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來說都能把很髒、很糟糕的AC電源處理到[沒問題]的程度。
雖說我重視插座、電源線的安全性,我也得說...家用我還真的聽不出來,太棒了,我可以省點錢。
但以前聽過某品牌的車用配件Demo car,因為配線全部重拉,而且各種款式的線都在車上,隨時可以切換,還真的有差哩,比較像是調味料,比如白胡椒跟黑胡椒、一般精鹽跟日曬海鹽的差異,食材新鮮怎樣煮都好吃。
音響線材之重要一如人體血管, 掌訊源' 電源之傳輸, 怎可忽視, 玩音響就是玩電, 買音響聽音樂前輩們不也是告知 : 聲音是無法妥協的? 只是無他, 價位也...但價高各人聽感也未必相同
例如買了一台50萬的T+A串流播放機, 已有了電源線, 店家又附贈喇叭線和網路線, 直接可聽, 但聽了幾天說是感覺聲音不理想, 此時腦中惡魔聲起, 是不是該花6-7百萬換線...只是聲音就此提升了? 還是燒友來訪面子足了? 想問卻怕被消遣說, 貧窮限制了思考?...
50萬買台機子的網友或許不多, 那3' 5萬組一套音響的網友很多怎辦? 總不能去買不成比例的百萬線材, 那換個萬元等級線材好了, 這時聽了聲音卻感覺不到升級變化? 店家會說你設備等級不夠, 訊源不好, 無關線材, 光換線材沒用...( 看討論串上都這樣說, 那買單時怎不提醒 )
有音響百年, 從鐵絲曬衣架起, 對電源就爭論不休, 區區討論串能有答案? 夢也, 只是網友們聚在一起, 互相取暖或相互爭論罷了, 吾豈好辯者, 身在江湖不得已也...
過往曾見某網友發文 : 台灣買了台阿Q, 為何線材不是日本原廠的? 怎前' 後級電源線粗細也不一樣? 說上網淘了一組阿Q某某周年紀念款純銀線材, 幾千元而已, 聽感多好多好...這就是一個典型智商稅繳的不夠的例子...
台灣殷實經營的音響店家很多( 像樓主也是 ), 去逛逛, 買賣立場交換一下看法和心得, 他們也不會無限上綱的向你推銷或給無謂的花費...直白地說, 純銀線' 7N' 8N銅線幾千塊是買不到的, 鍍銀' 鍍鋅' 鍍鎳...有時拿去光華幾家電料行店員大該都看得出( 我還買到過鍍錫的 – 不笑 )
文末逆風提醒一點 : 台灣買電源線請查看一下廠牌包裝有無BSMI查驗標章及序號( 商檢局網上有公布, 立查就有 )若無, 或以其他產品序號混充, 買前務請三思, 連書審查驗都規避的產品, 品質和安全保障如何, 可想而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