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這次音響展的LUXMAN聲音挺意外的

我想當accuphase 的c-3800到3900的訊噪比113到118時,luxman 多年的c-1000f就是128db,現在c-10x就是129平衡到132db了
我倒挺不喜歡的

上次搭一次kharma

這次搭T+A

兩次都不覺得好聽

就覺得是這擴的鍋了
小提琴乾淨透明又飽滿,鋼琴延展力好明亮又厚實,沒想到那麼LUXMAN配T+A有這種表現
Fido585858

真的,LUXMAN搭T+A不賴

2024-12-20 16:14
Luxman其實一直是喇叭的良伴,
絕對不會跟喇叭搶戲又能給出順耳的表現跟細膩,

小弟一直都是LUXMAN的愛用者,樂風什麼都聽最愛西洋搖滾,爵士,JPOP,華語
LUXMAN遊走在各種樂風都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水準

最近LUXMAN很久都沒有再推出新的A類擴大機,L-590AXII從發售使用到現在
後面陸陸續續進了PD-171A跟D-07X目前等台灣代理E-07想把唱放給替換掉



Qcyan

https://youtu.be/A6WlWyJ0J-8

2024-12-23 17:59
tsan12168

建議換個落地三音路的喇叭,更好更全面,例如Wilson audio 的蘇菲亞,以前我也harbeth 用的好好,但聽過落地的回不去

2024-12-24 6:45
雖然買不起Luxman整套旗艦西裝
至少可以慢慢存錢考慮L-505Z或L-507Z





確實有一陣子常看到Luxman搭配 B&W,不知道為甚麼
有大大知道原因嗎?

grahamhoward

還有看過國外搭過Magico,只是比較少

2024-12-23 16:12
tsan12168

新機都不便宜,舊機便宜可能4分之一就有了,570或580聲音不輸可能更好

2024-12-24 10:44
Fido585858 wrote:
雖然買不起Luxman...(恕刪)


日本人愛用的喇叭牌子就是那些...不像台灣百家齊放,一有新品牌,市場上就在推...
所以常常會看到搭配,評測的就那些組合...
像M-10X拿AEX金賞是配focal...滿多評測試聽會搭BW...
另外,小弟推測還有一可能性,新的BW對低頻控制要求較高,LUXMAN可能做的還不錯吧..所以搭配變多了...
vic1010

啊不是一樣的意思?在日本評測擴大機就是搭配這87%不是?

2024-12-21 12:45
tsan12168

日本市場大,大部份在台灣討論度高或不比他們國內自己有名的商品,在日本可能不被重視,又或者在台是新品定價但日本二手價接近,但一個是台幣跟日幣一樣,但diy的高價丹麥單體零售就不便宜

2024-12-23 21:24
嚕嚕大胃王 wrote:
忙碌於工作之間,總算...(恕刪)


之前印象看過一個說法,LUXMAN聽很多類型都可以有一席之地,
因為負責的設計師有特別去針對調整
不過實際聆聽過,低頻跟控制力還是很優秀
並不會因為可以聽廣泛的曲風,而失去特色
有個最重要的方針,就是聽久了不會累,這很重要的
Qcyan

聽久不會累這個很有同感,時常聽一整天什麼樂風都聽都不會精神緊繃,真的是輕鬆聽音樂.

2024-12-23 17:49
這是m05,40公斤全鋁製的雙電源線,雙變壓器上古神器,耐用聲音真的好,如果是aq新機一樣的a類100瓦可能貴10倍,如果新機可能兩廠價一樣,中古的luxman 就超值的不行啊

日本音響發燒友推崇美國高階音訊組件,花費巨資購買老式馬蘭士電子管擴大機、Levinson ML-2 機架和早期 Audio Research 電子管前級擴大機。無論如何,高端領域的貿易平衡並未得到回報:日本高端擴大機和前級擴大機在美國並未受到積極的歡迎。也許這是一個造型問題,但Sony Esprit 系列和 A 類 Stax 擴大機的音效並沒有像美國產品那樣受到追捧。
在過去的五年裡,一些日本中端音響公司悄悄地向美國評論家推出了一些高端電子原型以徵求評論。這些擴大機和前級擴大機體現了音質較好的 Krells、Audio Research 和 Levinson 產品中的許多功能,例如雙單聲道底盤、聚丙烯耦合電容器和高電流 A 類擴大機輸出級。

Luxman M-05 正是這樣的設計。對於標稱額定功率為105W/通道的放大器而言,M-05 相對較大且較重,本質上是一個機箱上的兩個單聲道放大器:兩個電源,每個電源都有自己的環形變壓器、雙控制器,甚至還有兩條電源線! A 類電路採用 Luxman 專有的 Duo-Beta/S 設計,此電路方法具有最小負回授和寬頻寬的特性。單一底盤由鋁型材框架構成,結構堅固。大型內部散熱器由多速風扇冷卻,這些風扇可以調低,但不能關閉。製造商聲稱,OFC 佈線、覆銅隔離室、非磁性材料和星形接地技術都可以增強性能。輸出級採用手工組裝。

揚聲器端子採用大型塑膠螺絲夾,可實現非常緊密的配合,但不幸的是,它們的端子無法輕鬆容納較粗的發燒電纜上的平接線片。 Luxman 為後面板提供了單插頭插孔,作為這些大旋鈕揚聲器端子的替代品。

M-05的外部造型並沒有遵循美國高端的「極簡主義」、簡陋設計。外部裝飾可與沙皇王冠相媲美:金底金飾,帶有鉑金裝飾和銀色亮點,儀表窗上飾有切割水晶。 Luxman 的前面板是特殊陽極氧化染料的拼貼,讓人想起 Barry Streets 最新放大器的引人注目的玫瑰金前面板。拉絲金色後面板框架混合鉑金和金色子麵板擠壓件。方形按鈕採用暗金色,是透過在透明塑膠底座上形成暗金色薄片而製成的;當控制被啟動時,後面板燈會亮起。電源開關為銀灰色。前面板上沒有使用把手,也許是因為它們可能會幹擾精緻的珠寶造型。手把位於底盤後部,不幸的是,這對於拿起重量集中在前部的擴大機沒有幫助。這使得 M-05 移動起來非常不方便——攜帶它時,切割水晶儀表窗口朝下朝向地板。

說到造型,這款擴大機對於它所針對的高階市場類型來說有太多的控制。高端產品中的大量外部功能值得懷疑。美國音響發燒友經常將擴大機品質等同於底盤重量、簡潔的線條和單一電源開關,而不是裝飾 M-05 面板的各種貴金屬。前面板和後面板都有很多控制。以兩個大型類比儀表為例,每個儀表都配有獨立的旋轉衰減器以及「儀表關閉」和「峰值保持」方形按鈕。這些細節讓擴大機看起來雜亂無章,我將其與低價接收器聯繫起來,而不是 3000 美元的擴大機。

簡短的內部檢查顯示出出色的工藝和頂級的部件。砷化鎵 LED 用於偏壓輸出級(LED 在啟動時會降低相當恆定的電壓),Luxman 聲稱這在該應用中更理想,但必須手動插入到印刷電路板上。

在測試台上
M-05 由 DLC Design 的 Dave Clark 進行了測試。該擴大機為 8 歐姆提供至少 120 瓦的功率,為 4 歐姆提供至少 210 瓦的功率,幾乎符合規格。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削波“粘滯”,這是放大器在輸入訊號回落到通常導致削波的電平以下後繼續削波的趨勢。

此擴大機對驅動 8 歐姆負載的 20kHz 方波的大訊號響應非常出色,前緣的過衝最小,後緣沒有捨入。這些值完全在方波週期的 10% 之內,表明偽影僅高於 100kHz,這是非常出色的性能。

音質
M-05 的聲音與其測試台的行為一致。該單元具有堪稱典範的高音和非常好的中音。整體音色延伸且有點遙遠,在動態和音調平衡方面略顯“凹陷”。這種聲音輪廓可產生乾淨的聲音,減少聽眾的疲勞度。

低音和中音非常中性且不引人注目。初聽時,低音似乎缺乏,但當音樂需要時,擴大器會產生深沉的低音。低頻清晰度綽綽有餘,但保留了放大器高音域的“酷”特徵。基於這個原因,一些發燒友可能不願意用電子管擴大機來換取 Luxman M-05 準確但柔和的聲音質感。當提供高聲級時,其削波性能非常平滑,細節略有損失,壓縮程度適中。當然沒有雜亂、靜態或嚴重失真。

我發現建立在兩個獨立底盤上的雙單聲道擴大機通常會產生非常令人興奮、寬廣和深沉的成像和聲場。 M-05 不會以這種方式「開啟」聲音;它具有自然的維度,可能更真實地反映音樂。 M-05 的作用並不像“擴展器”,因此有興趣跟著隨機車穿過客廳的聲音的人應該嘗試不同的產品。
這是日本人對c1000f的前級試聽,我想這廠還有的就是要說缺點也是,優點也是,定價比aq 貴,但二手價算下來又比aq便宜很多,相對歐美機要價貴死人,新機的d類,例的nad的新機,二手的便宜的luxman 好啊


這是我第二次嘗試租賃,我要求一家與我有良好關係的音響店借給我 Luxman 的頂級前級擴大機 C-1000f。


我思故我在

我在主系統中使用的前級擴大機是Luxman的C-600f,而我目前使用的是Luxman的C-800f,自然地,下一個前級最有可能的型號是C-1000f。

皮丘 (C-600f)

我思故我在


皮卡丘 (C-800f)


我思故我在

雷丘 (C-1000f)


我思故我在

感覺像正常進化嗎? (儘管它應該不斷發展,但影像卻變得越來越小...)


現在,當 C-1000f 發出第一聲聲音時,作為音訊設備與 C-800f 的品質差異就顯而易見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寂靜感,雖然給人一種可怕的寂靜感,但比冰冷更讓人平靜。

左右分離度極佳,定位異常清晰,聲音傳播範圍廣。

清晰度極佳,輪廓清晰,影像細膩,彷彿連針尖都能分辨出來,寂靜得可怕,可以說完全符合高端設備的期待。

聲音的可視性再好不過了,水分充足的透明度非常棒,這正是我對 C-1000f 的想要或期望。


就連混響所在的「氣氛」也可以說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平,透過用豐富的混響錄製的音源,你可以真正沉浸在被整體包圍的感覺中。

再現的聲音味道豐富,而且由於音響設備的檔次很高,超越了高品質的水平,甚至有一種「高貴的聲音」的感覺。


雖然再現的聲音明顯給人聽覺上的享受,但一開始我覺得它太美了。

如果您嘗試透過提高音訊設備的靜音性、清晰度或透明度來提高音訊設備的質量,您可能不可避免地會在現實感和溫度感之間進行權衡。

我並沒有真正得到我喜歡的“木質感”,感覺像是線條稍細的美妙聲音。


我不是美食家,所以這個比喻不太有說服力,但給人的感覺就是高級法國菜。

這些菜餚看起來充滿活力和優雅,裝在漂亮的碗裡,當然,非常美味。 . . 。

然而,如此奢華的菜餚可能沒有納豆或蛋炒飯的簡單味道。

雖然沒有任何尷尬,但就像穿著休閒服不肯聽一樣,感覺有點「精心打造的美妙聲音」。


然而,當我演奏的時候,我的設備,尤其是功放,開始更加努力地工作,我逐漸開始聽到一種木質的聲音,給我一種柔和、溫暖的感覺,雖然沒有那麼大,我的力量感得到了改善。

(也許我只是習慣了......)


不過,或許是因為深度感驚人,聲音最弱的音量相當低,所以必須把音量整體調高,才能享受到C-1000f的好處。

不過,這是因為我現在使用的功放上杉研究所的U-Bros33功率不足,所以如果我用我原來的伴侶Luxman功放B-1000f來聽,可能就沒有有任何問題。


在音源方面,它非常適合古典音樂,並為融合音樂提供非常優雅的聲音。

我對搖滾樂沒有太大問題,但這有點像榮譽榜。

我不擅長金屬音樂,雖然細節回放完美地描繪了低音提琴和快速低音線,但我不認為它太好了。

考慮到我目前使用的CD機、擴大機、揚聲器都不適合金屬,我認為這是自然的,而且我認為這不僅僅是C-1000f的特性。


至於爵士樂,音響效果很完美,但也太優雅了,與爵士樂所需的略顯輕浮的氛圍可能有些距離。 . . 。


當我演奏的時候,那些我不滿意的部分都消失了,我能夠體驗到我所嚮往的安靜、可視性和清晰度,以及似乎被一一提煉的純淨、優美的聲音。我回到C-800f我會很失望。 . . 。

畢竟,C-1000f 是一款深受喜愛的設備,它是一款支援高音樂性的聽覺享受的設備。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