marantz旗艦AB只作一對推挽不貪多,不然光堆一堆OP小作坊那有財力配對請晶體廠商turn,嘴巴說說而已。

2025-07-08 0:46
書接上回

補充功率輸出電流放大級其他特徵:(以後有空再談輸入板,輸出版,喇叭保護板)

射極均流電阻

現在電晶體擴大機幾乎都有裝射極電阻,一般約470Ω 至 1kΩ,再輸出到喇叭,用途是穩定工作點。ML 23.5這裡主要是「均流電阻」的作用,較一般射極電阻要小,僅使用0.22Ω電阻以負回饋效應將電流分配給所有晶體,降低功率晶體的配對難度及需求。

DC offset 消除

類似DC servo功能,用來消除直流。DC servo記得是70s 由日本YAMAHA推出DC AMP技術,之後日本各廠相繼採用。值得一提這通常使用OPA來達成,但90s ML 23.5內部完全沒用一顆IC,全部用獨立元件來構成,這當然也是一絕。這種技術不使用交聯電容濾直流,避免交聯電容對音質的減損。DC消除是由輸出端檢測到直流,再反相位製造一個抵銷的直流從輸入端灌入。不過ML23.5應該沒有從輸入端,只經由驅動級到功率輸出級,因為輸入級放大是另外一張獨立電路板。

負回授?

是的,在那個歐美零負回授盛行年代,ML 23.5跟一眾日本機一樣是有負迴授的,除了因為有類似DC servo負迴授來消除直流,負迴授還能降低晶體配對差異的失真,降低粗聲提升細緻度。忘記在哪看過,好像是Accuphase在訪問提到他們的功率晶體只需要簡單配對,配對要求不嚴苛,其理由好像也是其使用負迴授之類的。我曾經送一台老P系後級去Accuphase日本原廠整理,還真的只換幾顆衰退的晶體,不用換一整套。

阻尼因素damping factor

那個年代DF能達到600,而且是真實物理性的靠著低輸出阻抗達成。DF = 喇叭阻抗/擴大機輸出阻抗。輸出阻抗能這麼低受惠於功率晶體的並聯讓電阻降低及其射極電阻僅0.22Ω。現在AQ A系後級是額外灌了大量的負迴授來達到DF 3000。

Soft clipping軟削峰

以前完全不知道有這個功能。簡單說,每個擴大機最大輸出就是其功率晶體供電,也就是前篇講的那個±83V,音樂訊號的上下擺福無法超過±83V,超過就會看似被削平。削平就變成方波,等經過了喇叭就變成諧坡。繼續增大最後功率晶體類似直流持續用±83V輸出,然後過載或是燒喇叭。軟削峰最廣為人知是NAD3020(以前發過文),NAD3020是功率輸出到失真時,把輸入的訊號電平壓低。NAD3020軟削峰功能有開關切換。23.5沒有開關且沒看過電路圖不知道23.5是什麼方式。NAD供電電壓低±32V,功率低容易削峰容易過載所以具備此技術,ML 可是有±83V,大概因其目標要推一些低阻抗喇叭。Mcintosh的power guard也是類似技術,其他品牌就沒印象用這類技術。

XLR轉單端

(此項等輸入板再來細講) ML23.5是MONO MONO結構,XLR平衡訊號接進來差動放大之後就轉成單端訊號,內部非全平衡結構,大概是跟現在高階機種相比少數遜色之處。

~~~下回待續,打得有點膩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