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最大差異,在投下較多資源的「實體」必定要相當規模(內從音樂內容到外在包裝)呈現,以一張約一小時長度的音樂而言,它必須要有「整體」構思,就如交響樂說的是一則完整故事(從封面開始),而串流表現的多是當下感覺(會有人聽完整張專輯嗎?尤其非古典類),它是片段的。
廠商很聰明知道你不買CD,改推黑膠,大賺一筆。二方皆大歡喜。
我第一次聽黑膠唱片是1966年,民國55年時。第一次自己買黑膠是民國61年1972年。
時代變化無法預測。只能說各取所需即可,不用理會別人。
echo101 wrote:
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恕刪)
應該沒有不為人知,上個世紀原始錄音大多改成數位方式,便於混音編輯及保存。所以後來的黑膠不是從CD來的也是從數位母帶。
合法高清網站販售的Hi-Res也會有從CD upscale上來的假高清。
不過,前面就提過,鐵達尼都有4K 3D版本,其實也沒什麼
Taylor swift 同一張專輯的LP & CD版本,覺得是同一個錄音,還是要taylor再錄一次LP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