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nyhsi wrote:
大陸品牌 R2R,聽...(恕刪)
通常聽DSD檔案比較好聽的機器,應該是1 bit的DAC,像是Topping D90 Discrete這種。
DSD檔案是基於PDM編碼,這是類似PWM的一種格式,每個取樣點的數值只有0與1相對值, 不像PCM視bit rate每個取樣都有特定的絕對值,聲音的特色是因為解碼過程簡單,可以降低解碼過程會產生的失真,更為寬鬆自然有類比味。
但問題是DSD與PCM檔案因編碼方式不相容,PCM的DAC沒有辦法解DSD格式,遇到DSD訊號時大多是先轉換成PCM格式後,再丟進DAC裡解碼。如此一來,因為檔案已經不是PDM格式,原本DSD訊號的優勢就會喪失;而因為這檔案本來就不是PCM格式,所以也不會有PCM檔案動態跟解析高的優點,會變成兩面不是人。更糟的是,DSD跟PCM的檔案格式彼此不相容,互相轉換都是破壞性有損要過SRC,轉換做不好更會嚴重劣化音質。因此,如果要聽DSD檔案,最好聽的通常還是1 bit的機器,因為1 bit DAC才是真正DSD直解,不用經過破壞性的轉檔過程。
JW75 wrote:
tonnyhsi
FB中搜尋CRC
感謝,我上網去找了,google crc diy dsd dac就能找到這台機器。我只能說高手在民間,非常有趣的DAC,概念新穎而且可玩性非常高。
我初步看了一下,老闆說「這並不是解PCM的R2R DAC,此台的特別之處...就是其實根本就沒有解碼芯片!是將DSD高密度的連續性訊源用電阻直接"刻"出來,再利用輸出變壓器進行"柔化"音質,如此聲音才能更接近類比聲(如黑膠唱片)」,代表這台是純種1 bit的DAC,根本沒解碼直接DSD檔案數位直通,這種DAC天生的架構就是為了放DSD檔案。
1 bit的DAC聲音要好聽,關鍵總共有三個地方,(1)PCM調變重新取樣;(2)強大的LC濾波;跟(3)精準的高性能時鐘;而這台DSD DAC的處理方式非常有趣。
首先,1 bit DAC之所以需要PCM調變重新取樣,是因為這架構根本沒解碼,自然也認不得一般音訊的PCM格式,因此所有PCM格式的音訊進來,都必須先經過調變程序轉成PDM訊號,才能送進去DAC裡面處理。而這個重取樣的設計好壞,基本決定了一台1 bit DAC播放PCM檔案的聲音好壞。對於PCM調變功能,CRC DIY的老闆似乎是採取了一個很鮮的解決方式,那就是這台DSD DAC根本沒這功能。這老闆應該是信奉我只要沒SRC功能,就絕不可能把SRC做壞,所以這台DAC只吃DSD檔案格式,根本不接受任何PCM格式;要播放一般PCM檔案,麻煩用Jriver或是其他升頻器自己轉。如此一來,影響1 bit DAC音質好壞可以說是最大因素的PCM重取樣,對這台DSD DAC來說等於完全不是問題。坦白講,也只有DIY廠商能夠這樣搞,這對一般製造DAC的廠商來講,基本上是沒人這樣幹的。
其次,針對強大的LC濾波,老闆整篇在強調了他用什麼密密麻麻的昂貴高精密、高性能電阻來做電路濾波,以及那兩個成本就要6000多塊的隔離變壓器輸出。照片裡看起來整塊主板扣掉電源供應後也幾乎全都在處理濾波這件事。1 bit的解碼方式叫做數位直通,基本上就是根本不解碼,直接一個開關刻出類比訊號丟去濾波;而這整個過程裡最昂貴也最難做的就是濾波,老闆強調他不惜血本花在DSD DAC的濾波上,這其實是很合理,也是整台DAC最令人值得期待的部份。
但我對這台機器最大的疑慮,是老闆從頭到尾都沒提用上什麼時鐘,板子上也沒看到,他似乎完全要靠USB輸入板上的時鐘輸入來搞定時脈問題。但問題是1 bit DAC靠的就是高時脈、極高速的開關來轉換類比訊號,這架構對於時鐘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對於時基誤差的容忍度幾乎是沒有,可以說是用上再貴、再匪類的時鐘都不過份。但這台DSD DAC的主板上看不到獨立時鐘,似乎是完全依賴前端提供的時脈,而那個USB卡只是大陸仿造的Amanero combo 384,上面用的時鐘品質可想而知一定是粗製濫造的便宜貨。這台DSD DAC的弱點,恐怕會在這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