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高解析度音樂下載試聽

想在網上收聽高解析的音樂? 網路頻寬' 選擇的音樂平台及播放格式, 還有自家設備解碼能力三者必須相互搭配...早些時我常以Mother Earth電台做為當日網路是否塞車或順暢的測試指標, 這家電台24小時播放古典或爵士, 同一首歌同時可提供選擇FLAC 192 / AAC 96及MP3格式, 推薦有興趣者自行連結該電台網站試聽, 或可對高解析音樂的迷思有所了解

小凡的凡凡

以我住家為例,96K/48K或MP3直接串流收聽沒問題,FLAC192在周一上午或周五下班時段直接聽會卡卡或斷訊,各串流平台均有你的最愛服務,喜歡的歌按下儲存,平台也會幫你存留清單,爾後點聽

2025-05-30 8:53
要好音質,乖乖上Hi-Res網站買Hi-Res檔案 (24/48以上flac or DSD)(2496又好過DSD)
其次是買CD / SACD回來自行rip成數位檔案。至於選擇CD or SACD則是以音樂類型為主。
然後線上串流網站就不用浪費心力去奢望音質,有些時候串流網站號稱Hi-Res的音樂聽起來連CD水準都沒有,流量也可以看到比CD更低,更不要說是跟Hi-Res網站上購買流量隨隨便便就3~4千以上的Hi-Res檔案比了....
宅男工程師

也要提升DAC 機, 拿用 DSD64 規格錄音的音樂, 在 2 萬元大陸 DAC 機上, 是聽不出與 CD (16 bit 44.1kHz) 的差異.

2025-05-31 13:20
黑膠或cd才是王道

hi-res 根本是騙$的
hi-res 檔案很容易搞成肥肥的,並不是難事

那些hi-res音質,有些頻率是 20khz以上的,這已屬超聲波了
人耳是聽不到的

一般人聽力好一點,能夠聽到16Khz~17Khz的音頻就算很棒了

也就是cd音質 44.1Khz的採樣率是綽綽有餘

44.1Khz/2= 22Khz

你聽的見22Khz的音頻嗎? 保証你聽不見

現在廠商不推cd是因為cd一下就盗拷下來
好不容易搞了個 hi-res騙局,可惜樂友不太買單

校連ㄟ才口能會上當

假設你買一台8000元台幣左右的真空管前級
搭配2000~4000元的耳擴
加上一付3000元的sony mdr-7506
這樣配備,幾乎通吃所有音樂了

連youtube上 的opus 251格式(相當於mp3 256 kbps)都可以聽的很舒心

cd 的採樣率是44.1Khz, 格式是 1411 kbps , 這樣聽感就屬上乘了


為什麼sony mdr-7506 賣了超過30年仍在賣?
因為它的響應頻率是50hz~ 20Khz, 20Khz以上的根本不必鳥它,因為聽不到阿

所以sony mdr-7506在本質上一定比較耐操的

我老大買的喇叭一顆超過300萬台幣,響應頻率上限也是20Khz,你認為有錢人會去玩hi-res嗎?
反而他們會玩黑膠,光是那唱機,呵呵呵
Lanster Wang wrote:
流量也可以看到比CD更低...(恕刪)


以前發過文。可以這樣測就知道⋯(^_^;)


 
24/96無損格式?,平均幾百K流量?


買高清檔也要看,很多徒有格式而已,看7樓。
「高清」不是仙丹妙藥。手上的安卓手機都2個億畫素,比我的那兩台單眼還高4倍呢
Winniman

真的不少人只看畫素。跟朋友出行,友人問我單眼是多少畫素,然後說他手機畫素比我高,為什麼要帶又大又重的單眼[汗]

2025-06-02 5:31
我不想擋人財路
但是有些事還得說一下

比如說你買前級
7000~10000台幣左右的真空管前級,就很不錯了,對岸也有(或蝦皮或露天)
10000~20000也有,因為我不勸敗,你自己評估,太貴就別買

為什麼推薦真空管,因為這是實證過的,聽完心情真的很容易愉悅
比如你用真空管聽小提琴曲,只要層次一出來,那就是聽覺的饗宴了

講層次可能有人沒辦法意會,比如小提琴曲,中低音時琴弦與琴體的共鳴、層次一出來非常的迷人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弦樂,因為這是個大坑,你為了保障自己的投資,會更陶醉於其中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3 - Soojin Han & KCO


棒子妹挺高竿的,這曲就有層次,如果你有真空管前級的話

像我在linux下指令,就可下載此曲,然後搬到播放器上放
yt-dlp --output "%(title)s.%(ext)s" --extract-audio --audio-format op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BwAl6ahQ
這是opus 251格式,相當於 256kbps 的mp3

聽歌一毛沒花
高解析度音樂比起CD的主要優勢不是在於超過20kHz的訊號解析力,而是在20~20kHz範圍內的訊號重建的精確性。我自己很喜歡聽小提琴的錄音,我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來我從Presto網站上面購買的24 bit 96kHz錄音,在聲音密度,小提琴擦弦質感,共鳴層次,空間感,都明顯勝過我的正版CD rip 到自己家NAS的聲音。無論是60~70年代立體聲類比錄音,或是2000年以後的DSD/hires數位錄音,CD有它的侷限性。

我自己收藏古典音樂CD上萬片,rip到電腦的CD也有上千片,就算是24 bit 48kHz的網路購買數位檔案,音質也是勝過CD rip的16 bit 44.1kHz。我在這邊定義的hires是指alac/flac/wav的PCM格式,解析度>=20bit,取樣頻率>= 44.1kHz。
DSD64我自己從mora買的檔案和手上幾百片SACD rip出來的檔案,有一些狀況聲音比CD來得差所以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我在這邊要講的是hires PCM音質優於CD 16bit 44.1kHz。

我知道很多朋友自己聽hires音樂的經驗是不如聽CD,但請注意有幾項變數會嚴重影響音質
1. 關於檔案來源要留意:hires音樂如果是來自線上串流如Apple Music, Tidal,還是下載到電腦/網路硬碟裡面的檔案?
我自己的經驗是線上串流宣稱的高解析度無損音樂很多狀況是比正版CD音質還差的。
另外有一些盜版網站上面放的hires檔案流量是假的,根本不是真正的hires。


2. 關於播放設備要留意:有些朋友會說自己的CD轉盤播放音樂聲音品質勝過串流機的數位輸出到同一台DAC,聽起來很公平都是用同一台DAC但實際上網路串流機的數位輸出品質是否與CD轉盤同等級是需要驗證的。公平的比較方式是同一台串流機播hires檔案與播放CD rip檔案,這才是完全在比較數位格式。因為CD轉盤數位輸出品質有可能比串流機來得好,使得CD轉盤聽起來聲音超過hires。

3. 關於所比較的音質要留意:hires 的優勢是高音的解析度與空間感,以及音色的層次感。例如小提琴揉弦抖音的聲音變化,弓法變法的音色表情,鋼琴觸鍵力度與踏板營造的音色線條,以及各種樂器的形體凝聚度與空間感,聲音的透明感。如果您平常聽音樂在乎的不是以上要素,那hires可以給您帶來的聆聽體驗是有限的。

我自己聽CD的時間遠比聽SACD和hires檔案的時間多,但我遇到我喜歡的錄音有出hires PCM檔案的時候,尤其是類比錄音或是2000年以後的數位錄音,我就會想要買hires檔案,讓我喜歡的錄音聲音更上一層樓。
goldbingo

BL_2025 這張宇宙戰艦 meets Classics HD tracks有找到,我在想辦法找哪裡還有賣CD版

2025-06-06 8:00
goldbingo

BL_2025 Tidal也有這張宇宙戰艦24/96,繼續找CD版本中。此外Henryng那張提琴有推薦哪一首嗎?

2025-06-06 8:34
順便一提所謂的cd

其實cd就是非常理想的訊源
對岸有個術語,叫母版直刻,那品質我聽過真的沒話說

又比如我手上,就是現在手上拿有一張古早的cd, 趙詠華的「好久不見」專輯
這張是24k的黃金片,聽的很爽,趙詠華的歌聲本來就甜美,我用真空管聽,久久聽一回都好聽

這張cd我剛才檢查了一下,連一跟髮絲的刮紋都沒有

接著我又拿出一張cd 是吉它之神 Eric Clapton的「Journeyman」專輯,同時我也有這張專輯 的hi-res數位檔
每個檔案大小從50MB~100MB,非常肥大,是24bit 88.2Khz的格式,也就是取樣率是cd音質的2倍

請問,以我手上同一套聆聽的設備,是cd 比較好聽? 還是hi-res數位檔比較好聽?
我個人還是喜歡這張30幾年前的cd ,聽習慣了

30幾年前,哪有這些hi-res檔,這些都是數位重製的(Remaster),就是加料阿

hi-res檔最大特色,是帶有音場,但真空管也是自帶音場,所以我們這些中壯年人士比較不會去聽hi-res的音樂,當然都是由小弟小妹你們貢獻啦
BL_2025

2000年後的新錄音就很難發生CD比hires好聽的狀況,因為混音手法是一致的。有時候CD比hires好聽是因為 1) CD聽久習慣了 2) CD混音比較合胃口。但拒絕hires就會錯失很多好錄音。

2025-05-31 18:24
jcatalysis

BL_2025你講的沒錯,的確如此新科技有可取之處,但我習慣了管味,我有留一些hires的檔,大多是偏藍調或搖滾的,比如Eric Clapton、Stevie Ray Vaughan、Queen..

2025-05-31 19:09
上一篇文章是hires檔案vs CD聆聽經驗分享,這一篇要講hires格式優於CD的兩個理由。一個在於位元數24bit優於16bit,一個在於高取樣頻率,以上兩個因素降低波形還原失真。以下會提多到一點理論的部分。

很多人知道CD的取樣頻率定在44.1kHz是因為根據取樣定律 (Nyquist theorem) 告訴我們如果要「完美」還原20kHz的波形,就至少需要用超過40kHz的取樣率才行。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除了取樣率要夠高,類比轉數位的ADC也要完美才行。CD格式將訊號振幅用16bit來記錄,請問有數學證明16bit已經足夠精細,人耳聽不出來差異嗎? 16bit進化到24bit,可以在訊號振幅的描述精度上精細256倍。前面提到ADC要足夠完美,但一個16bit精度的ADC就代表他的誤差範圍就是16bit,顯然離完美還很遙遠。而24bit的ADC,在怎麼不濟至少也有20~22bit的解析度,誤差範圍小得多。

為了要讓CD可以有更好的解析度,在90年代有一些dither技術問世如SBM來降低量化誤差,讓16bit可以記錄多一點超越資訊,這其實也是另一個證據代表16bit是不夠的。我自己的經驗是,24bit 48kHz的hires檔案,聽起來在聲音的微動態與細節上可以超越CD。

講完了位元數再來是關於取樣頻率,很多人相信取樣定律說44.1kHz可以完美還原20kHz以下波形,但實際上同樣是還原20kHz以下波形,從44.1kHz出發的運算量,遠遠高於從96kHz的運算量。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濾除量化失真,數位訊號必須經過數位濾波器來處理雜訊。處理44.1kHz訊源的的數位濾波器必須仔細處裡20kHz~22kHz頻率但還是會造成些許的頻率衰減。但是如果訊源是96kHz,量化失真是出現在44kHz以上的頻率,完全超過人耳聽力範圍,所以運算的精細度大幅提升。反映在聽感上就是取樣頻率提高可以讓聲音的分離度變好,樂器定位凝聚且各種樂器的前後左右遠近感提升。這是第二個hires PCM音質超越CD的原因。

有一些朋友會使用軟體昇頻的方式將CD聲頻成176.4kHz甚至DSD256。我自己的經驗是昇頻無法取代hires。有兩個理由:
1. 昇頻是根據原先的16 bit 44.1kHz的基礎做運算,但是16bit的解析度已經輸給hires,輸在起跑點。
2. 昇頻的演算法對於聲音好壞影響很大,例如offline的PGGB,花一個小時將44.1轉到192kHz結果聲音變硬變難聽。但是dCS Scarlatti的real time upsampler,將44.1轉到176.4kHz對於聲音的密度與空間感就有提升,但是比起同一份錄音的hires檔案還是有明顯區別。Upsampling可以當作調音手段選自己喜歡的演算法,但須注意聲音未必會變好。

回到前一篇文章起頭說的,hires的目的不是去精準還原20kHz以上的超聲波,而是讓DAC可以輕鬆還原人耳容易聽到的20~20kHz頻率範圍。很多人探討jitter影響波形,也就是取樣頻率在時間方向的誤差扭曲波形,但16bit的精度不足同樣也是量化誤差造成波形扭曲。hires提高取樣頻率讓時間軸向精度變高,提高位元數到24bit讓振幅軸向精度變高,客觀條件上讓聲音還原更傳真。多少發燒友都是希望自己的音響能有更低的失真,更快的反應速度,更好的高低頻延伸,與hires追求的方向是一致,這不是商業操作,是實實在在提升音質。

P.S.
關於數位濾波,我不是專業人士,很多觀念也講不清楚。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dCS的文章
https://dcsaudio.com/edit/dcs-filters-your-questions-answered
https://dcsaudio.zendesk.com/hc/en-gb/article_attachments/10419165180444
宅男工程師

螢幕 800x600, 看 BD, UHD 都一樣糟. 螢幕 4K, 放 UHD 可以看到一根根頭髮.

2025-06-02 13:54
BL_2025

喜歡溫潤音色就不要勉強自己去聽hires PCM了,黑膠或是DSD格式比較合適。24bit的聲音細節與解析力絕對是勝過16bit,2000年以後的DAC要解碼到20bit精度都不會是問題。

2025-06-06 1:36
聽黑膠花不花錢?

當然,有錢的都玩了,能不貴嗎?
黑膠的音質音感是數位比不上的

光唱機就很貴了
比如我老大一顆喇叭超過300萬台幣,請問唱機多少錢?當然貴死了,不想講

因為我不擋人財路,所以我不反對任何正當商業行為
比如有人花整百萬玩設備,這都是小巫
就算是2百萬3百萬台幣,都算是小巫
我老大早就破千萬(不包括軟體、不包括場地)

下一步該怎麼辦?
我姐夫是美國人也是小提琴家
今年來台灣就聽他的現場live秀

你的設備好比的過現場的嗎? 是吧

應該知道我說什麼吧
隨手拿起一把口琴,吹個一小段,這樣就很感動人了

我的結論很簡單,讓人感動其實很簡單的
Winniman

確實如此,我有幾位音樂家朋友,聽他們現場演奏,那種感動真的是再高檔器材都比不上。

2025-06-02 5:33
jcatalysis

Winniman 有福氣[拇指向上]

2025-06-02 9:30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