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部分之後,跳著先說最後輸出級,也就是功率電流放大這一級。散熱片移除掉一個外蓋可以看到整個外置的12顆Motorola製bipolar功率晶體。

看這樣的功率晶體陣仗也知道這是不折不扣的大電流設計,常見大電流設計沒幾種,達靈頓配置或這種多對「並聯」方式,不是這種方式又號稱大電流多半是商業話術。
高電流的迷思與挑戰?
高電流很容易一整個難聽變成PA器材。論壇最近有些討論一直糾結在什麼電流又瞬間的,誤以為電流就是萬靈丹? 孰不知其所以然。所謂的『力大聲粗』這也是為何大電流看似簡單卻很少。理解「聲粗」很簡單,你聽「1位」蔡琴來獨唱,很好聽很細膩。你找「12位」蔡琴一起唱,沒練團保證「各唱各的」,12個人音量很大,但是不協調,開口閉口時間點不整齊,每張嘴大小聲嘴型都不一致,這就是聲粗,細膩感全失。所以這12顆晶體並聯在一起重點在『配對』,盡量要把12張嘴配成一張嘴。
配對的重要
基礎配對就是hFE與Vbe要先配,hFE是功率晶體放大倍率,要一致上下半波才不會不對稱有額外失真,Vbe是決定哪一顆先導通,也就是開口/閉口要同時。每聲道只有一對互補晶體構成推挽只需要做hFE,如果並聯就要做Vbe配對,花錢買一堆相同批號顆粒開始。但像ML23.5這麼多對要配對,通常要有晶體曲線儀來配,還要有自己獨門的配對測試電路。所以通常這裡修過的機器就不要接了。
老機的風險
Vbe不一致,先導通的那顆會過度承擔負載電流,其它導通延遲次之,最後電流分布不均,過熱失真最後可能燒掉。我換過一台單邊的晶體,可出聲但是每顆溫度差異很大。所以要接手這種機器,老師傅有教摸一下每顆溫度看有沒有差異過大,尤其經過多年每顆衰退程度不一致,配對性已然降低。
~~~下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